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祥于唐代的湘潭,原来是个商埠盛地!千百年来,唐诗中流淌了太多对它的赞美......

2200年前的汉代,湘潭市境内设立第一个县治—湘南县,从此,这座城市有迹可循。湘潭发祥于唐天宝八年,盛唐时,境内农耕、水利均有长足发展,至明清时期作为一个商贸重镇,曾被称为“中国内地商埠之巨者”盛极一时。

田园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虽不及中原繁华,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兴之所至、或贬官废黜于此,将本就丰盈的山水,形诸笔端,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

正因为一代代文人的传诵

诗歌等多种形式的文学

成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期,《跟着唐诗宋词游湖南》专栏来到湘潭

览其物华风貌,品其人文历史

闲趣安乐湘之春

与秋天带来的感伤情绪不同

春天总是像一帧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美好,充满希望

南方的春天,绵长温软,芳草萋萋,柳絮纷飞

那是一种难以言传的美

唐代诗人们却能用最细腻的笔触指点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图跃然纸上

绿水暖青萍,湘潭万里春。

瓦樽迎海客,铜鼓赛江神。

避雨松枫岸,看云杨柳津。

长安一杯酒,座上有归人。

没有红墙绿瓦的浓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净!晚唐著名诗人许浑在《送客南归有怀》中将湘潭的自然风物描绘得淋漓尽致。许浑一生追寻旷逸闲适,湘潭的物华风貌很能引起他对山水的审美共鸣。绿水、青萍、瓦樽、铜鼓……雅而极具当地特色,清风徐吹,柳条摇曳生姿,把入带到这片恬静的南国之地,与许浑共享清青雅。



诗歌中“避雨”一词,道出了湘潭春天一个显者的特点—多雨。湘潭位于北纬28度附近,屈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润了土地,更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运多舛大唐兴寺

穿梭于湘潭的街徜巷弄

时不时有孩童传来一段当地顺口溜

“我在街上全无事,筷子巷过身唐兴寺

石狮对两边分,起个宝塔在其中

塔内藏有无价宝,抬头望见石嘴垴。”

说的是湘潭座干年古刹“唐兴寺”

唐兴寺在晋朝时名唤石头寺

唐朝改名唐兴寺

究其缘由

一个鲜活而悲愤的故事便铺陈开来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执意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当时长孙无忌、李绩、褚遂良等人力劝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则天,指其祸国殃民。唐高宗非但不听群臣奏议,褚遂良更因带头反对得罪了武氏,武氏遂进谗言,贬褚遂良为州都,示儆群臣。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册封武昭仪为皇后,是时,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来到潭州辖境的陶公山石头寺,见寺庙规模宏伟,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他览物生情,忧国忧民,悲愤交加,心痛不已。他认为立野心勃的武则天为后,唐必衰败,于是奋笔写下“大唐兴寺”四字,隐示着匡扶大唐之意。这便是“唐兴寺”寺名的由来。

褚遂良是唐代大书法家,当时杜甫的《发潭州》就有“褚公书绝伦”一句来称颂“大唐兴寺”四宇的刚柔并济。此外,唐明诸多名家都对唐兴寺有感,留下了佳话名篇。刘再锡时任明州司马,应名僧智俨之徒圆皈所求,在常德作《智俨石塔铭》:“……长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头寺,门前一带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与湘流而不已。”并在智俨逝世时专门写下了《唐故衡岳律大师湘潭唐兴寺俨公碑》。

成通十一年晚唐诗人杜荀鹤开始了他艰辛的游宦干谒生涯。咸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游湘。杜荀鹤来到唐兴寺,郁郁不得志的他赋《霁后登唐兴寺水阁》表达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诗云:

一雨三秋色,萧条古刹间。

无端登水阁,有处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暂闲。

将知老僧意,未必恋松关。

直到清光绪十三年四月间,唐兴寺被匪徒抢劫一空,僧众星散,从此废圮。民国6年9月,湖南陆军第二师第二旅第五团团长张家瑞把炮队驻扎在唐兴寺,唐兴寺便成了军营。新中国成立后,改作唐兴寺小学。几番风雨使寺庙建筑被毁,现在只剩“大唐兴寺”石额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馆。唯有与之相依的望衡亭还坚守原地,见证着岁月变迁。


悲世济世初不改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有趣的是古时候的文人常常

穷亦心思兼济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总有一个地方

足以安放他们心忧天下的情怀湘潭

或许能担此重任有美最于斯

欣赏之余却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绪韦迢就在《早发湘潭寄社员外院长》中抒感伤情怀:

北风昨衣雨,江上早来凉。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叶黄。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为郎。

相忆无南雁,何时有报章。

韦迢,唐朝京兆人,为都官郎,历岭南节度行军司马,卒赠同州刺史。韦迢素与杜甫友善,二人之间也常作诗互赠。这首《早发湘寄杜员外院长》就是韦迢飘落南方之时送给杜甫的诗,以寄愁肠。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园,固然有诗意,却不足以让诗人沉迷,因为他的心远在尘世之中,为情牵绊。在他的笔下,淡淡的旅愁与湘潭凄迷的景色融为一体,给人们一种儒士情怀。


而这种情怀,怡恰是在適贬之风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当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频抽白玉簪

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棉。

乱离难自救,终是老油潭。

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时所作,尽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没忘记国家。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东下江陵,但江随的亲友并末给他什么帮助,处处受到冷遇。无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阳,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长沙市)刺史韦之俊。孰知韦又于大历四年病故。从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阳的船上,直到一年后病故。

这首《楼上》大就写于在长沙登楼之时,而他行的目的地就是湘遭。诗中虽有离乱之中孤苦无依、四处飘流的伤感,但并末忘记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并对自己无法去为国效力感到无奈和惭愧,可见其忧国优民的情怀至死不渝,诗中的“恋阙劳肝肺,论材愧杞楠”足以证明这一点。流魔失所的动乱中,一身尚不能自敦,更何能报国,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或许正是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操融入了湘潭每一寸土地、渗进每一滴水,最终慢慢流进了湘潭人的血液,才会出现毛泽东、彭德怀、黄公暗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山市晴岚最美昭山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中描述潇湘

有八景相传为源湘带的

湖南八处佳胜其中一景

即是湘潭昭山的“山市晴岚”

昭山,位于湘潭与长沙交界处,离城20公里,傍湘江东岸仄立万仞,是湘潭市的北大门。据说周昭王南征蛮邦,一直打到这里,结果掉到山下的深潭里殁了,因此称为昭山。至于这深潭就是昭潭,据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水又北经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测。”说起昭潭的来历,还有一个优美离奇的故事。

远古时候,洞庭龙君有一次带着心爱的三公主出巡三湘七泽,路过湘潭,三公主被昭山的风景迷住了,非要在这里安居不可,老龙君心疼宝贝女儿,只好在昭山脚下修了座水晶宫,这就是昭潭。为了便于回洞庭湖探望,老龙君又将昭潭潭底与洞庭湖湖底修通。神话归神话,昭潭的景色人却是真实可见的。


山与水,二者相合,本就是幅画卷,昭山的山水又有不同。人道每逄雨后新晴,或是旭日破晓,紫气缭绕,岚烟袭人,云蒸霞蔚。一峰独立江边,秀美如刚出浴的仙子。北宋大书间家米芾来到昭山,看到昭山奇妙的景色,禁不佳赞叹:“旭日破晓、霞光万丈、烟雨碧波、色彩缤纷、名山大江、美而壮观”。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米芾趁兴作了一副昭山朝晖图,命名为“山市晴岚”,并题诗一首:


乱峰空翠晴还温,山市岚昏近觉湿。

正值微寒堪索醉,酒醉从此不须招。

烟雨碧波,晴空朗翠,昭山自此声名大震。后代许多文人墨客都笔触昭山,咏颂此景。元代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曾作《寿阳曲》描述“山市晴岚”之美景。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至于明代,诗人周九烟有感于昭山独特的风貌,不禁为其震撼,更用“举头渺渺似瑶宫”作比。



至于明代,诗人周九烟有感于昭山独特的风貌,不禁为其震更用举头们理宫”作比。沿昭山曲折石级小路可通达到昭山禅寺。昭山禅寺始建于唐朝,宋朝时称昭阳殿,清朝康熙时,陈年咏诗“古殿灵衣肃,春草杜若香”。寺内有玄帝宫、玉皇阁、观音堂、关圣殿等。历年香火不绝,每年重九,寺僧备斋4日,邀集捐士前来登高与拜佛。

游山也罢,参禅也罢,如今的湘潭昭山空气清新,水质一类,森林覆盖率远远高于湖南全省平均水平,负氧离子含量更是长株潭地区的最高值。这块绿色氧吧已经成为了长株潭净化空气的绿肺。

湘莲传说

湘潭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便是湖南重要的商业中心,早在十七世纪就是全国间名的“米市”和“药都”。而说到湘潭最奢名的城市名片,还是中国湘莲之乡”。

湘潭别名“莲城”,是因为它具有3000多年和莲历史,出产的湘莲(莲子)非常出名,曾是历代皇室贡品,其中“寸三莲”驰名中外,是莲中珍品。

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河湖清澈,都为莲子的生长提供了最好的环境。经过农民的精心料理,这里生长出的莲子远比其他地方产的莲子更贝特色:粒大、皮薄、肉质洁白,味道甘甜。净莲肉含十八种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压、健脾同、安神固精、澗热平火等功能,被为中国南方“人参”。春末荷叶出水,盛夏荷花飘看,秋天则可以摘莲挖藕,趣味无穷。

在中国,从屈原开始,莲就被赋予了非同一般的美好品质,迎骄阳而不惧。至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将莲的人文趣致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湘潭一直弘扬莲文化,举办湘莲文化节,莲品莲已经成为了湘潭张文化名片。

红色记忆

相传舜帝南巡到湘潭韶山,见风景优美,遂奏韶乐,引风来仪,百鸟和鸣,又传“韶氏三女得道于此,有凤鸟衔天书到,女皆仙去。”韶山因此得名。而中国人真正认识湘潭,认识韶山,还是因为毛主席。

一首“浏阳问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出了个毛主席,领导人民得解放……”唱遍了大江南北,也唱红了韶山。1893年,毛泽东就出生于湘潭县的韶山冲(今归韶山市)一个农民家庭。这里更是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11年10月,响应辛亥革命,18岁的毛泽东投笔从戎,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涯。至今毛泽东故居、毛氏宗祠、毛泽东纪念馆及新建的毛泽东铜像、毛泽东诗词碑林等都为亿万人敬仰。

2013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湘潭市旅游局将举办四省九市“红色之旅”大型自驾车主题宣传活动,“湘潭旅游产品推介”全国巡回展览、百列火车向韶山主题旅游活动。

湘潭孕育了多名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代伟人毛泽东、著名军事家彭德怀、黄公路、陈麼、谭政等都生于斯,长于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千古流芳。

白石之家

从湘潭市易俗河直接走107国道前行,大概50分钟车程后到达了湘潭县白石乡,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故居就在白石乡杏子坞星斗塘。故居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共有7个房间,整个建筑由士墙茅顶构成。齐白石1864年1月1日出生于此,并一直在此生活,直至1900年迁居到附近的梅公祠。在故居生活的36年为齐白石奠定了绘画及日后成才的基础。


齐白石擅回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尤其是所作鱼虾虫蟹,天题横生。除此之外,湘潭市齐白石纪念馆、白石公园皆为纪念这位艺术家而建。

现在,湘洹旅游景区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块:以留山为代表,以彭德怀纪念馆为主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旅游;以湖南水府旅游区为代表,以湘潭农博园和昭山风最名胜区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山水旅游;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同时,湘潭已正式启动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工作,建设并完善湘潭智慧旅游政务平台和商务平台系统,与湘潭“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湘潭旅游信息化、科技化湘潭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干百年的历史沉淀已经造就了别具特色的旅游体系,湘楚多姿道不尽,唯有来湘潭亲自拾取、品味。

编辑 | 实习生唐倩 十六

撰文 l 刘贝溪

图片 | 部分由湘潭市旅游局提供

出品 | 今日旅行新媒体中心

洽谈 | toplvxing@yeah.net

QQ | 28520084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