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何不惜代价也要守住汉中?

南宋大诗人陆游词作不多,但多精品。比如这首《诉衷情》,可以说家喻户晓。尤其是第一句“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堪称壮怀激烈,金石之声。陆游想要建立功业,为何要“万里”之外跑到梁州从戎?梁州在哪?很有名,就是陕西省汉中市。汉中在南北朝时曾是梁州治所,所以陆游以“梁州”代指宋朝的兴元府(汉中)。

陆游并没有开玩笑,南宋士大夫想立功勋,去汉中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这里是防御北方强敌的军事重镇,立功的机会大把。

公元1142年初,南宋在杀掉岳飞后,与金朝签订了著名的《绍兴和议》。金、宋的边界线东以淮河为界,西以秦岭大散关为界。南宋对金国当然不放心,打造了东、西绵延数千里的防御体系。一般来说有三处:淮河防线、江汉防线(襄阳)、秦岭防线。而汉中,就位于秦岭南麓,北接关中,南接巴蜀,是南宋西线防御的重中之重。这么说吧,汉中在,蜀在、江东在。汉中亡,蜀亡、江东亡。不仅是南宋看重汉中在西线防御的重要地位,历代南朝政权都把汉中当成保命的利器,虽然南朝的国都大都在江东的南京。

三国时蜀国与吴国虽是两个国家,但在共同抗魏的大战略下,立国于南方的吴蜀可视为一个整体。曹操拿下汉中后,把刚入西川的刘备惊出一身冷汗。刘备出兵,不惜代价也要夺回西川的咽喉重镇汉中。蜀国拿下汉中,虽然之后丢掉了荆州,但有了汉中,至少可保西川无恙。反而是魏国的西线防御陷入巨大被动,蜀军出兵汉中,进退自如。

三国后期,邓艾两千士兵偷渡阴平,然后一举灭蜀。但要搞清楚的是,魏国的主力是进攻汉中的钟会,吸引了大量蜀军,这才给了邓艾以机会。再加上蜀将诸葛瞻浪费了很多战机,后主刘禅胆小如鼠,很快就投降了。实际上,蜀汉还是亡于汉中,而不是阴平。蜀亡,给吴国造成了巨大的战略被动,吴国内部乱成一团。司马氏当时要篡魏,内部权力要调整,加之吴国还有陆抗这样的名将,吴国这才勉强与晋朝对抗了十几年,最终还是亡于晋。

到了五胡十六国,成汉控制汉中,才能安稳地在蜀中当皇帝。东晋灭成汉后,继续控制汉中,可以有效保障蜀中的安全,进而保障江东的安全。但在公元373年,前秦天王苻坚出兵占领了汉中,东晋在西线的防御形势迅速恶化。没几个月,秦兵入成都,西川尽失。丢掉西川后的东晋,战略防御明显向东收缩。好在苻坚自毁长城,淝水之战惨败后,东晋又收复了汉中。此后,一直到南朝的宋、齐,汉中始终掌握在南朝手中。

这么比喻:南方王朝的国都南京是保险柜,而想接近这个保险柜,首先你要强行撞开汉中、西川、江汉、江东这四道门。汉中一但丢失,对南方王朝的负面反应是连锁性的。而最大的命门,就是北方军队占领西川后,可顺长江东下,经荆襄下江东,江东危矣。南朝梁初年,镇守汉中的夏侯道迁带着汉中投降北魏,时间是公元505年初。丢掉汉中后,梁朝的防魏压力非常大。直到北魏分裂成东、西魏,梁大同元年(公元535年),梁军收复汉中,老和尚(梁武帝萧衍信佛)才能睡个安稳觉。

到了南宋初年,岳家将的大名无人不知。实际上,南宋还有一个吴家将,对南宋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岳家将。岳飞的主要任务是收复中原,而吴家将,也就是吴玠、吴璘兄弟,镇守汉中一带,阻止了金军入川。尤其是著名的和尚原之战,差点射死金兀术(完颜宗弼)。宋朝得国不正,猜忌武将是传统,宋高宗杀岳飞,也有此原因。但由于汉中、西川对保卫江东的极端重要性,赵构认可吴家将镇守西线。

在宋人看来,蜀有四,而汉中居其首。除了吴玠、吴璘兄弟,吴玠之子吴拱出任利州路安抚使、兴元府(汉中)知府,吴璘之子吴挺,在吴璘死后,主管西川军务,是南宋柱石级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吴挺死后,谥为“武穆”。

南宋守住汉中、西川,极大减轻了南宋在中线、东线的战略压力。宋理宗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八月,蒙古兵为绕道攻金,出兵占领汉中。南宋丢掉汉中后,在西川的战略优势丧尽,成都也被元军所破。南宋苦苦撑了四十年,最终还是倒在了元军兵锋之下。南宋之亡,原因有很多,但汉中的丢失起到了连锁的负面反应,最终帝沉厓山……

来源:文史鉴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