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计取桂阳”后留下了多少文化遗产

彭广业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

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

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

独自指挥过

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

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

除了四处征战,

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

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

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为三国时期蜀汉将军,曾任桂阳太守。赵子龙任桂阳太守,首见于《蜀志》。《资治通鉴》中也有记载:“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以偏将军赵云去领桂阳太守。”而使赵子龙任桂阳太守家喻户晓的要数《三国演义》“赵子龙计取桂阳”的故事。

赵子龙任桂阳太守,使湖南桂阳县衍生了很多有关赵子龙的地名,为桂阳留下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子龙祠 又称护英祠,在桂阳芙蓉峰石岭上。据清《康熙桂阳州志》记载,子龙祠原在芙蓉峰石岭上,规模不大,可是十分灵验。后来有人为扩大规模将其搬迁到城中,可是这一搬迁,就不那么灵验了。明代时,都司张元玺为顺应百姓呼声,又把护英祠搬到了原来的地方,但不久就毁于李自成部将郝摇旗之手。2012年,为开发宝山工矿山旅游,在原址建了一座芙蓉阁,供人游览。

箭镞坪 又名子龙射箭坪,位于今宝山社区内,相传是赵子龙演习兵马跑马射箭的地方。清末同治年间有人在此掘得几枚箭镞,箭镞上隐约可见一“赵”字。时值清代学者王闿运正在桂阳州编纂《桂阳直隶州志》,其女王无非跟在身边,见此情景,时年15岁的王无非即景作有《顺平侯箭镞歌》:“白羽斜春射天碧,金鳞甲光角呜咽。弯弓跃马人莫前,一箭成功定南国。长风萧萧城旦摧,黑云愔愔士冲枚。不知何人污箭镞,碧砮赤璺凝古杯。半折薶沙久无用 ,青磷冤魂过唐宋。黄金换得残狼牙,零落千年土花冻。谁言天下无英雄,不用还与断镞同。故垒摧颓走孤兔,惟有荒原号野风。”

子龙洞 旧志记载说在桂阳鹿峰山上(今东塔岭),洞穴是一处石灰岩溶洞。外面宽大的地方明显有人工斧凿的痕迹,里面是天然狭窄的洞穴,深不可测。相传是赵子龙为储备军需而开凿加工的洞穴。据当地一些老人讲,抗战时期,曾经有10多户居民为躲避日军搜捕,在洞内生活过一段时期。有人还依稀记得洞口的一副对联“两汉多兵马,三邦一子龙”,但不知是什么时候什么人所作。

子龙井 即蒙泉,又名八角井,桂阳人俗称子龙井,位于县城西南芙蓉峰下。相传东汉末年赵子龙奉命取桂阳郡,临行前诸葛亮送其锦囊一件,嘱咐危难时打开。赵云临桂阳后,屯兵芙蓉峰,时值盛夏,山中无水,人干马渴。情急之下赵子龙打开锦囊,内有八卦图一张,依嘱置图于地势低洼处,可数日仍不见水。心急如焚的赵云急得用长矛怒戳八卦图,长矛入地处泉水突喷而出,解了全军干渴大难。

这股泉叫蒙泉,蒙字有三层意思:一是承受之意。赵云任桂阳太守三年,郡人感此佳泉,仰慕其品格,蒙恩载德。二是蒙乃八卦之一,坎上艮下之卦为“蒙”,意指水在山上,与诸葛亮送赵云八卦图吻合。三有初始之意。

蒙泉是桂阳古城四十八泉之首,年代久远。井旁有宋绍熙壬子年(1192)鄱阳张垓书刻“蒙泉”石碑一块,碑高2.3米,宽1.02米。清光绪十三年(1887),桂阳知州陈国仲根据这个故事仿八卦图,雇石匠用条石将井砌成八角形,因此又被称为八角井。但当地百姓习惯叫作子龙井。新中国成立后,因其水质清冽,所含对人体有用的矿物质多,在蒙泉旁兴建了赵子龙酒厂,所产子龙酒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

子龙村 原叫赵子龙村,属桂阳县城郊乡,2012年撤乡并镇后,属鹿峰街道。相传是赵子龙取桂阳时,留下一些军屯户镇守桂阳,现村里居民自称是子龙部将的后人。子龙村和桂阳其他村明显不同的特征是:不是一姓聚居的村落,而是一个百家姓汇聚的村落,其村民有一些南方稀有的姓氏,如眭、全、敖、柏等。近年该村村民在改建房屋时不断发现一些残缺碑刻,其中有一块字迹较清楚,上面刻有《芙蓉峰谒赵常山祠》:顺平熊虎将,遗垒至今传。界憾潇湘水,人思战伐年。却婚轻国色,携胆镇蛮大。祠树闻啼鸟,还疑拜杜鹃。经初步考证,为明代一个叫吴鲸的人所题记。

^赵云影视形象

子龙书院 位于县城东,现桂阳三中学校内。据王闿运主纂的《同治桂阳直隶州》记载:“明洪武中,守御千户李源善战事之暇‘颇涉文史’,以三国时赵子龙曾兵定桂阳,因建书院于城东鹿峰山下,并奉祀子龙。清代废,仅有楹联‘须将武备兼文事;敢以贤劳废圣功’传世。”子龙书院后逐步发展成桂阳三中。

屯兵处 全称为子龙屯兵处,是桂阳县城西南面芙蓉峰一处缓坡。相传是赵子龙带兵取桂阳的屯兵之所。缓坡有一个巨大石峰,石峰的石壁上,曾有唐代的摩崖石刻,大书“赵云屯兵处”,每个字有两个平方大。可惜这么大的一座石峰在“文革”时被炸毁,摩崖石刻的石头都用作烧石灰的原料。在摩崖石刻约30米外的地方,早在唐宋时期就兴建过“赵侯祠”。后来“赵侯祠”几度兴废,现存有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由桂阳知州金华叶元棋撰书的“汉顺平侯赵将军庙碑刻”,碑刻记载了庙的规模和祭祀情况。

最后一次子龙庙重建的时间是1931年8月,倡导者是国民党驻守桂阳的一位师长。祠成之日委托长沙人黄俊写了一篇长碑文,其中两句是“桂水三过,蓉山再拜”。为区别历史上的“赵侯祠”,新建的庙俗称“子龙庙”。桂阳城古稀老人,对“子龙庙”记忆犹新。子龙庙坐西朝东,规模大,有五六百个平方,庭院内分上厅、下厅、楼台,南北耳房。上厅有若两米高,按剑挺胸极其威武的子龙塑像。子龙庙于“破四旧”时被捣毁,旧址布满了石灰窑,一片狼藉。现被建设成钢筋水泥大厦的现代小区,在征求小区命名时,有半数以上的居民想到了“子龙世家”。

尽管桂阳的子龙屯兵处随着石灰窑灰飞烟灭,但这些地名却在人们的心传口授中得以传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