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凄惨的状元,考上状元不到20天,就被朱元璋下令车裂处死

大家好,这里是煜芹趣说历史!

在我们国家,选拔人才向来是一件非常受重视的事情。就在刚刚过去的高考,那几天大家不管家中有没有考生的,都感受到了一种神圣和压力。我们身边很多人,比如平时开车的,那几天可能会因为限牌或者限制鸣笛,甚至封路不被允许开车;社会上各个行业的人可能都有抽出时间来接送原本不认识的考生去参加高考等等。这样做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谁都知道这场考试的重要性。其实不仅仅是现代,放眼中国古代,人才也是非常受各个阶层尊重的。

而在古代,有才能的人表达自己的方式往往就是通过一项考试--考科举。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贡献给国家,造福百姓,也只有这种形式,才是社会不同阶层进行交流的最快通道。放眼中国各朝众多的臣子,想要不通过科举就走上仕途的很少,就连李白这样有才华的人,想不通过这条路就走上官场,最终也只能是失败的。

因此,科举考试在古代也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而大家都知道,这场考试中,最得意的人必然是状元了。在那个时候,如果能取得这个头彩,那基本上就意味着从此走上仕途,受到统治者的格外青睐,前途那是一片光明的。但是凡事也都有个特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位倒霉的状元。

人人都知道,大明朝的开国皇帝自己原本是没什么文化的,朱元璋起初连饭都吃不起,当然没钱去上学了。他在文学上的本事,那都是后来不断自己努力才得到的。虽然自己没文化,但是当了皇帝的老朱却对文化人十分敬重。他一登上大位,就着手选拔全国有才能的人来治理国家,并且恢复了科举,好充实人才库,使得国家的人才计划有梯队、有保障。但是这个过程中,往往不仅是写文章那么简单,这其中还牵扯着政治。这位倒霉的状元,就是政治的牺牲品。

陈安凭借着自己有力的学识,在1397年中了状元,那一年正好是老朱当皇帝的第30个年头。高中状元,那可是大喜事啊,他以为自己的前途从此以后就不一样了。就在他沉浸在欣喜之中,准备踏入仕途,给国家百姓做一番大事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乐极生悲的事情。原来,那一年的考生是各个地区的都有,但是被录用的却只有来自南方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这当然要从老朱的性格考虑,他本就是个多疑的人,上位之后,原先那些跟着自己的兄弟就几乎没有得善终的,从这一点就能知道他的心思。如今考生只录取了南方的,北方的一个没有,这也太奇怪了吧?说明朝廷中有人在做手脚,南方的官员想要相互勾结!但是这件事没有证据,老朱暂时也就压下了火。但是北方的考生就不乐意了,他们想着反正自己没考上,借着这个南北差异的由头闹一闹,或许自己就能混个什么名目出来呢?动静太大,不查都不行,老朱正好借机让考官把卷子找出来,重新审查一遍,自己也参与其中。

如果这时候真的平衡了南北方,那皇帝的疑心也就消了。可惜这帮考官想得不够周到,他们害怕皇帝怪自己阅卷不认真,便将北方的高质量的考卷全部压下去,只呈上来一些低质量的文章,用这种方法来维持原来的结果。可惜的是,这件事很快就被皇帝查了出来,这下就真的不好收场了,因为朱元璋认定了这件事情有猫腻,他认定了动这种手脚就是为了勾结朋党。

所以,作为状元的陈安就成了出头鸟,谁让他得了第一名呢。朱元璋一气之下,也顾不上什么人才不人才的了,下令把他抓了起来,车裂!可怜了这个书生,从小就苦读,连续多年,以为满腹才华终于有了施展的一天,却迎来了自己的死期。

这件事情其实到最后都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朝中有人勾结势力。但是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皇帝就是最大的,他的决策没人动得了。也许他冷静下来也后悔过,又也许他到死还在琢磨究竟朝中谁是结党的人,但是不管怎么说,陈安苦学多年,终有所成,却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实在可惜。

注:内容真实性已考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