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虽比不过刘邦,倒有几分相似,这些特质保证华为脱颖而出

历史很少偶然,项羽骄傲轻敌,还不重用忠心耿耿的范增,终败,而刘邦虽不拘小节,但清醒谨慎,时刻保持危机意识,这样,治国不如萧何、出谋策划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的刘邦,最终赢得天下,这和他能够有效使用这三人有莫大的关系,这三人在当时就是人才中的人才。

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吴广没有赢得天下,而领着同样一帮乌合之众的刘邦却成功打下了天下,命运类似的一群人,不同的领袖,不一样的结局。

是什么造成如此大的差别?

曰:重视人才,危机意识,合理的考核制度,恰到好处的激励机制,把类似于陈胜吴广手下的人群,打造成一个不败之师,其中“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是攻克险阻的致胜法宝。

可以说,刘邦为当时的中国底层乃至精英阶层找到了一条群体成功的道路,一条适合当时普通人的发展之路。

​2000多年后的今天,也有一人采用与刘邦类似的文化,打造了一支队伍,虽没有刘邦治国平天下的伟绩,也实现了一个创举,证明了积弱几百年,在西方人眼中一盘散沙,愚昧无知的中国人,也能够走在世界科技的前列。这个人就是任正非,他创办的华为就是这样一支队伍。任正非采用了与刘邦类似的机制,建立了合理的企业文化,证明只要文化对,机制对,人就对,中国人本来很行。

首先,华为内部科学的考核机制,保证了公平、公正,这是建立一支队伍的关键内聚力,只有公平公正才能稳定人心。同时,末位淘汰机制,也保证了队伍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其次,华为的分配机制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任正非作为创始人目前的股份只有1%点几,大部分股份分给了员工。建立在公平公正考核机制之上的分配机制,让所有人看到一份劳动一份收获的预期,激励所有人使出全部的力量。反观国内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企,政策变来变去,预期不确定,考核随意,员工干的越多风险越大,收入却没有相应体现,而领导风险小,收入却高出普通员工几倍,不合理的考核分配机制,实际上是在打击多数奖励少数,与华为奖励多数,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激励更少数的机制相去甚远。国内那么多企业,只出了一个华为,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第三,任正非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这种危机意识来自于他的中年创业。一个曾经在人生谷底徘徊了多年,经历过多次彻底失败的创业者,一旦成功,不会有太大的喜悦,也不可能膨胀。这一点任正非像极了2000多年前的刘邦,他们都是中年起事,历经磨难,终于成功,然而警惕和清醒是中年成功者共同的特点,这种危机意识带领着华为渡过险滩。几年前就开始的备胎计划就是这种危机意识的体现。

第四,华为极为重视研发投入。一个科技企业的主业必定是科技本身,科研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华为每年的科研投入占据了收入相当高的比例,更是于去年领先于世界科技企业。一份投入可能没有一份收获,但是不投入肯定没有任何收获。华为在5G领先于世界2年的表现,就是多年来研发高投入的直接效果。

第五,专注。专注也来自于清醒,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华为专注于通讯领域,不受各个阶段的各种诱惑,集中力量突破关键点。就像任正非说的那样,华为28年坚持只做一件事,即对准信心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目前看来,这个策略是正确的。

第六,重视人才。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研发能力,而决定研发能力的主体就是人才。前述第1、2点保障了人才的稳定,第4点保证了人才在关键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任正非曾经说过“钱给到位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这种高投入的很大一部分就投向了科学家,正是这群人带领着所有人实现方向性突破,从而保证华为进入无人区的领先位置。

中国人有中国人的特点,中国文化有中国文化的特点,只有适合这个特点的管理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正向作用,减少内耗,实现目标。华为的实践就是佐证。

当然,任正非不可能与刘邦相比,华为也只是在世界科技的某一领域做出了成绩,然而,华为走出了中国,实现了突破,意义不仅仅限于一个公司的成功,更重要的意义是说明,以中国人为主体的公司也能够领先于世界,并且是在高精尖的科技领域。

可以说,任正非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企业的文化,创立了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机制,这种先进的文化和机制值得所有中国企业学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