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如果越军以主力迎战,情况会怎么样?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加速四个现代化建设;同时也为了打破头号敌人的战略包围,粉碎越南拼凑印支联邦的野心,稳定东南亚动荡不安的局势;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和云南中越边境地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对手是长期接受我军援助,组建于1944年12月22日,先后赢得了了抗法救国战争和抗美救国战争胜利,气焰极度嚣张,自称“世界第三”的越南军队。

这场短暂而激烈的边境局部战争,迄今正好40年。几十年以来,一直有个话题经久不衰,那就是:如果越军以主力迎战,情况会怎么样呢?会不会顶住解放军的进攻,甚至打败解放军呢?

第一,参加1979年作战的越军,的确不是他们的主力。

越南陆军的最大编成单位是陆军军,基本作战单位是步兵师。在为期28天的整个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期间,越军部署在河内附近以及北方边境地区的步兵师共有9个。其中直接位于我国云南和广西当面的步兵师有6个:分别是隶属于第二军区的316A师(位于平卢地区),345师(位于老街、柑糖地区 );隶属于第一军区的3师(位于同登、谅山地区),346师(位于高平地区),338师(位于亭立地区),325B师(位于先安地区)。此外,作为越军总参谋部战略预备队的第1军,其308师拱卫河内,312师部署在北太省,320B师部署在宁平省。

在战争进程中,越军为了确保河内的门户谅山市,还以327师和337师北上增援该方向作战。因此,在边境地区与我军作战和在战略纵深之内作为总部预备队的越军步兵师,一共有11个。这批部队在越军步兵师中所占的比例为34%,也就是说,部署在北部战场的越军步兵师占比为三分之一,不是他们的主力。

那么这个时候,越军的主力在哪里呢?在其西南战场,正在入侵柬埔寨。自1975年以来,越南和柬埔寨边境冲突持续不断,终于在1978年12月25日演变成了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越军为了速战速决,集中了18个步兵师以及15个团(旅)、1个航空兵师,共约20余万人的兵力,分为五路,对柬埔寨发动了全面入侵。越军此战进展相当迅速,在第19天就基本上控制了柬埔寨的主要城镇和交通线,可以说,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第二,越军的正规战能力极其有限。

说起军队的战斗力,不少人都有一种观念,认为实战经验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决定战斗力强弱的第一要素。可有一定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把实战经验的多寡和战斗力的强弱划等号,其实是相当荒谬的。实战经验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战斗力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了作战人员军事素质、武器装备技术性能、编制体制结构比例、后方勤务保障能力、实战化训练水平、正规化管理程度等诸多因素。实战经验在整个战斗力体系中,其实只占了相当有限的一部分,远远达不到起决定性作用的程度。

因为,脱离部队的装备水平、训练水平、以及由此决定的战争水平,而单纯地强调实战经验对于战斗力的作用,是极其错误的。比如,经过了十年内战的红军和国民党军,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实战经验够丰富了吧?可那是什么水平的战争?在面对日军的时候,能和对手抗衡吗?再比如,非洲和中东的一些国家,也是打了几年、十几年,可那样的军队,战斗力真的强吗?大家心里都有数吧!

回到越军身上来,他们是打了几十年的仗,实战经验丰富。但他们最为熟悉和擅长的只是步兵分队分散游击作战,对于步兵连以下的战术运用和组织指挥相当熟练。可高级指挥员指挥师以上兵团作战的经验和能力明显不足,部队火力有限,协同也不熟练,攻坚能力一直上不去,打不好反复争夺的恶仗。

十年中越战争的历史事实非常清楚,越军在团以上部队作战层面,全败无胜;在营以下分队作战层面,若干胜利也影响不了战局走向,战场的主动权为解放军所掌握。总而言之,越军的正规战(即运动战和阵地战)能力是极为有限的,不善于组织师以上规模的兵团协同作战。这是一支非常能打的游击队,但绝不是一支强大的正规军。

第三,如果越军以主力迎战,只会失败得更惨。

说越军的正规攻防作战能力极为有限,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火力不足。越南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当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有限的军事工业只能制造轻武器及其弹药。陆地作战的决定性武器大口径火炮以及弹药,主要是依靠外援和战场缴获。数量有限导致打起仗来就捉襟见肘,不敢放开了使用。而且越军炮兵害怕过于集中遭受更大损失,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连、排为单位分散配置,很少进行营、群集中射击,这样的零敲碎打,根本无法阻挡我军大兵团机动和进攻。

而我军承袭苏军的大炮兵主义,一直致力于炮兵建设,重视发挥炮火的作用。军以下本身就有可观的队属炮兵编制,再加上隶属于大军区以上的预备炮兵的加强,火力强度之猛,覆盖范围之广,是越军根本无法承受的。如果越军把主力部署在边境地区,摆开堂堂之阵和我军正面对抗,是正好给了我军充分发挥压倒性优势炮兵火力的机会,将会遭到更加惨重的失败。

一句话,在我军猛烈火力之下,越军来得越多,损失就越大。像谅山战场那样的正面对抗,是死路一条;像高平战场那样的分散游击,才是唯一的出路。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