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时期对外战争的胜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我们知道,商代是一个尤其重视战争和祭祀的朝代,历来被称之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可以说战争伴随了商王朝的一生,它以鸣条之战立国,又因牧野之战失国。 商代后期的战争和祭祀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也应当看到商代战争的多面性,既有正当防御,又有野蛮侵略;既有野蛮血腥,也深刻影响了华夏民族的历史进程。

武丁之前商朝的历次重要战争

商朝是以武立国,在历代商王的传承中也大都伴随着战争,尤其是到了中后期,商与周边各族的战争更是接连不断,这种战争局势在武丁 达到了顶峰。

1、商的立国之战最早可以上溯到商朝先君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这是一场复仇性的战争,但实际上使得商部落过渡到原始的国家形态

上甲微

2、商汤灭夏之前有过数次战争,这些战争多是吞并战争,以削弱夏朝势力;商汤灭夏的鸣条之战,属于王朝更迭的决定性战争,这场战争直接宣告了商王朝的建立。

商汤塑像

3、在商汤之后到太戊时代,商朝基本没有大的战争记录,但在太戊为王之时,曾大力发展青铜冶铸业,并作战车,还曾在东夷地区修筑蒲姑城,这些都是具有前瞻性的军事战备工作

商王太戊

4、太戊之后,商朝开始了九世之乱。在此期间,仲丁、河亶甲时都曾击败了入侵华夏集团领地的东夷族的蓝夷部落,阳甲之时曾征讨过西戎部落的山戎,河亶甲时还曾平定过班方的叛乱,这属于反侵略性质的对外族的战争;河亶甲时,镇压了内部邳国、姺国的叛乱,属于平定内部叛乱的战争,目的在于维护商朝的统治地位

武丁之前的这些战争,维护了商王朝的统治,同时在客观上也加强了同周边部族的交流和联系,为后来的民族融合奠定基础。

武丁时期的对外战争

直到盘庚迁殷之后,商朝才有了已被发现的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商朝也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武丁中兴,此时商朝的文治武功都达到了顶峰。而关于此时军事战争信息的重要来源有三点:一是甲骨文,二是殷墟考古的发现与研究,三是史书的记载

商王盘庚

有学者考证,武丁时代有记录可查的战争有50多次,大都是对于外族的战争,当然,这个外族是相对于华夏民族的主体而言的。对外族用兵规模较大的是对贡方、土方和羌方的战争。

殷高宗武丁

1、(甲骨文中写作上工下口)方之战:贡方之战是武丁时代参战人数最多、战争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甲骨文中有关于此战占卜战争顺不顺利、征集兵员、商王亲征等事的记载,根据甲骨文记载分析,此次商朝参战人数在20000人左右,算得上是规模空前的大战争。

2、土方之战:甲骨文中记载妇好、沚参与征集兵员、讨伐土方的记录,记载中有一次征集兵员的数量在5000人,战争规模应当也不会太小。

妇好的艺术形象

3、羌方之战:甲骨文记载妇好率领13000人参与羌方之战,其中3000人是妇好个人所属军队,同时雀、吴等将领都参加了此次战争。

关于贡方、土方、羌方三个部族,学术界看法不一,有人认为贡方就是《易经》中“武丁伐鬼方,三年克之”的鬼方;也有人认为当时生活在西北的戎族统称为鬼方。不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这三个方国都是生活在当时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

在甲骨文的记载中,武丁还对南方发动过战争

1、巴方之战:甲骨文中有商王率领奚国讨伐巴方,妇好率领沚共同出兵巴方的记载。在与巴蜀接壤的今陕西汉中城固县一带,也发现了大批商代青铜器,和殷墟早期的青铜器属于同一时代,佐证了这一记录。

出土于城固县的商代青铜器——亚伐方罍

城固县出土的商代青铜面具,应当与祭祀巫术有关

2、荆楚之战:甲骨文记载,武丁亲自率军征伐荆楚之地,兵分三路,武丁亲率右路军,诸侯国舆国率中路军,诸侯国曾国率左路军。在现代的考古发掘中,在湖南、湖北境内都出土过商代的青铜器,这至少可以说明当时商朝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两湖区域,并且当地已经被商文化同化。在《诗经·商颂·殷武》一文中,也有关于武丁征伐荆楚的记载,以为佐证。

武丁时代对外战争何以取得全面胜利?

1、人民群众:发动对于外族的大规模战争,得到了商朝统治区域内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2、经济实力:当时商朝的经济实力相对周边各族是比较雄厚的,这也是取得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

3、政治体制:当时商朝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奴隶制政治体制,并且有一套配合奴隶制统治的国家政治机构;更有着一直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军队来维护奴隶制统治。

4、军事实力

①、商代军制较为完善、先进。第一,商朝中央掌大部分兵力,同时忠于商朝的宗室和方国也独立统领军队;其次,商代军队将各兵种合理搭配,并密切配合,可以增强战斗力。

②、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使得青铜武器开始逐渐普及到平民阶层,扩大了兵力来源和增强兵员战斗力。青铜武器的普及,在考古中得到证实,在殷墟发掘的许多平民墓中也有青铜兵器的随葬。

出土的商代青铜戈

③、将杀伤力巨大的战车应用到战争中,堪称是当时的“核武器”。这一点也有现代考古发现的商代车马坑为证。

商代车马坑,可以一睹商代战车

5、战争地点:武丁时代的对外战争的地点,大都在远离商朝中心统治区域的边疆地带或者是外族腹地,不会对商朝的农业生产、政治统治和人民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商朝是有着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绝对实力,自然而然的可以征服周边各族。

对外战争的胜利,对当时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影响?

1、对外战争的胜利,直接削弱了周边各族的实力,消除了边患,扩大了疆域

2、周边许多部族臣服于商朝,商掠夺了周边各族的财富,使得商王朝的国力更加强盛

3、对外战争的胜利,使得统治阶层获得了直接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4、战争带来了大批的战俘,而当时的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活动生产出的粮食,不足以养活这么多对国家毫无贡献的战俘,于是商朝统治阶层就将俘虏作为奴隶,作为个人财富的一部分,这些战俘一来用作殉葬,一来用作祭祀的祭品

殷墟出土的大量人头骨,是用作祭祀的祭品

殷墟出土的大量用于祭祀的人头骨

殷墟考古时发现的殉葬坑,殉葬者身份为奴隶

5、商朝通过以人殉和献祭的残忍方式,进一步震慑了外族,使外族不敢侵犯;

6、商人通过祭祀和人殉的方式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内部团结

商朝对外战争的胜利,对后世有什么深远影响?

商代战争和祭祀的残酷屠杀,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普遍的历史事实,世界上所有文明的初始发展,都是建立在对其他文明、其他民族的残忍、血腥和掠夺之上的。

1、商朝的对外战争在实际意义上维护了当时华夏集团的生存,使得华夏文明得以延续。要知道世界上其他的文明古国,大都湮灭在外族入侵的战争中,所以,不得不承认,商朝对外战争的胜利对华夏文明有着存续之功。

2、无论周边民族自愿或是不愿意,商朝的对外战争都在客观上促进了与外族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3、在华夏民族长期不断的发展中,周边各族不断被同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4、华夏民族在对外族进行同化的同时,不断吸收各民族的文化,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的文明内涵。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