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唐史:唐朝中期历史上真实的“长安十二时辰”

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古装悬疑剧,主要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发生的一起刺杀事件,正派与反派角色斗智斗勇的故事。这部剧由马伯庸创作的小说改编而成,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唐朝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类似的案件呢?这一篇我们来聊一聊。

  建中四年十月初三日,往日繁华的朱雀大街空无行人,只有骑马的士兵疾驰而过。皇城四周却是人声噪杂,七十七具王子、王孙、郡主和公主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血流成河,惨不忍睹。那么,唐德宗哪里去了呢?是谁制造了这一骇人听闻的宫廷血案?在这起血案的背后,隐藏着大唐帝国什么样的状况?

代宗李豫死后,太子李适即位,历史上称唐德宗。

德宗的母亲为沈后在安史之乱中生死不明,其子李适登基后,虽然尊沈氏为皇太后,但是仍然没有寻访到母亲的下落。母亲沦陷于藩镇叛军之手,一直是德宗心头恨事。所以德宗即位之初,即锐意改变藩镇专权的局面。他接受了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以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也为讨伐藩镇提供必要的军费。结果,这引起了一场新的殊死较量。

当时的藩镇,基本上已经造成子孙世袭的事实,唐朝廷的任命不过成了形式。德宗即位后,急切地想改变这种状况。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自任为留后,接管了成德的所有事务后,但新皇帝德宗说什么也不同意给李惟岳正式任命的诏书。

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博的田悦、淄青的李正己、山南东道梁崇义各派使者,与成德的李惟岳暗中勾结,发动了历史上所谓的“四镇之乱”。德宗大怒,决意平藩。

一开始,唐官军势大,四镇接连吃了败仗。唐朝廷也认为天下不日可平。但不久后,局面就开始不利于朝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唐朝廷无比头痛的是,四镇称王问题还没有解决,又出了淮南节度使李希烈的叛乱。

“四镇之乱”发生后,德宗授予李希烈南平郡王的爵位,加任为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统领各道兵马,讨伐梁崇义。李希烈杀死梁崇义后,自恃功高,在攻占了山南东道治所襄阳后竟据为己有,这种情况下,唐朝廷不得不另派节度使接管。对此,李希烈相当不满。称王的四镇充分利用李希烈对唐朝廷的不满,对李希烈称臣劝进。在巨大的权势和名利的诱惑下,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公然向唐进攻。

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八月,李希烈发兵三万,围攻襄城。淮西招讨使李勉为救襄城,采用了围魏救赵之计,乘李希烈后方空虚,派兵直捣他的巢穴许州。李勉本是一心为国,不料引起德宗猜忌,立即派遣宦官指责李勉违诏。李勉被迫从许州撤兵,半途中李勉军遭到李希烈军伏击,襄城告急。德宗急忙从西北抽节度使姚令言前往调泾原的兵马去救援襄城。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带了五千人马途经京城长安。手下的士兵满以为可以得到朝廷厚赏,谁知不仅没有任何犒劳品,又因适逢天降大雨,泾原兵士全身都湿透了,冻得发抖。

唐朝廷得知这种情况后,于是派京兆尹王翔犒赏军队,可是王翔带给军队的尽是粗米咸菜。泾原兵士大怒,产生了哗变,鼓噪攻入长安城。姚令言此时正要入朝辞行,听说部下哗变后,急忙赶来劝解士兵说:“诸君失计!东征立功,何患不富贵,乃为族灭之计乎!”

德宗急忙派宦官带着二十车钱帛去慰劳兵士,想亡羊补牢,稳定局势。然而,激怒的泾原兵士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不但杀死了宦官,还用兵器胁迫姚令言向西进兵。乱军入城后,立即开始冲击皇宫。皇宫的禁卫军无法抵抗,德宗仓促之下无法可想,只好带着太子、诸王、公主从宫苑北门仓惶出走。

当时,极有远见的翰林学士姜公辅拦在德宗马前,特意提醒说:“朱泚尝为泾原帅,得士心,昨以朱滔叛,坐夺兵权,泚常忧愤不得志。不如使人捕之,使陪銮驾,忽群凶立之,必贻国患。臣顷曾陈奏,陛下苟不能坦怀待之,则杀之,养兽自贻其患,悔且无益。” 姜公辅这话的中心意思是:即便德宗要走,也应该带上朱泚,否则后患无穷。然而,此时德宗已经完全丧失了天子的气度,只顾自己逃命要紧,根本听不进去姜公辅的话。德宗一行出宫苑北门,准备逃去奉天避难。

朱泚,幽州昌平人,前任泾原节度使。当年因受到弟弟朱滔反叛的牵连,被德宗解除了兵权,留住在长安私第,挂着太尉的名,所以心情一直非常郁闷。泾原兵士冲进了宫,发现皇帝已经跑了,就强行打开官库,大肆抢掠,一直闹了一夜。第二天,泾原兵士去找节度使姚令言请他拥戴朱泚为主,这一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泾原之变”。

朱泚本来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如今天赐良机,立即趁机接管了长安兵权,与河北诸镇割据势力遥相呼应。翰林学士姜公辅的担忧不幸应验。

朱泚随后即位称帝,自称为“大秦皇帝”,改元“应天”。称帝以后,朱泚杀死滞留在长安来不及逃跑的七十七名王子、王孙、郡主和公主。制造了这桩血流成河、骇人听闻的宫廷大惨案后,朱泚亲自带了兵马,前去攻打奉天。当时,朱泚叛军有数万人,而唐守军仅有数千人,兵力对比悬殊,奉天十分危急。左金吾大将军浑瑊率唐军浴血苦战,坚守危城,运用计谋大败叛军。

朱泚见强攻不行,便将奉天团团包围。就在情况非常危急之际,神策河北行营节度使李晟昼夜兼程,赶到奉天救援。朱泚一看形势不妙,便撤了对奉天的包围,退回长安固守。兴元元年(784年)五月,李晟收复了长安。朱泚和姚令言带领残兵败将,向西奔逃,在途中都被部下杀死。至此,这场因讨伐四镇之乱而引出李希烈、朱泚的更大兵祸,在历时五年后才终于被平息。

德宗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三个逃离长安的皇帝。如果说德宗的老子代宗逃难还是因为外患的话,德宗逃离长安,则完全是因为内忧。而他自己在平藩中举措不当,也是重要原因。德宗即位之初,本来对宦官干政十分警惕,但经历了泾原兵变后,他的雄心竟然消失殆尽。自此以后,他又开始重用宦官。正是德宗这种前后矛盾的性格,注定了他一生浓厚的悲剧色彩。皇帝有心无力,局面令其无可奈何,唐帝国在中唐时期的政治面貌完全暴露无遗。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唐史》,京东套装满100减50!

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大秦史+大汉史+大唐史+大清史(套装全5册) ¥217.7 购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