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五大谋士,各献一计定曹魏江山(下)

接上一篇曹操手下五大谋士,各献一计定曹魏江山(下)

贾诩

贾诩,即贾文和,几经易主,却能善始善终。

无论是当时劝曹孟德挑拨马超和韩遂关系,还是世子之争的最后一击,都让让人佩服他的实力。

贾文和作为乱汉的最后一支黑手,他最大的特点是洞察人心,对人心人性揣摩得太透了,是有真正大智慧的人。

贾文和对人性的把握出人意料,这也是在那个看背景的年代,以他的出身最后可以当上三公中太尉的原因吧。

贾诩的筹谋划策,并不见得有多么正义凛然。但他的计谋从不针对具体的人,而是就事论事。

贾文和这个人,在他觉得没有危险的前提下,你问他,他就好好、给建议,你不问他,他就安静工作,不重用不理睬都没有关系,他不会跳反,就算跳槽也和平分手。

没有利用对前主公的了解,帮助新主公坑前主公的记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时还会发扬精神保护别人。

与此相对,如果让他觉得生命受到威胁了,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更重要的是,似乎还都能干成。

鉴于他在已有各种丰功伟绩的状况下,还能把凶残的西凉军和著名大忽悠曹总都给忽悠瘸了,估计长着一张特别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治愈系脸。

如果从汉室的角度来看,虽然他不是什么好人,但这个人很全面。

把五大谋士关在一个黑屋子里面自相残杀,最后能活着出来的,肯定是贾文和。

贾文和分寸拿捏得很好,恰当得隐藏实力,甚至有时还有点和稀泥的意味。

他还很会投机,总能站到胜利的一方,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官运亨通。

但是,即使最后他官至太尉,依旧很替他可惜,虽然他一路高升,我仍旧觉得他的命运也有可悲的地方。

自从他归了曹魏,就一直处于一种夹着尾巴做人的状态,刻意隐藏才能。

也许,他最怀念的是在张绣身边的日子吧,尽施其才,不用活得这么压抑。

当然,一家之言,听听就算了。

荀攸

很多人说荀攸,即公达,城府深,不如说他多谋深算,心思缜密。

淡定自若,大智若愚才是公达的真实写照,既是品德无可挑剔也是心思缜密,藏着掖着的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人家生性低调而已。

公达主要是为曹孟德行军打仗出谋划策,他这人生平经历也是极其离奇。

年轻时刺杀董卓未遂被关进监狱,同伙都吓得自杀了,他还饮食自若。

他刺杀董卓可不是像张良当初出于意气刺杀秦始皇,他的企图可是:以号令天下!

董卓没来得及杀他,自己就先被吕布干掉,公达被放出来后壮心未已,想着“蜀汉险固,人民殷盛”,就求作蜀郡太守,结果道路断绝他只好留在荆州。

群雄割据早期局面非常混乱,公达眼瞅着中原乱成一片,自己则只好待在荆州打酱油。

可能正是早年离奇的经历,投奔曹操孟德后的公达寡言少语,看上去跟个傻子似的,正所谓“智可及,愚不可及”。

公达献的计策很多,还有神秘莫测的十二奇策,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他在官渡之战出力颇多,斩颜良,诛文丑都出自他之手,算无遗策,基本上每战都参加。

公达私德像荀彧,性格却是和贾文和类似。

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公达有种深不可测到可怕的感觉。

荀彧

荀彧,即荀文若,这个从名到字都美好优雅到无以复加对的男子是曹魏的肱骨栋梁。

文若他是曹孟德麾下最重要的谋士,可以说曹孟德无文若,亦不复为北方之雄。

文若既能察世事,还能举贤人,他为曹孟德推荐的几人都被曹操重用,而后来证实也都是可当大任之才。

“王佐之才”这个评价,文若是实至名归。

对于曹孟德,他可以说既做萧何又做张良,这并不是说他比这两个人要厉害,只是单纯就他对早期曹魏集团发挥的作用而言。

文若长期坚守在曹孟德的后方,极少亲临战场,这种坚守使得转战四方的曹孟德无后顾之忧。

文若总能再看曹孟德最危难最动摇的时刻及时献策,不仅坚定了曹孟德的信念,更为曹孟德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战略方面来看,文若负责蓝图的构筑和后期纠错,就不详细列举了;其他四个都是做一些具体的工作。

文若作为曹魏第一功臣也是当之无愧 。

曹孟德的五位谋士,他们应该在曹孟德的大半政治生涯里发挥过光和热。

在三国的乱世里,也有他们在曹魏江山后运筹帷幄的身姿出现过……

本期的三国历史知识就讲到这了,我们下一期再见。

本文由作者历史风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