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诸葛亮统治时期,四川百姓的生活,到底怎么样?



在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国力最弱。蜀汉政权的主要控制区就是现在的四川省和云南省,其中,云南地区仅仅名义上在蜀汉的控制下,真正能够控制的地区,其实只有四川省而已。换句话说,蜀汉政权以一个省左右的实力,对抗庞大的北方地区。那么,在刘备和诸葛亮统治时期,四川地区的普通百姓们,生活水平到底怎么样?



首先,我们看一下刘璋统治时期的西川地区。在东汉末期,出现了军阀争霸的混乱局面。当时,在中原地区,各路诸侯相互进攻。但是在四川地区则没有什么战争,因为四川地区在刘焉、刘璋父子的统治之下。这对父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不喜欢战争,希望守住西川地区,然后老婆孩子热炕头。因此,在刘璋统治时期,四川百姓的日子是比较安逸的。按照诸葛亮的说法“西川民殷国富,”由此可见,当时的四川地区确实比较富裕。公元214年,刘备占领了益州地区,刘璋投降,刘备开始了长期的统治。那么,在刘备统治时期,四川百姓的生活水平,出现了多大的变化呢?



请注意,在刘璋和刘璋统治时期,四川地区的人口、耕地数量变化不大,但西川百姓要承担的义务却成倍提高。刘一心与北方的曹操抗衡,这就需要大量的军队。由于军费不足,刘备采用朝廷直接控制商品价格的方式,从百姓们的身上谋求暴利,这与影视剧的仁君形象大相径庭。到了诸葛亮主政时期,诸葛亮开始了不间断的北伐。依靠有限的实力干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诸葛亮只能选择继续盘剥百姓。裴松之在《三国志注》重记载:“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由此可见,在诸葛亮主政时期,四川百姓想的不是什么光复汉室,而是如何生活的问题。



诸葛亮也知道这样干不对,肯定会有怨言。因此,诸葛亮用自己做表率,诸葛亮家没有什么财产,用这样的方式安抚众人的不满。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在国事艰难的大背景之下,诸葛亮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减缓压力。由于自身的国力确实有些,在诸葛亮去世以后,先后执政的蒋琬和费祎都停止了诸葛亮时代的战事,开始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因为国家和百姓真的已经无力支撑。但由于费祎被意外刺杀,诸葛亮的嫡传接班人姜维主政,一系列的北伐又开始了。



姜维曾经9次进攻魏国,在战争的背后则是四川百姓的财富和汗水。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南下,蜀汉政权灭亡。根据记录,蜀汉政权只有94万多人口,却要承担9万多军队和4万官吏的开支,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从生活压力来说,蜀汉百姓的生活压力最高,魏国居中,东吴百姓的压力相对轻一些。其实,关于蜀汉百姓的生活,连东吴使臣都感觉不对劲。吴国的五官中郎将薛珝曾经访问蜀汉政权,回国之后,这位官员的形容是:“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由此可见,蜀汉政权的统治昏暗,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



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小说和影视剧的渲染,很多人都持尊刘贬曹的态度。其实,这也是南宋之后由于政治需要,刻意进行渲染的。在三国时期的百姓,其实都把魏国视为正统。当时,魏国人称呼蜀汉政权,从来不用汉的说法,而是直接使用西蜀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皇帝姓刘还是姓曹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三国时代,历朝历代都是这个原理。在清朝入关的初期,天地会虽然名气很大,但为何无法成功,就是这个道理。百姓们需要安居乐业,即使大明朝复辟,自己的生活还是那样。按照《白鹿原》的说法:日子终归要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