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观旧照,忆文西

文 | 王炜

刘文西

1950年,我们举家迁到上海,父亲王琦在“行知艺术学校”(陶行知命名的一所综合性艺校)任绘画系主任。这个学校设有美术组、音乐组、舞蹈组,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氛。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行知艺校”绘画组有一群青年学生,他们有刘文西、陈光健、陈达青、郑圣天、潘锡柔、范明三、周荷生、李勇新等,其中刘文西、郑圣天、李勇新给我留下的印象较深。在当年拍下的一张老照片中,刘文西等同学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的老相册里。这张照片记录着当年我与刘文西等同学一起到上海郊外农村画速写时留下的难忘瞬间,那时,这位稚嫩脸庞的青年才十七岁,而我才八岁。

后排右一为刘文西,第二排左一是王炜,中间是其二弟王仲,后排被抱着的是王炜的三弟王侨

父亲王琦当时教他们绘画技法、创作和美术史论课程,也曾向他们讲过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刘文西一直念念不忘当时这堂重要的讲课,并将王琦送给他的那本《讲话》一直保存至今,虽然他在“行知艺校”只生活学习了两年,但这是他人生艺术的起点,也正是在这段学习期间,他与他的同学陈光健后来成为终身的伴侣。

当年“行知艺校”校风纯正,师生关系亲如兄弟,刘文西称呼王琦为“王琦大哥”,这种称呼我从幼年一直听到他的晚年。我深深感受到50年代那个纯真而富有朝气的年代,人们沉浸在当家作主无比欢乐兴奋之中,人与人之间那么纯真,我与刘文西、陈光健这些大哥、大姐们在一起扭秧歌、打腰鼓,一起放声高唱“白毛女”中的歌曲……

经王炜编发的刘文西画作,刊发在《红旗》杂志

转眼就到了80年代,我自部队转业,成为《红旗》杂志的美术主编,负责封一、封二、封三、封四这四个版面的编辑。我曾向刘文西约过两次画稿,第一幅是1980年第十九期封二位置刊登他的《历程——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转战陕北途中》(中国画)。第二幅是1981年第十三期,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封二上刊登了他的《毛主席在王家湾——转战陕北途中》(素描)。这两幅作品都是刘文西的代表作,一经《红旗》杂志推出,影响遍及全国。当时,他到北京来就住在《红旗》杂志招待所,有时招待所没有床位,他就住到我在沙滩的家里,屋子很小,他块头很大,我亲身感受到他那如雷贯耳的打呼噜声……那时,他才四十七岁,而我才三十八岁。那段时间,我们之间的书信往来十分频繁,如今都已成了珍贵的回忆。

编辑与作者

2004年,我参加了“中国画画中国”全国大型系列艺术活动,曾与刘文西一起走进江苏各地采风,亲身感受到刘文西是一位不知疲倦的画家,时年他已是古稀之年,仍然是走到哪里,速写画到哪里,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感兴趣。他画速写的本事是从“行知艺校”就练就出来的,并终生一直坚持。他曾送给我两幅陕北生活的速写,我至今珍藏着。

一同写生:王炜在前面画画,刘文西在身后观看

今天下午,听到刘文西去世的消息,我深感悲痛。我翻检出珍藏的老照片和旧杂志,回忆起刘文西与我六十多年的深厚情谊,多少往事,历历在目。

祝文西老兄一路走好!

自西安美术学院发布《著名美术教育家、黄土画派创始人刘文西同志逝世讣告》后,各大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多篇纪念文章,小编略作整理,挑选一二,链接如下:

01

人物画大师刘文西逝世

02

艺术家·时代人物 | 刘文西

03

刘文西:扎根黄土地 为人民而艺术

04

刘文西一家人

05

送别,刘文西

作者简介

王炜(号禅荷山人),1942年生于重庆版画世家。1958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1961年考入央美版画系。1973年任沈阳军区某部政治部文化处干事,1980年任《红旗》杂志美术主编。1985年转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美术交流部主任,长期从事版画、水墨画、油画及书法创作,出版有画集、散文集、回忆录、艺术对话录等多部。

王炜是一位著名艺术家、文化学者和报刊媒体撰稿人。曾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兼外联部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版画院院长,现任“王琦美术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

主编:丛子钰 |编辑:袁浩

END

热门阅读文章

★ 本号姓“副” 欢迎来“刊”

★ 王蒙:不忘金庸

★ 大地有多大

★ 王钢:忍别二月河

★ 三会大侠——追忆金庸先生

★ 毛泽东呼吁请保留专刊副刊

★ 1979年的那个春节

★ ”北京老壶”的壶中天地

★ 有一种乡愁叫小名

★ 五四百年:一拨80后、90后青年的限量版青春

★ 大师笔下的中国母亲

★ 难忘老师的笑容——深切缅怀徐中玉先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