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造势,后逼婚,秦穆公果然聪明,算盘打得很高明

公元前664年,谨慎、务实的秦宣公死去,舍弃自己的九个儿子,将君位传给弟弟赢载,人称秦成公。秦成公在位四年而薨,舍弃自己的七个儿子,又将君位传给他的弟弟,秦穆公嬴任好,于是呢,一个在秦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出现了。

公元前659年,秦穆公继位,秦穆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为什么这么说?

幸运的是,南方的楚国在一代英主楚成王的带领下,荡平诸越,开疆拓土,当上了南方霸主,有观政中原之意,而要观政中原,就得同已经当了二十来年诸侯霸主的齐桓公发生冲突,中原又到多事之秋。

强大的邻居晋国呢?西北与中原相比,他更注重中原的利益,毕竟在传统观念中,中原才是正统,更何况,十二年断断续续的战争也使晋献公明白,秦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所以,晋国减轻了西北的压力,集中精力掉头向东,意图在楚、齐冲突中分一杯羹,至此,秦国又得到了喘息之机。

不幸的是,晋国打到西北后,虽然也没占据多大优势,但让一些西北小国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于是,便心怀观望,首鼠两端,对秦国不再那么忠心。

最明显的例子是,在陕西韩城和大荔一带,有两个西周古国,梁国和芮国,秦宪公时,曾讨伐过芮国,还俘虏过芮国国君,两家应该有切齿仇恨才是,然而粉书匠发现奇怪的是,到秦德公时,梁国和芮国居然主动来秦国朝见。

朝见不同于互通聘问,是古大臣拜见皇帝的礼节,已经足以证明,梁、芮等西北小国,已经承认了秦国在西北的霸主地位,心甘情愿的当秦国的附庸,自此之后,每逢秦国有个婚丧嫁娶,他们都会来人,献上一份心意。

秦德公时来过,秦宣公时来过,秦成公继位的时候也来过。

然而就在秦与晋打了十二年战争,到秦穆公继位的时候,他们居然不来了,什么意思?很明显,有了别的想法。

御下出了问题,秦国的权威受到挑战,秦穆公怎么办?忍着?显然,这很不符合老秦人的个性,不得不说,秦穆公的高明于此可见一斑,抓住根本,出了一手狠招,这一招,不但震慑住了梁、芮等国,就连晋国也不得不低下高傲头颅,乖乖听从秦国的安排。到底什么狠招?

穆公元年,也就是秦穆公刚刚继位的那一年,便亲自领兵,攻占了黄河岸边的一个重要渡口,位于山西平陆一带的茅津,秦穆公亲自领兵攻占茅津有两个用意:

一:切断梁、芮等国与晋国的联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看你们还有什么指望;
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借此改善跟晋国的关系。

攻占茅津渡口跟改善晋国关系有什么联系呢?攻占茅津,让秦国疆界实打实的与晋国接壤,同时也有了一个东出的口子,意味着秦随时可以对晋国本土用兵,在必要的时候,还能很方便的调集全国军力,简单点说,等于直接在晋国后方插了一把刀子,随时可以将战争从陕西引到山西。

伟人说过,打烂自己的坛坛罐罐不如打烂敌人的坛坛罐罐,有这么一把刀子,晋国在将重心东移到中原战场的前提下,不得不重新考虑与秦国的关系。

秦穆公真是一个造势的高手啊!占领茅津渡口,打破了秦、晋两国之间战略态势上的平衡,对晋国形成一定的压力之后,他接下来会怎么干?乘热打铁,对晋国用兵,逼晋国跟自己讲和?

当然不是,事实上他也没那个能力,他的做法很出人意料。

攻占茅津渡口不久,秦穆公就很客气的给晋献公写了封亲笔信,提了个很大胆的要求:希望当晋国的女婿,娶到晋献公的女儿。

这是个很荒唐的想法,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中原诸侯的心里,秦就是不开化的蛮夷之邦,他们一向耻于跟秦国往来,正常的交往都不愿意,这时候,秦穆公居然提出要跟晋国结亲,跟一个有尊贵血统的中原大国结亲。

高傲的晋献公接到这封信会什么反应?勃然大怒,斥责秦穆公不自量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原先可能会这么想,但是现在,他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向中原发展,必须有安定的后方,否则,必定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晋家底再大,也经不起这种折腾;
二:晋献公当年攻打秦国,经略陕西的时候,顺便讨伐了一下骊戎,得到两个美女骊姬、少姬,骊姬生下奚齐,少姬生下卓子,因为宠爱骊姬的缘故,晋献公打算传位给奚齐,为此事还杀掉了早已立为世子的申生。

申生一死,奚齐继位自然顺理成章,然而他继位之后,他的两个哥哥,重耳、夷吾能服吗?即便两个哥哥不用考虑,他俩手下的那帮心腹能服吗?将来晋国必生内乱,这时候再跟秦国把关系搞僵,以后内忧外患的,还会有晋国的好日子过?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秦国虽然落后,但多年战争,已经认识到秦国的实力,和这样的大国结亲,以后晋国有事,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请求秦国帮助,如此化不利为有利,等于无形中增强了晋国的实力。

出于上述三个方面的考虑,晋献公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很不情愿的答应秦穆公的要求,接纳秦穆公这个来自西方蛮夷之邦的女婿,秦晋之好即由此而来。

然而,秦穆公继位伊始,就用先造势,后逼婚的手段,达到与晋国停战的目的,他果然聪明,算盘打得很高明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