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徒冉闵如何从后赵鹰犬变成反胡第一斗士。他又能否称为民族英雄

前言

两晋五胡乱华期间有几个汉人在乱世中建立的割据政权,如巴蜀一带的李氏成汉偏居西北的张氏前凉,以及位于中原地区的冉魏等。

因为那时广阔的北方大地多数时间被胡人占据控制,汉族人民生活在被异族统治的水深火热中,所以这几个为数不多的汉人政权就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这其中要论知名度最高的,非冉魏莫属。冉魏在五胡十六国中是个独树一帜的汉族政权

首先它存在的时间很短,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其次是国君冉闵掌权后对待胡人极其鲜明的态度,这种态度在现实中最直观的表现是为现代人所津津乐道的“杀胡令”;最后是冉闵的出身。

△冉闵

一、身世:父子两代为胡族养育的汉人

是的。不同于成汉和前凉的开国之君,冉闵及其父亲是从小被胡族抚养长大的汉人。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被后赵皇族抚养长大的。

闵字永曾,小字棘奴,季龙之养孙也,父瞻...勒破陈午,获瞻,时年十二,命季龙子之--《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季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赵皇帝石虎。因被皇族收养故此冉瞻改姓石。

长大后的冉瞻勇猛无比,为后赵立下了赫赫战功:

骁猛多力,攻战无前--《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后因功获封西华侯。而冉闵很好的继承了父亲能征善战的优良基因,从小就在展现了过人的胆识故此深受石虎的宠爱,视如己出:

闵幼而果锐,季龙抚之如孙--《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成年后的冉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身材高大智勇双全

及长,身长八尺,善谋策,勇力绝人--《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二、鹰犬:力扶后赵将倾之厦

也许是感念后赵皇室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冉闵南征北战为石氏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让他一战成名的则是平定梁犊之乱

△骑兵

冉闵所处的时代后赵政权已是江河日下,随着内部权力之争的愈发激烈,石季龙一个遭到废杀太子的万余亲军被解除武装流放到了西北的苦寒之地。

一个名叫梁犊的人借机煽动心怀不满的这一万多人正规军起兵造反,响应者甚众,到达长安时规模已经扩大到了十余万人。

而这群人也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斗力,一路上势如破竹,后赵守军一触即溃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高力等皆多力善射,一当十余人,虽无兵甲,所在掠百姓大斧...攻战若神,所向崩溃--《晋书·载记七·石季龙传》。

十余万人向东一路攻城略地打到了潼关,这对风雨飘摇中的后赵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雪上加霜。

征战了一辈子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石虎此时也一下慌了神,冷静下来后他派遣冉闵等人率领十万大军向西剿灭乱军。

△血与火是战争的主题,无论正义与否

结果李农一败再败冉闵独木难支退守成皋。后来随着后赵更多军队的加入,稳定了阵脚的冉闵重整旗鼓与其他将领紧密配合在荥阳以东大败梁犊叛军,从此声名大噪:

及败梁犊之后,威声弥振,胡夏宿将莫不惮之--《晋书·载记七·石季龙传》

没过多久石季龙病死幼子世即位,冉闵等人谋立皇子石遵为帝。

能征善战又有拥立之功的冉闵被新皇石遵委任“辅政”之职。但在朝中的好日子没过几天就发生了在外藩王的叛乱,冉闵再次被托以平叛重任:

遵假石闵(即冉闵,灭赵后才恢复本姓)黄鉞...率精卒十万讨之--《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后来石遵想要借助冉闵之力灭掉李城便许诺说:“努力吧侄儿,事成之后将来皇位就是你的”:

谓石闵曰“努力,事成,以尔为储贰”--《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或许是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这无疑在撩拨着越发权势熏天的冉闵的野心。但结果却是石遵言而无信,事成后就把此前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

三、猜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故必诛之

被当猴狠狠耍了一次的冉闵自此与石遵渐有嫌隙。随着两人的明争暗斗彼此间的矛盾也越发尖锐且不可调和,最终促使石遵有了诛杀之意:

...颇疑惮于闵,稍夺兵权。闵益有恨色,准等咸劝诛之--《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遵召石鉴等人...皆请诛之--《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然而事与愿违,因为石鉴的告密,得知消息的冉闵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令人入宫杀掉了毫无防备的石遵及其党羽。

石鉴接替石遵坐上了皇位,冉闵也更上一层楼获封“武德王”。

因为有了前车之鉴,石鉴对冉闵的防备猜忌有过之而不及,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限于篇幅具体过程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大家只需要知道在石鉴在位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内外针对冉闵的各种讨伐刺杀行动就多达四次。

可以说此时的冉闵和以后赵皇族石氏为代表的胡人之间的猜疑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这种水火不容除了单纯的权力之争,更多的恐怕是汉胡之间的身份认同以及谁来居于统治地位的问题。

胡人自前赵刘渊(公元304年)开始在长城以南生活条件优渥的传统汉族疆域内建立政权起,至后赵石鉴在位期间(公元349年),胡族统治北方已近半个世纪。

期间虽然有兴衰更替,但说到底还是胡族内部的事情,整体上统治权还是掌握在各路胡人手中。至后赵末年随着冉闵的崛起这种状况开始被打破。

虽然彼时的冉闵还是胡族皇姓,但这并不能改变他身体里流着汉人血液的事实,所以除了后赵皇室,其他胡族也不甘于统治权重新落入汉族之手。

那么五次三番的群起而攻之就变得顺理成章稀松平常了。

因此在平定孙伏都之乱后,忍无可忍一不做二不休的冉闵才会不计后果的下达闻名于世的“杀胡令”

四、反制:欠考虑的“杀胡令”

在正式下达“杀胡令”前冉闵并没想痛下杀手只是想要对胡人进行军火上的制约,以此防备胡人对自己的威胁与反抗:

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斩之--《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如果胡人此时能够放下武器缴械投降让冉闵安下心来或许就不会有日后的血流成河。但是我前面说了,胡人不会那么容易就放弃统治权束手就擒任人摆布。

胡人或斩关,或逾城而出者,不可胜数--《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这种不配合的叛逃彻底激怒了冉闵也让他看到了事情已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闵知胡之不为己用也--《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面对着胡人逃离后空空荡荡的邺城深感势单力薄的冉闵为扭转颓势决定将汉胡两族泾渭分明:

令城内曰:“与官同心者住,不同心者各任所之。”敕城门不复相禁...于是赵人百里内悉入城,胡羯去者填门--《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何为赵人?赵人即是今天河北一带的汉人。面对一个冉冉升起的汉族领袖,受够胡人统治的汉人自然蜂拥而至。

而有了同文同种的汉族人的倾心支持,冉闵也就有了大展拳脚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对拒不配合的胡人展开“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血腥屠杀

班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职悉拜牙门--《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国恨家仇交织下的汉族人开始有组织的对胡族人进行大规模疯狂的无差别血洗:

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

王朗、麻秋自长安奔于洛阳。秋承闵书,诛郎部胡千余

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随着后赵全面陷入内乱而石鉴亡冉闵之心不死。冉闵最终痛下杀手尽数诛灭邺城中的后赵皇族并称帝,改国号为“大魏”。

以上是冉闵下达“杀胡令”的原因始末。现在再来谈谈为什么说此令欠考虑。

胡族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当时的北方地区已成一定气候胡族种类就达五个,而“杀胡令”一下可谓把北方所有胡人都得罪了个干净,其中最强大的敌人是位于辽东地区虎视眈眈的鲜卑慕容儁

冉闵这边虽然杀掉了石鉴建立了政权,但是他并没有完全控制后赵广阔的疆域。

石鉴死后,石袛在邺城以北的襄国自立为帝。而被冉闵追着屠杀走投无路的胡人争相起兵响应:

六夷据州郡拥兵者皆应之--《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这样以来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的冉闵就为自己树立死敌无数,处境可谓相当危险

本来胡人对北方汉人的重新崛起就心怀不满,杀胡令会更是让冉闵与他们结下了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胡人对冉闵的围剿已在所难免。

五、狂徒:昙花一现自取灭亡

面对逐渐拧成一股绳的胡人势单力薄的冉闵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他第一时间找到了位于长江以南的东晋王朝

闵遣使临江告晋曰:“胡逆乱中原,今已诛之。若能讨者,可遣军来。”朝廷不答--《晋书·载记七·冉闵传》

东晋难道不想“驱逐大陆,恢复中原”么?自然是想,做梦都想。但面对冉魏的主动来使为什么会置之不理呢?原因就在于冉闵的狂妄

冉魏弱而东晋强,以弱求强以小事大却以皇帝的名义平起平坐试问东晋朝廷会答应么?中原本就是东晋的旧土,两地当属一国,试问一国岂能容两姓之君共存?“若能讨者,可遣君来”所言可谓骄狂,这难道是求人该有的态度么?

如此以来因为一个名不副实的虚号冉闵又彻底得罪了位于南方的大国东晋可谓得不偿失。试问穷兵黩武到处树敌且四面楚歌的政权岂可久存乎

狂徒冉闵这一点实在是没有辽东慕容儁做得聪明。慕容儁偏居辽东,地理环境不知道比冉闵好上多少倍,国内的政治环境不知道比冉闵稳定多少倍,疆域不知道比冉闵广阔多少倍,虽然兵强马壮尚且臣服于东晋接受司马家族的册封,试问冉闵哪里来的勇气称帝呢

不可否认冉闵有着出众的军事才能,但是其军强而国弱也是板上钉钉的残酷事实。而他的称帝求援之举无疑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冉魏最终亡于慕容氏之手。当初如若他肯放弃狂妄丢掉虚荣,愿意退一步接受东晋的册封或许就能得到一个强大的外援。

当辽东兵锋直指邺城的时候东晋朝廷可能就会及时出手斡旋干涉,无论慕容家族听与不听结果对冉魏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因为东晋绝不愿意看到北方再出现个一家独大的异族政权。但很遗憾狂妄的冉闵没有低头的习惯,自取灭亡也就在所难免......

尾声、辩证:一代枭雄有余,民族英雄难当

至于网上有人盛赞冉闵为民族英雄,我认为这并不恰当。

说他是一代枭雄还绰绰有余,但称他为民族英雄实在言过其实。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冉闵下达“杀胡令”的根本原因是胡人不服从他的管理统治且大规模叛逃所致并不是出于什么民族大义,私心大于公心。

其二:冉闵对待胡人态度是反复的。建立冉魏前对胡人的血洗是为了压服胡人维护自身的统治。

后来随着叛乱的胡人越来越强冉闵意识到了杀戮并不能解决问题即开始逐渐转变对其态度。一位大臣不合时宜的劝谏将胡人赶出中国大地结果触怒冉闵惨遭灭门:

闵志在绥抚,锐于澄定。闻其言大怒,遂诛之,并杀其子--《十六国春秋辑补·韦叟传》

其三:何为“民族英雄”?大公无私,抵抗异族,忠于社稷,匡扶家国方可称为民族英雄。中国自古不乏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等。

他们都是兢兢业业忠心耿耿拼尽全力为了家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人。试问冉闵做到了其中的哪一条呢?

我是历史中简堂烽烟,原创不易码字更难。你们的每一次点赞收藏评论转发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