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少有的农民起义,一个退伍老兵为何会选择揭竿而起

谢司起义

1786年,距离独立战争胜利仅仅过去3年,正是国家百废待兴、全面建设独立自主美好家园的时候,但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却爆发了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

起义由一名叫丹尼尔·谢司的人带领,时间持续了数个月,范围波及了马萨诸塞州的中部和西部,而领导者谢司本人还是一名参加过独立战争的老兵。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曾经为美国独立付出血汗的老兵,最后却带头来反对这个国家,这事情还是得从美国独立战争说起。

美国独立战争

1783年9月3日,美国人民在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帮助下,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战斗,双方在巴黎附近的凡尔赛签订了《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不过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美国人打英国人也一样,军饷、武器弹药、粮草补给都要花钱,一场独立战争打下来花了数千万,很多都是借的:法国向美国提供的800万美元资助和贷款,西班牙援助的65万美元,荷兰提供的180万美元的贷款。

除此之外,欧洲各界还募集了200万英镑的捐款支援殖民地人民。

截止到1786年初,美国全部债务合计超过了4200万美元,其中外债就占800万以上,这些债务都需要连本带利去偿还。而在1781-1786年期间,各州每年向联邦国库上缴的款项不过50万美元,当时的联邦政府已经是穷的叮当响。

其实美国人民也清楚,借钱、募捐都不是长久的计策,一旦人家不给钱,资金链断裂,自己就该两腿一蹬嗝屁朝梁,这等于把自己的国家战争命脉放在他国手里了。再说人家可不是大善人,借的钱都是要还的,还要连本带利的还。

跟老百姓征税充军费就更不行了,因为已经有英国人的坏例子摆在那里,要是自己也强征了,那跟人有什么区别?

如今的美元

最终美国人从英国人那里学到了一个好办法:发行纸币。有了自己的纸币,就可以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就可以用这些纸币来购买物资,偿还债务,发放军饷,从而摆脱对硬币和英镑已经外债募捐的依赖。

1775年6月22日,大陆纸币诞生,叫做美元。第一版暂时发行了200万,以绿色为基调,取名“dollar”,直接音译叫刀乐,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管美元叫美刀美刀,也有人叫绿刀。

但是当时美军节节败退,战争形势十分严峻,军队缺衣少粮,士气低落,再这么下去就算不被英军围而歼之,哗变的士兵也足够掌权者死无全尸。

为了维持军队的开销,避免军队出现哗变,各州都开始加紧时间印制美元。截止到1776年7月《独立宣言》宣布,美国就印了1500万美元。

只是与现在全球硬通货美刀不同,当时的美元没有国家信用背书,没有黄金储备做抵押,又诞生在一个新生国家,老百姓并不认可美元,加上滥发美元,这也导致了美元信用越来越低,直接后果接受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美元跟一张废纸基本没有区别。

1779年,驻扎在康涅狄格州的两团美军士兵拒绝接受美元作为军饷,搞到最后华盛顿不得不跟法国人借了法郎来发军饷,才算把事件平息下来。

美国独立战争

对此,美国政府一方面鼓励大家要爱国,要使用美元,所有人员的薪资都用美元发放,一面又强制要求必须使用美元,规定拒绝使用美元者将被视为美奸卖国贼遭到法律的严惩,财产将被充公。

除此之外,大陆议会还大量发行了一种叫大陆券的代币,总价值为4亿美元,再加上各州自己为了应对局面发行的美元,据统计,当时的战争经费有57%是通过发行这样的美元来筹集的。

滥发纸币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到1781年底,纸币几乎变成了废纸,擦屁股都嫌硬,理发店用它来裱糊墙壁,水手们用它来制作纸衣,穿在身上游行,表示对政府的不满,有人甚至在狗身上粘满纸币,以示抗议。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各州政府为了债主的利益仍然颁布法令,逼迫借债人按当年硬币数额折价偿还(要知道当年的硬币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不是现在的不锈钢);另外,政府为偿还战争时期借的外债,最终还是选择增税这种杀鸡取卵的办法,农民与中小手工业者一年的收入,还远远不够缴税。

为了解决这种局面,当时的邦联财政部长罗伯特·莫里斯采取措施开始改革。在他的倡议下,1781年在费城成立了北美银行,发行新的纸币,替代战争期间印发的大陆券和美元,原先所有的大陆券作废,还债、纳税必须用新美元。

这一做法可操作内容太大,而且汇率如何计算、如何平衡各州利益也是个巨大的问题,一经推出便遭到了各州几乎一致抵制,财长本人也被迫下台。

给了人希望,结果又变成了大大的失望,改革的消极影响也使得广大老百姓更加贫困潦倒,民间对邦联政府也是怨声载道。

美国独立战争

与此同时,在独立战争期间,三百余处效忠英王的田庄作为敌对国的资产被没收国有,价值约4000万美元,这些土地将在战后被公开拍卖,获得的资金将用于充裕国库。

照理来说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应当最先得到实惠才是。但是在战后,除了少部分军人得到了一些小块的土地,这些土地并没有得到公平公正的拍卖,老百姓本来兜里就没几个钱,有钱人随便出个价,老百姓哪怕是砸锅卖铁也出不起一样的价。

这也导致了大量肥沃土地被大资本家、大地主、投机商人等富裕阶级买走,大发横财,平民百姓以及参战老兵发现自己抛头颅洒热血,跟英国人玩命,最后却什么好处都没捞到。

更离谱的还在后面,1785年,联邦政府规定新得到的西部土地由联邦政府统一出售,以640英亩为单位,每亩售价2美元,买者必须将钱款一次性付清。这摆明了又是便宜有钱人和投机分子,穷人哪里可能一口气就凑足1280美元。

这直接就导致了严重的阶级对立,平民百姓参军无非就是想拿军饷退伍之后整个一亩三分地,或者等打胜仗了可以用低价买一些地,现在什么都捞不到,拿到的军饷还是废纸一样的美元和大陆券,换不起债买不起生活用品哪怕是最基本的面粉,美国民间民怨沸腾。

英国舰队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面对美国独立,英国人显然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封锁了整个美国海面,严禁美国船只驶入加拿大与西印度群岛,并且向其他国家施压禁止与美国往来,同时抬高了进口美国商品的关税。

这对严重依赖英国的美国殖民地经济是致命的。独立战争前夕,北美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作为经济支柱的烟草、稻米和蓝靛的出口也大幅减少,美国的航运业、商业遭到毁灭性打击,连带造船业一起萎靡不振。

与此同时,英国向美国大规模倾销廉价工业品,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货物总价值760万英镑,而出口货物仅为249万英镑,连一半的水平都不到,严重的逆差更是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英国人不认美元纸币,只认英镑和硬币,想买东西就得拿硬币和英镑,偏偏英国人的工业品又是殖民地生产生活必需品,这就导致了严重的贵金属外流,带来的后果就是越来越严重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独立宣言签署,基本都是富裕阶层

这些对于资本雄厚的大资本家、种植园主来说完全不成问题,他们依靠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在社会上用已经严重贬值的“大陆券”和美元买公债抢购生活生产原料囤积居奇、放高利贷,然后低价甚至白拿破产农民的土地、手工业者的作坊、产品等等。

这些人生活奢靡放荡,由于掌握着议会的控制权,掌管着整个州的权利,控制着政府各个行政部门以及军队,他们肆意践踏着百姓的尊严,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

一些退伍军人在战后得到了一些土地券,但是为了维持生计,他们被迫以底价将手中的地契出售给富裕阶层,但是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他们没有土地,得不到生产生活物资,战场上玩命得到的一亩三分地却不得不出售,赚回来的钱还不够一顿饱饭,只能依靠借贷生活,最后各地监狱里挤满了还不起债、交不上税的农民、手工业者和退役军人。

美国国内阶级对立、贫富差距到了一种难以置信的地步,老百姓对于政府的愤恨也愈加加剧,只要一点星星之火,就足以燃起燎原大火。

美国民兵

如果说经济上的错误还能靠政治来弥补,那么此时的美国政治就是一团糟,不仅不能弥补经济上的错误,反而对经济错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独立战争时期,美军部队都是各个州自行组建的民兵民团,军饷、人员、物资也是由各州自行筹措,军团的指挥官也都是由各州直接任命,因此各个军团更多听命于各自州议会,而不是当时经过大议会选举产生、空降的总指挥乔治·华盛顿。

就算华盛顿想插手也没办法,要维持一支军队最基本需求就是军费,华盛顿自己家很富裕,但是养一支军队却无可奈何。华盛顿想直接拿权,州议会也不用反对,来一句没钱,华盛顿就得歇菜。

而且华盛顿也没办法,他必须要权衡这13个州之间的利弊,还得防止有州中途退出,做出最合理的安排。也因此,在独立战争初期美军节节败退,被英军打的丢盔卸甲,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加上通讯手段落后,各军团各自为战,华盛顿根本就指挥不动军队。

邦联条例,不是很清楚

而且在战时,大陆会议便是13个殖民地派人参加,民主派主张殖民地完全与宗主国英国决裂并立即开始军事行动,将英国势力逐出北美,保守派则主张与英国永久联合。尽管最后发表了定稿版《独立宣言》,但是并没有确定一个完整强有力的领导机构。

到了1781年批准的《邦联条例》中,就曾规定,邦联是由13个州组成的同盟,但“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和独立”,邦联中央仅设有一个由各州每年派遣2—7名代表参加的国会,但每州只拥有一票表决权。

国会负责对外事务和印第安人事务,解决州与州之间的争端,控制铸币和借款,以及建立邮政制度。没有明示属于国会的其他一切权力仍由各州保留,其中包括税收和商业管理,国会休会期间有一名由国会任命的委员会。凡是关于宣战、媾和、缔约、举债、募集军队、调整货币等重大问题需要由13个州中的9个通过才能决定。

更要命的是,邦联议会向各州发布的命令没有任何的强制性,各州议会可执行可不执行,《邦联条例》也没规定说各州一定要不折不扣执行邦联议会的决议,否则就会怎样怎样,没有任何的权威性和领导性。

这也导致了任何一条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决议都需要经过一番漫长时间的扯皮才能确定,而确定下来的决议并不能得到贯彻执行,而是要看各州心情,如果他们认为决议法案对自己不利,或者自己捞不到好处,便会拒绝执行,邦联议会却拿他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政治与经济相互影响,使得当时的邦联政府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当时美国人民脱离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却陷入到了另一种殖民统治中,生活相比战前反而越过越差。

谢司起义

而所有这一切矛盾,最为突出的地方,便是马萨诸塞州。

马萨诸塞州在美国13州中算是比较早制定州宪法的,但是并不公平。根据州宪法规定,立法机关由两院组成,参加选举的人必须是土地所有者,每年纳税不少于3镑,或者其财产大于等于60镑,只有价值达到300镑与以上的人才有资格被选,竞选参议员的标准则再翻几番。

而且在参议院,议员席位是根据缴税数目多少来分配的,越富裕的地区席位越多,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平民百姓失去了参政资格,既造成了贫富阶级的对立,同时也造成了州内部富裕与贫穷地区的对立。

而且在独立战争中,马萨诸塞州也背上了大量债务,州债加上邦联债接近1500万美元,而这些钱最后都落到了平民百姓头上,怎么落,便是加税。最夸张的一项人丁税,州政府规定该州每人每年都需要交纳50美元的人丁税,这占掉了大部分人年收入的1/3,而且还不算其他税。

与此同时,美国独立后遭到了英国封锁,马萨诸塞州的造船业、捕鱼业、农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该交的税一毛不少,大量农民不得不举债度日,然后因为还不起债被起诉。

就算上了法院,律师们还要从他们身上狠狠叮上一口,大肆提高诉讼费榨干最后一点油水,大量出不起律师费的平民百姓被投入监狱,当时的人们指责这群人就是强盗、吸血鬼、披着羊皮的狼、油嘴滑舌的无赖流氓。

谢司起义

为了抵抗这些不公平的制度和法案,马萨诸塞人民开始了他们各种形式的斗争,但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却不为所动,甚至州长詹姆斯·鲍多因下令废除保障人身自由的法案,逮捕一切所谓“危害公众安全”的群众领袖,移交法庭审判。

同时他又命令军队武装保卫法院所在地,在与前来斯普林菲尔德要求停止法院开庭的起义群众发生了激烈冲突,最终法院被砸,军队撤出斯普林菲尔德,这也标志着谢司起义正式爆发。

尽管谢司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强烈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有力得震动了美国的统治阶级,使他们意识到邦联松散无力带来的弊端,同时也促进了美国宪法的诞生,确定了美国一直延续至今的制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