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传奇人物――萨达姆(一)

1979年7月17日,萨达姆取代了伊拉克贝克尔政权,成为伊拉克独揽大权的铁腕人物。

野心勃勃的萨达姆在接管了伊拉克的党政军大权后不久,伊拉克就成了阿拉伯世界重要的活动中心,甚至还一度成为了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的“救世主”和“庇护神”。

根据1980年5月22日,伊拉克《革命报》的报道:伊拉克在1979年的下半年支出2.5亿美元用来补偿发展中国家因石油价格上涨所遭受到的损失,在1980年又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提供了好几亿美元的援助,与此同时,萨达姆凭借伊拉克石油工业的雄厚经济支撑和野心的驱动下,伊拉克的军事力量也在膨胀,就在萨达姆执政后不久,伊拉克的武装部队从原来的5万人发展到25 万人,拥有2500辆坦克、2500辆装甲运兵车、700架战斗机和轰炸机,而且还公开向全世界想获得核武器的途径。

这一切都说明了,萨达姆想用武力在阿拉伯世界称霸的野心,而他第一个要进攻的目标就选中了石油大国之一的伊朗。

1980年的8月份,萨达姆以“泛阿拉伯主义”和“遏制霍梅尼输出伊斯兰革命”的旗号,公然出兵占领了伊朗的席林堡地区部分领土,9月12日,更是大举进攻,占领了伊朗130平方公里的土地,9月22日,在成功地袭击了伊朗的十个机场后,萨达姆本人乘坦克挥军长驱直入,直接威胁到了伊朗首都德黑兰。

按照萨达姆原来的军事战略部署是实行“三叉”方案,即大举进攻胡齐斯坦,然后在迈哈兰附近实行封锁转移,占领伊朗北部地区,以阻止伊朗军队的反扑,而这些步骤的主要目的是要在两个礼拜内,将伊朗霍梅尼政权扼杀在来不及反抗的闪电战之中。

但是,萨达姆却对自己的军队缺乏自信心和对敌方力量估计不足以及缺少克敌制胜的战术,导致在实战中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第一在战略上,伊拉克的军队既不积极地夺取城市,又不大规模地挺进,而是采取了包围城市的办法,企图依靠远距离的炮击和空袭来达到使敌人投降的目的,第二是在战术上,不是把占绝对优势的机械化部队用来对付敌人的防守镇地,而是把先进的苏式坦克埋在沙里伪装起来进行远程射击和防卫,

结果不仅让萨达姆想在两个礼拜内结束战斗的计划泡汤,而且还让伊朗赢得了时间,很快组织起反击力量,导致两伊战争变成长达8年的消耗战,最终这场战争的结局是两败俱伤,双方平均每月损耗10亿美元,单是毁灭石油设施就高达数百亿美元,从伊拉克一方来说,发动这场战争所欠下的外债就达到800亿美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