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武成王并不是黄飞虎而是姜子牙,唐宋的造神运动使其封神

武成王这个称谓在小说《封神演义》中指的是商朝的镇国武成王黄飞虎,他后来也是周朝的开国武成王。他在小说的剧情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也代表了从商朝阵营投奔周朝的一批将领。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武成王"其实是唐朝皇帝对姜子牙的册封,在唐宋时期的造神运动中姜子牙从此登上神坛,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兵家之祖。从那以后国家对武成王庙的祭拜成为军事方面祭祀的最高荣誉,一切能够进入武成王庙的将领都是受到中国历朝历代认可的军事家,他们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的最高水平。

姜子牙成为中国兵家之祖,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商周之战中立下的兴周灭商的功绩,因而受到后来者的推崇。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便是以此事为主要历史原型,再加上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演绎,最终成为了神话小说的代表性著作。姜子牙作为小说的主角,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受到作者的极度推崇,成为能够主持封神榜的人物。小说中按照民间传说的故事描述的姜子牙的传奇,从七十岁渭水钓鱼,到指挥军队兴周灭商都有着叙述。这些都源于后世对姜子牙的推崇,而这些推崇正是从唐宋时期的造神运动开始的。

隋末唐初国家动乱,唐太宗李世民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剿灭了各地的割据武装,让中华大地重新归于统一。然而初唐时期政治并不稳定,国家仍旧存在各种内忧外患,唐太宗为了表达自己求贤若渴和治理国家的愿望,便在姜子牙曾经钓鱼的磻溪建立太公庙吸引全国的人才。"贞观之治"时唐朝国力得到发展,唐太宗对做出贡献的人才进行奖励并大肆宣传,便开始了在太公庙祭祀的活动。这个活动在唐朝的造神运动中逐渐发展,太公庙主要祭祀的姜子牙便走上了神话的道路,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的武圣人。

到了唐玄宗时期,太公庙祭祀被发展到全国,皇帝下令要在每个州郡都修建这样的祭祀庙宇,使之与孔庙文庙相对应,成为武人必须祭拜对象。姜子牙因此被封为武成王,从此武成王这个称呼成为国家军事领域的最高荣誉。在《封神演义》中作者许仲琳将黄飞虎塑造成武成王,并将其设定为商纣王的两位顾命大臣之一,便是以武成王庙的古老传统设定黄飞虎为国家军事第一人。实际上在中国古代"武成王"这个称呼在武人心目中是姜子牙专用的称呼,就像"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一样。

从开元十九年开始,祭拜姜子牙成为唐朝重要的祭祀之一,并指定了古代十位名将同时享受祭祀,这便是著名的武庙十哲。唐肃宗时期在武成王庙修建了祭祀的坐像,祭祀典礼的规格与孔庙相比,可见其隆重性。那时候祭祀除了姜子牙之外,还有张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孙武、田穰苴、吴起、乐毅共同祭祀。其中张良以亚圣的地位享受仅次于姜子牙的礼节,地位高于其它名将。武庙十哲从此成为姜子牙之下公认的古代名将,这不仅仅是对他们功绩和能力的表彰,更重要的是他们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的最高水平。

到了唐德宗时期,对武成王庙的祭祀再次达到高潮。名臣颜真卿上述增加六十四古今名将,提高武成王庙祭祀的规格,这面是著名的武成王庙六十四名将。六十四名将都是在唐朝以前的战争中有过杰出表现的将领,代表了一段时期内的军事水平。他们位列武庙十哲之下,但其军事上的能力和贡献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从此以后凡中国古代的武人,皆以能够入武成王庙祭祀为最高荣誉。而唐朝以后的武举人考试之前,考生都必须在考官的带领下参拜武成王庙,其规格与文人科举前参拜孔庙相同。

宋朝时侯国家遭受到周边各国的军事压力,皇帝和大臣们再次加强了对武成王庙的祭祀活动。由于唐宋两朝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宋朝对武成王庙的武庙十哲和六十四名将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新的祭祀名单。由于原来的武庙十哲并非姜子牙的亲传弟子,所以取消了亚圣十哲的说法。但仍旧沿用原来的祭祀规格,并且将张良单独列出祭祀,于是这一级别的祭祀变成了十一人。在名将榜的祭祀上,宋朝也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总计更新为六十一人。从整个武成王庙的地位上看,它仍旧是武人的至高荣誉。

从唐玄宗其实正式祭祀武成王庙开始,再到明洪武年间正式取消祭祀,武庙为武人最高荣誉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中国古代百姓心中,姜子牙成为国家最高武力代言人。在我们谈论古代军事人物的时候,也会将武成王庙祭祀成为重要的认可和参考。虽然明清两代并没有再祭祀武成王庙,但是对武人的荣誉仍旧有所肯定,而姜子牙在百姓的而心目中不降反升。随着中国古典文学不断发展,姜子牙的造神运动越发的热烈,也使其成为很多神话故事的主角。《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为主角,武成王为商周军界的代表就是这种认识的延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