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灭于禁三万军队后如果见好就收,蜀汉的北伐大业也许才能成功

如果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说,樊城之战在最后败北,关羽恰恰就是毁在了这个重要的关键节点上,在这个最重要的时刻没有选择见好就收,最终酿成的千古遗憾,可以说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关羽如果选择了及时进退,蜀汉集团也许还有复兴中原的可能,但他一味的贪婪,不但没有得到想要的战果,反而将自己的本钱赔的一干二净!

公元219年,随着刘备晋位汉中王,关羽开始了北伐樊城之旅,尽管史书在这一节点上选择了省略,以至于后人至今都无法知晓这次被北优是否得到了刘备的允许,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长期的消耗之下,作为蜀汉集团的大本营,荆州三郡已经提供不出太多的军事力量,在这样的客观现实之下,关羽的北伐之旅充其量只能采取牵制的作用,如果贸然扩大战事,先不说荆州三郡能否撑得起这场战争的消耗,在荆州三郡的身边有曹魏东吴两个敌人的情况下,关羽贸然的倾巢而出,势必会影响到荆州三郡的安全。

在这场北伐樊城的战事中,关羽究竟动用了多少军事力量史书当中并没有给一个明确的交代,但初步推断连同水军在内不会超过三万人,这是基于公元215年湘水划界时,关羽所能动用的最大军事力量(号三万人下益阳)作为参照,水陆军队三万人马,这样的军事力量也许只能在局部地区产生作用,但想要叫板控制中原九州的曹魏集团,简直是痴人说梦,因此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关羽所进行的北伐作战只能在局部地区展开,并且急需要见好就收,一味的贸然扩大只会在最后毁掉自己的一切努力,可偏偏关羽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上,没有做到及时进退。

公元219年七月关羽北伐樊城,八月于禁的三万援军在樊城城外全军覆没,一时间关羽威震华夏,甚至带动了樊城以北,许昌以南的群盗呼应,如果从表面看来战事的主动权似乎集中到了关羽的头上,但如果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场北伐作战的实际情况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尽管关羽歼灭了于禁的援军,但此次北伐的两个重要目标,樊城和襄阳仍然在曹魏集团的控制当中,面对两城守军的死守,关羽在荆州兵团望城兴叹,而在外围虽然有曹魏集团的反动力量呼应,但响应的群体也只不过是乌合之众,根本兴不起大风大浪,以至于曹魏集团徐晃的第二路援军赶到时,投靠关羽的荆州刺史胡修傅方等人迅速被曹魏集团消灭,可见这些造反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攻克城池拿不下来,也很难取得真正外部力量的支持,在这样的局势之下,樊城之战关羽虽然歼灭了于禁的主力部队,却根本没有改变战事的主动权,更重要的是,在这一重要时刻,关羽反倒丧失的进展的动力。

首先从后方来说,经过长期的战争消耗和数个月的北伐之战,荆州三郡已经实在提供不了足够的补给力量,樊城前线的供给已经吃紧,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粮饷供应,关羽与镇守后方的糜芳甚至发生了还而治之的冲突,直接导致了最后糜芳的叛变,而在樊城前线关羽面对的问题则更加严峻,随着十月徐晃第二路援军的赶到,已经扫清樊城外围的关羽在徐晃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防线从樊城以北的偃城一直被推到樊城以南的汉水边,关羽的北伐大军几乎快被徐晃打回到荆州三郡,在进退两难的局面下,关羽只要稍微具备战略头脑,就不应该在北伐前线继续再僵持下去,荆州三郡微薄的军事力量,根本无法支撑关羽坚持到最后。

事实上在这一刻,关羽最好的做法就是立刻率军南返,并且掩护樊城以北的反对曹魏的力量转移到荆州三郡地带,已壮大自身的实力,由于它本身自身实力的弱小,在不足以撼动曹魏政权的基础上,最合理的方法就是吸收曹魏集团的力量收为己用,在壮大自己的情况下寻找时机再次进行北伐,多年后蜀汉集团在益州凭借一州力量连续北伐,都可以让曹魏集团惊诧数十年,如果关羽能在这一时刻即使收揽力量,扩大荆州兵团的实力,诸葛亮两路北伐的隆中对战略将会付诸实际,凭借收降于禁三万降兵以及招揽其他反对力量,足可以壮大荆州兵团的实力,为未来的两路北伐打好基础。

只可惜由于关羽的自大,在樊城之战陷于僵局的情况下,仍然不愿意舍弃根本得不到的战果,以至于在自己的背后东吴集团的吕蒙发起突然袭击,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荆州三郡迅速失守,好不容易收降的曹魏集团三万降兵反倒成为了壮大东吴的资本,荆州三郡和关羽荆州兵团的全军覆没,彻底将刘备集团压制到了中原的西南地带,也让刘备失去了复兴中原的可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