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最长、资格最老,大贝勒代善为何两次谦让皇位?

作者:金满楼

话说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末,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病逝后,谁来继承皇位成为最为紧迫的问题。

和汉人王朝所不同的是,当时的后金(满洲)并不实行嫡长子继承者,而是由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皇位继承人。

在这种范围极为狭窄的原始民主制下,当时“四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和阿敏也就成为了最可能的竞争者。

在这四人中,代善是努尔哈赤次子,年岁最长、资格最老,其位列四大贝勒之首,辖有正红、镶红二旗,可谓实力强大。

此外,代善之子岳托、硕托、萨哈廉、瓦克达都是英勇善战的猛将,而其侄子、掌管镶白旗的杜度(代善同母兄褚英之子)也一直跟随代善,唯其马首是瞻。

这样算起来,代善的实力最为强大,但可惜的是,因为和大妃阿巴亥关系暧昧且虐待前妻之子两事,代善之前被努尔哈赤革去储位,此时名声大减,成为其致命的弱点。

与之相对应的是,四贝勒皇太极则在努尔哈赤生前受到极大重视与宠信,而皇太极本人也堪称智勇双全、机警聪睿,此时又年富力强,正是当打之年。

当时,包括岳托、德格类、济尔哈朗、斋桑古(阿敏之弟)等贝勒及乌尔古岱等八旗高级将官都愿效忠于他。因此,皇太极虽然资格不如代善,但此时呼声反而更高。

此外,二贝勒阿敏也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阿敏虽然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但其身为镶蓝旗旗主,又曾在后金的征战中屡建功勋,其势力也颇为不小。

再有三贝勒、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一向不肯屈居皇太极之下,因而也有争当国君的愿望。而努尔哈赤晚年宠爱的大妃阿巴亥,其所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子,同样也觊觎汗位。

当时,阿济格21岁,为正白旗旗主;多尔衮13岁,领十五牛录;多铎12岁,为镶白旗旗主。可惜的是,这三人年龄不大,是最大的弱点。

在各大贝勒议立新王时,阿巴亥突然跳出去,说努尔哈赤留有遗言,要让多尔衮继承汗位,结果反被皇太极以矫诏之罪命为努尔哈赤殉葬。

在各方争执不下时,代善阵营首先出现裂缝,其长子岳托、三子萨哈璘劝父亲放弃汗位,转而拥立皇太极(那时满洲人还是质朴得很)。

毕竟代善不是那种敢作敢当的性格,其再三考虑后认为,阿敏素有野心,莽古尔泰桀骜不驯,阿济格刚强好斗,比较下来还是皇太极胸怀大志,应该是父王最为看重的人选。

代善资格最老,而其自甘退让、首先表态,其他贝勒当然也无二话可说。

在皇太极继位汗位时,其誓词赋予代善与阿敏、莽古尔泰三位大贝勒教训子弟的特权,其对阿巴泰、阿济格等11位“子弟贝勒”有管教辖束之权,如后者敢于藐视代善三人,则将短命而亡。

登基典礼上,皇太极率诸贝勒向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三大贝勒行三叩拜礼,不以臣礼相待。之后议事时,皇太极与三大贝勒居南面并列而坐,如同四汗,一同接受群臣礼拜。

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初一,后金国举行新年朝贺仪式,皇太极居中,代善与阿敏、莽古尔泰分坐其左右,四人并肩端坐殿上,接受群臣叩拜。

天聪六年(1632年),在一系列的打击和暗示下,代善主动请求放弃与皇太极平起平坐的特权,其云:

“我等奉上居大位,又与上并列而坐,甚非此心所安。自今以后,上南面居中坐,我与莽古尔泰侍坐于侧,外国蒙古诸贝勒坐于我等之下,方为允协。”

最终,代善和莽古尔泰的座位在低于皇太极的前提下分列左右(阿敏已因罪被囚)。

不久,皇太极正式废除“与三大贝勒俱南坐受”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至此,皇太极才算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皇太极驾崩后,两黄旗大臣欲立其长子豪格为帝,而两白旗拥戴多尔衮,两派人马争执不下,几至于内部分裂。

这时,多尔衮之弟忿忿然道:“既然豪格与多尔衮不能嗣位,不如立我为帝。”在遭到多尔衮的训斥后,多铎又说:“不立我也无不可,论年纪,当立礼亲王代善。”

正在一旁看戏的代善却连连拱手:“睿亲王如应允为帝,当是国家之福;否则,豪格是皇帝长子,当承大统。至于我嘛,年老体衰,难得胜任。”

最后,多尔衮以退为进,即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济尔哈朗和他自己辅政,这一折中方案,得到了代善的支持。

由此,6岁的福临继承皇位,是为顺治。

当然,代善的一再退让还是有回报的,其家族获得礼亲王、克勤郡王(其子岳托的世系)两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这在爱新觉罗皇族中,是唯一的一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