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么多阿拉伯国家加起来打不赢一个小小以色列?

作者:云中的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子

电影《天国王朝》中塑造的萨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萨拉哈丁率领穆斯林大军,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进行了殊死的抵抗,双方勇士的尸体,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墙边堆积如山。寡不敌众的基督徒面临被屠城的命运,伊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谈判,面对萨哈拉丁屠城的威胁,巴里安慷慨陈词:如果你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那么,我们会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在这之前,我们会杀光穆斯林俘虏,焚毁所有房屋,摧毁圆顶清真寺,砸毁圣岩,让你们为此永远后悔......

面对如此的决绝,萨拉哈丁妥协了,最终,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离开。

这段真实的历史故事,被美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电影《天国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萨哈拉丁结束谈判时,问了萨哈拉丁一个问题:付出这么大代价,耶路撒冷有何价值?

萨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转身离开几步后,萨哈拉丁又回过身来,对着巴里安说到:Everything!

电影《天国王朝》

加利利湖边的基布兹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发源于叙利亚境内赫尔蒙山的约旦河,带着赫尔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断地注入加利利湖,这使加利利湖成为巴勒斯坦地区最大的淡水来源,地区一半的饮用水都来自这里,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称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离约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远的地方,就是洗礼圣址,耶稣就是在这里受洗之后,开始了传教布道的荆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从这里渡过约旦河,进入上帝的“应许之地”。

1909年,一群俄罗斯犹太人,经过数千公里的长途跋涉,来到了位于巴勒斯坦地区东北部的加利利湖边,他们要在这里建立一个犹太人定居点。受到刚刚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犹太新移民们准备在这里,建立一个他们心中的乌托邦社区。

第一个集体农庄“德加尼亚”很快就被建立起来了,得加尼亚的意思是粮食产地。农庄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后提供资金支持的,是犹太人基金。20世纪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区大量地收购土地,这些土地被用于建立犹太人集体农庄,这种集体农庄后来被通称为“基布兹”。

“基布兹”农庄里的犹太人,实行严格的集体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饭则是在公共食堂。基布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类似于后来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区降水稀少,土地贫瘠,在这里大规模开垦荒地,这种集体生产的方式更为合适,再加上犹太人吃苦耐劳和特别团结的特点,早期的犹太人定居点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大片的农场出现在荒漠之中,犹太移民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定居点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犹太人,他们携家带口,陆续来到巴勒斯坦,一个又一个“基布兹”被建立起来。“基布兹”建设计划,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一个非常富有远见的重要举措。

基布兹

1921年,21岁的果尔达·梅厄一家,也随着犹太移民浪潮,从美国来到了巴勒斯坦地区一个叫“梅尔哈夫亚”的“基布兹”。作为犹太复国运动的骨干成员,梅厄夫人很快在农庄的劳动和生活中显露出了领导和组织才能。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数量只有5万,而到了1939年,随着“基布兹”遍布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的总数很快达到了45万。“基布兹”建设移民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兰的本·古里安,则是在更早些时候,跟随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尔·达梅厄不同,在基布兹开始大规模建设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满24岁的本·古里安已经离开乡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担任锡安工人党党刊《团结》杂志的编辑,在那里,本·古里安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古里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龙出生在特拉维夫附近沙龙山谷的农庄里。他的父母来自于格鲁吉亚,因为逃避苏联对犹太人的迫害,作为难民来到了巴勒斯坦。沙龙父亲原来的姓氏是施恩内曼,出于对重生的喜悦和感激,他将家族姓氏改为“沙龙”。沙龙将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从军时期的沙龙

第一批参与建设“基布兹”的人,可能不会想到,他们像一颗颗种子,种在了这片土地,同时种下的,还有犹太人的家园梦。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区,位于中东的咽喉要道,是一块南北走向的狭长地带。西边是美丽的地中海,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紧挨着黎巴嫩的东北方向是叙利亚,中间隔着戈兰高地。东部是约旦河,河对岸是约旦,著名的死海位于两地的中间。东边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相连,苏伊士运河遥遥在望。

以色列地区

巴勒斯坦地区位于亚非欧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圣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带。

“圣城”耶路撒冷虽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却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据《圣经》记载,上帝将这片“留着奶和蜜的土地,赐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所以,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都将这里视为圣地。

自从公元前10世纪,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昔日圣殿的遗迹西墙,也就是哭墙,至今仍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视耶路撒冷,这里有圣墓和苦路,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耶稣受难、埋葬、复活、升天的地点。伊斯兰教也将耶路撒冷列为麦加、麦地那之后的第三圣地,这里有为了纪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圣殿山上建造的两座清真寺:阿克萨清真寺和圆顶清真寺。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莱人,跨越约旦河来到巴勒斯坦定居,他们建立了希伯莱王国。古希伯莱王国后来分裂,成为北部的以色列国,和南部的犹太国。公元前722年,亚述亚帝国灭亡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东方的巴比伦王国占领了犹太王国。在随后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先后被波斯,希腊,马其顿,罗马帝国征服和占领。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帝国征服了这里。在公元115年,不堪压迫的犹太人举行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延续到公元135年,才被罗马帝国彻底镇压,犹太人遭到了大屠杀,幸存的犹太人,被罗马帝国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失去“应许之地”的犹太人,开始了漫长的流浪旅程。辗转近千年后,犹太人逐渐定居在欧洲各地,其中东欧诸国和俄罗斯的犹太人最为集中。

犹太民族吃苦耐劳,充满智慧,他们特别重视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体素质很高,加上善于经营的优良传统,各地的犹太人不仅能够很快地适应当地的生活,而且总是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犹太人,逐渐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征。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区被阿拉伯化,迁居而来的阿拉伯人和当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后的一千多年,他们居住在这里,这里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园。

巴勒斯坦

19世纪末,世界格局动荡,反犹太浪潮在德国,法国,和俄罗斯逐渐兴起,富裕的外来户犹太人,开始在各地受到排挤甚至迫害,无根的犹太人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而犹太复国主义也随之萌芽。终于,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后,全世界犹太人开始流向他们的故土:巴勒斯坦。

《贝尔福宣言》和英国托管时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参与建立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称为以色列的“国父”,另一位被称为“国父”的,则是本·古里安。

如果说魏茨曼是犹太复国主义的精神象征,那么本·古里安则是领导以色列建国的实干家。

魏茨曼、本古里安、达杨

本·古里安安出生于一个富裕的波兰犹太移民家庭,他是一个典型的犹太人,充满智慧,富有远见而坚韧不拔。本·古里安17岁就加入了锡安工人党。1910年,本·古里安来到耶路撒冷,并以此为基点,奔走于世界各地,积极推动犹太复国运动。古里安直觉敏锐,对工作充满热诚,他的务实主张,对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旅居英国的犹太化学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犹太复国主义和锡安组织的发起者和倡导者。

锡安是古希伯来语,意为避难所或圣殿。锡安主义也称为犹太复国主义,是由犹太人发起的一种政治运动,也泛指对犹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园表示支持的一种意识形态。电影黑客帝国里,人类抵抗组织的地下城,就叫锡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当选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随后又担任了世界锡安主义组织的会长,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犹太人的领袖。

魏茨曼

魏茨曼是个杰出的化学家,他发明的无烟炸药,为协约国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因此,魏茨曼在英国的政要圈子里,具有非常良好的人脉。

1916年底,以劳合·乔治为首相的英政府新内阁上任。乔治和他的外务大臣亚瑟·贝尔福都同情锡安主义运动。乔治首相曾经在大战之前担任锡安主义者的法律顾问,后来在做军需大臣的时候,又在皇家海军的实验室认识了魏茨曼。而贝尔福勋爵则是魏茨曼的老朋友,早在1905年,魏茨曼就结识了贝尔福勋爵,他早已经让贝尔福勋爵相信,巴勒斯坦是唯一适合犹太人建立祖国的地方。

新内阁一上台,魏茨曼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积极地游说乔治和贝尔福两人,最终推动贝尔福外交大臣发表了《贝尔福宣言》,英国政府第一次明确表态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家园:“英皇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会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但要明确说明的是,不得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权利,以及犹太人在其他国家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

贝尔福宣言

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地区还在敌对方同盟国奥斯曼帝国控制之下,所以英国的宣言立即得到协约国诸政府的承认,《贝尔福宣言》,后来成为1920年国际联盟委任英国统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据。

《贝尔福宣言》发表后,英国人立即付诸行动,开始组织犹太军团远征巴勒斯坦,本·古里安意识到这是重要机会,他和大批犹太复国主义者立即报名,参加了远征军。1918年,本·古里安跟随远征军回到巴勒斯坦。奥斯曼帝国在中东的统治宣告结束,巴勒斯坦进入英国托管时代。1922年,英国将托管地划分为两部分:东部(现约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为犹太居民区。然而,《贝尔福宣言》的后半部分,被有意识地忽略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不重要的存在,巴以冲突的种子就这样悄悄地被埋下了。

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犹太人开始加快向巴勒斯坦的大规模移民。而魏茨曼等人建立的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也加快并购土地,建立更多的犹太人定居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掀起了向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到1939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购买的土地,已经达到了39万英亩。犹太人不仅建立起农庄,还开办工厂,医院,学校,甚至大学。特拉维夫在变得越来越繁荣的同时,也成为了犹太人聚居的中心。

1933年,在布拉格举行的犹太复国主义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本·古里安当选为执委会委员。这次大会被视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史的转折点。1935年,本·古里安当选为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和魏茨曼一样,古里安也成为了犹太复国运动主要领导者。

随着犹太人的快速增加,和原住民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在和巴勒斯坦人不断冲突的同时,犹太人对于英国托管政府的严格控制,也感到十分不满,开始对抗管制,这使得英国政府对于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态度,开始发生了转变。

1939年,欧洲局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由于英国政府决定对希特勒德国采取“绥靖政策”,为了不刺激反犹太的希特勒,英国政府颁布了一份白皮书,白皮书不仅把犹太人的移民数量限制为75,000人,并且开始限制犹太人购买土地。英国政府对于巴勒斯坦的政策,发生了进一步的偏移。

这份白皮书被许多犹太人和锡安主义者视为是英国对犹太人的背叛,认为那违背了贝尔福宣言。他们没有理会托管政府,反而继续加快了移民速度,同时开始反抗英国托管政府,而且越演越烈。

一个特殊的事件,彻底改变了英国对于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态度。

1940年,英国托管政府拒绝了一艘破旧货船在巴勒斯坦登陆,这艘满载欧洲犹太难民的货船,最终在大海中沉没,造成250名犹太难民死亡。

犹太人被激怒了,1944年11月6日,拒绝犹太难民船登陆的英国中东事务大臣莫因勋爵,在埃及首都开罗,被2名犹太地下组织的成员枪杀。开枪的凶手,当年就曾站在岸边,眼睁睁看着那艘货船带着犹太难民沉入大海。

两名枪手立即被英国在开罗的军事法庭判处绞刑,在走上绞刑架时,两人唱起了一首名为《希望》的歌曲:

我们的希望不曾破灭

这两千年的盼望

归回自由的国度

屹立在锡安和耶路撒冷

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政府用战俘向埃及换回了两人的尸体,并为他们举行了国葬。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莫因勋爵是现任首相丘吉尔的好友,莫因勋爵的死,惹火了丘吉尔,8万英军开往巴勒斯坦,开始对犹太地下组织进行严厉的打击,犹太复国运动很多重要的领导人被迫离开了巴勒斯坦。

面对英国政府的高压,犹太抵抗组织开始了更加激烈的报复,他们使用秘密手段运输炸药,把英国驻巴勒斯坦行政总部和军事司令部的耶路撒冷大卫王酒店,炸成了平地。

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犹太人和英国的关系,算是走到了尽头。英国人转而开始支持阿拉伯人。

可当地阿拉伯人的愤怒,也并没有因为英国加强管制打击犹太人而就此平息,他们对于英国政府仅仅控制和减少犹太移民不满意,希望完全停止犹太人的移民。英国人开始变得两头不是人。

既然英国人已经靠不住了,犹太人的目光迅速地越过地中海,看向了大大洋彼岸的美利坚。

这之后的本·古里安,在继续处理犹太移民问题的同时,开始积极地奔走于世界各地,特别是美国,为犹太复国主义寻找更多的支持者。

同样作为犹太复国运动的领导者,古里安在很多方面,并不认同魏茨曼的主张,他们私下的关系也并不融洽。不过,犹太人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团结,不是那种始终如一的团结,而是不管内部有多少矛盾,在面临大是大非的时候,他们总能够保持一致。古里安和魏茨曼一样,在心里都不太喜欢对方,可是依然能够在重要问题保持一致和良好的合作。

大屠杀和181号决议

החלטת השואה ואו"ם 181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整个世界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希特勒在军事上取得了节节胜利,随着整个东欧被纳粹占领,犹太人的噩梦降临了。1942年,党卫军首领海德里希召集了“万湖会议”,讨论“犹太人问题的最后解决办法”。在“万湖会议”中,纳粹决定将欧洲的1100万犹太人,集中到东欧的集中营,然后进行最后解决。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种族灭绝计划,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到1945年期间,超过600万犹太人被纳粹杀害,仅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就有11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发明的毒气室。

奥斯维辛集中营

战争结束后,大屠杀真相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犹太人的悲惨遭遇,立即震惊了全世界,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广泛的同情。1945年8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提议,让10万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

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犹太人在美国的确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居住在美国的犹太移民,生存环境比其他国家要好得多,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没有排斥外来户的传统。美国也是个民主而自由的国家,犹太人的优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大量犹太人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批的犹太科学家,银行家,企业家,都是犹太移民,美国犹太人群体,对美国社会乃至政治,都能够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1947年11月29日,在美国的强力推动下,联合国大会对巴勒斯坦分割方案进行表决,这个代号为181号的决议,以美苏等33国赞成,阿拉伯11国和希腊、古巴13票反对,英国等10票弃权的结果,获得了联合国大会的通过。

联合国

最初支持犹太人,主导推动分治方案的英国,已经对以色列失去了兴趣,投弃权票的心情应该十分复杂。耐人寻味的是,苏联政府对于这样一个明显有利于犹太人的方案,投下了赞成票,苏联人的影子,开始出现在巴勒斯坦,出现在中东。

根据联合国181号决议,即著名的分治决议,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在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地区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

看起来爱心泛滥的山姆大叔,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

181号决议立即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抗议: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人口也占绝对多数,竟然只被分配了不到一半的领土,这些土地不仅贫瘠,而且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大多数沿海富饶土地,竟然被划给了占少数的外来户犹太人。犹太人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可阿拉伯人并没有参与迫害犹太人,世界安抚犹太人,凭什么要阿拉伯人民买单。

阿拉伯联盟发出了最强烈的警告,阿拉伯人民绝不接受181号决议,一旦以色列建国,阿拉伯国家将用战争予以消灭。

阿拉伯联盟

阿拉伯联盟国家的决心和自信,来自于两点:一是人多势众,二是石油。

1908年,伊朗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在其之后,整个阿拉伯世界陆续发现大规模的优质油田,世代以游牧为生的三亿阿拉伯人民,从此开始集体脱贫。

第一次世界大战,统治中东地区三百年的奥斯曼帝国,被英国人彻底轰出了中东,阿拉伯国家掀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到二战结束,中东主要国家都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起伊斯兰为主要信仰的阿拉伯国家。石油的大规模发现,迅速改变了阿拉伯世界的生存条件,兜里有钱的阿拉伯国家,在英国的支持下,纷纷建立起自己现代化武装力量。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也门七个国家,在开罗成立了阿拉伯联盟,联盟的人口超过两亿,军队数量上百万,真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枪有枪。面对不到一百万犹太人,强弱如此悬殊,阿拉伯联盟有绝对的信心,自己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备战

היכונו למלחמה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181号决议,全世界有犹太人居住的地方都举行了庆祝活动,这一天,特拉维夫和耶路撒冷之间的交通中断,人们载歌载舞,庆祝活动直到清晨。

在热烈的气氛中,本·古里安却保持着冷静的清醒:“那一晚,人们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们面临着战争。在战争中,我们将失去最优秀的青年。”

在随后的一次聚会中,当听到一些犹太军事组织的成员还在热烈地讨论司登冲锋枪和步枪时,忍无可忍的古里安站起来大声喊到:“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飞机,大炮和坦克,我们将要面对的,是真正的现代战争。”

为战争集结的坦克师

自从1935年当选为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执委会主席,本·古里安已经和魏茨曼一样,成为了犹太复国运动的领导人。

从基层一步步成长的本·古里安,是一个非常务实的领导者。犹太复国主义者曾经一度认为犹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个没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没有民族的土地”。本·古里安不屑于这种乌托邦式的空想,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着真正的冲突,我们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政治冲突。我们都想成为多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向巴勒斯坦进行犹太移民上,他要在最短时间内,使犹太人成为巴勒斯坦的多数。人,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而到了现在,古里安知道,战争不可避免,以色列的首要任务,是全力备战。战争的根本要素一个是人,另一个就是钱,而要快速筹集资金,美国是唯一选择。

以色列当时军力较差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本·古里安曾因热衷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被奥斯曼帝国驱逐处境,他第一次去了美国纽约,在那里他认识了年轻的护士宝拉,他们迅速相爱并注册结婚,宝拉跟随他回到了巴勒斯坦,他们相伴一生。

1945年,本·古里安再次秘密前往美国,并在那里待到第二年的夏天,他到处拜访美国知名犹太人,宣讲犹太复国主义,得到了美国犹太社团的广泛支持。在石油大亨鲁道夫·索恩本和一批犹太富豪的支持下,犹太人在美国的援助渠道被秘密地建立起来,从那之后,源源不断的资金和重要物资,悄悄地流向中东,犹太军事组织“哈加纳”,也是因为得到美国犹太人的大量援助而得到快速发展。

本·古里安当然了解美国的支持,对以色列的重要性,他是美国犹太社团最信任的犹太人,可作为筹备会选出的临时总理,事实上的建国总负责人,他目前的工作是筹备建国,没办法立即亲自前往美国,正在为难之际,梅厄夫人主动请缨:“让我去吧,我可以的”,的确,除了本·古里安本人,梅厄夫人是最佳人选。建国筹备会议结束的当天,本·古里安派遣梅厄夫人紧急出使美国,筹集战争经费。

出生于俄罗斯的梅厄夫人,在移民巴勒斯坦之前,长期生活在美国密尔沃基州,她在那里接受的师范大学教育,在那里结婚成家,也是在那里加入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梅厄夫人是天生的政治家,杰出的才干,令她迅速地成为犹太复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此时的梅厄夫人,已经是犹太复国事业的对外发言人,梅厄夫人的演讲才华无以伦比,这也使她成为出使美国的最佳人选。

梅厄夫人知道使命的重要性,战争迫在眉睫,以色列人需要和时间赛跑,她必须争分夺秒。只带了一套衣服,梅厄夫人火速启程赶往美国,抵达美国的时候,梅厄夫人的兜里竟然只剩下了10美元。

来到美国的梅厄夫人,立即发表了她著名的演讲。全美国的犹太社团被紧急动员起来,筹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梅厄夫人后来回忆说:筹备会希望我能够募集几百万美元,我憋着一口气,希望能筹集三千万美元,最终,我带回来五千万美元。

梅厄夫人美国之行的成功,对于以色列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形容,都不能算过份,从此以后,以色列和美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在未来的几十年,这将为以色列带来源源不断的巨大支持。

梅厄夫人筹集的资金为本·古里安解决了燃眉之急,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梅厄夫人在美演讲

对于争取美国支持这件事,魏茨曼和本·古里安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作为《贝尔福宣言》的直接推动者,魏茨曼一直抱着依靠英国人建国的想法,尽管后期英国人的做法越来越令人失望。

尽管魏茨曼对于得到美国支持始终缺乏信心,但这并不影响他承担自己的责任,犹太人团结的优点,再次充分体现出来,不管内部存在多大的纷争,在重大问题上他们总是能保持一致,一致对外。

1948年春天,71岁高龄的魏茨曼,拖着病体,率领犹太代表团出访美国,当时的美国政治气氛有些微妙,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反对承认以色列,杜鲁门的态度变得犹豫,他不想再见以色列的代表。本·古里安建立的美国犹太游说团再次显示了巨大的影响力,魏茨曼得到了会见杜鲁门总统的机会。会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鲁门总统坚定了支持以色列的决心,他明确了态度:美国将第一个承认以色列政府,并且给予大力的支持,包括一亿美元的贷款。

钱的问题解决了,可本·古里安面对的问题还很多。本·古里安一边从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大规模采购军火,另一边则开始整编犹太的军事组织,筹建以色列国防军,这件大事,同样是困难重重。

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早已经建立起了军事组织“哈加纳”,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犹太社区和居民,应付巴勒斯坦的武装分子,另一方面,则是为以色列独立后建军做准备。这个军事组织和普通游击队不同,多数骨干人员来自于犹太远征军,不仅接受过正规和严格的军事训练,具有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很多人甚至是出身于军事学院,本·古里安是“哈加纳”的最高领导人。在英国托管时期,由于对古里安实用主义政策的不满,梅纳赫姆·贝京带领部分骨干从“哈加纳”中脱离,组成了另一个军事组织“伊尔贡”,贝京也随之成为了本·古里安的政治对手,一直和古里安争夺军事领导权。除了伊尔贡,新建的国防军内部也形成了很多派别,整合军事领导权,是摆在古里安面前的另一道当务之急。

矛盾很快爆发了,本·古里安决定取消哈加纳全国总部司令官这个职务,当时担任这一职务的加利利,是另一个政党的代表,在军中拥有大批支持者,对于本·古里安的决定,加利利和他的支持者们怒不可遏,集体向本·古里安发出最后通牒,逼迫本·古里安收回成命,本·古里安执拗的性格再一次体现出来,他强硬地予以了拒绝,最终,加利利被调往总参谋部,本·古里安获得了胜利,军队整编被加快进行。

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本·古里安还会遇到多次严重的挑战,支撑他的,始终是他坚定决绝的性格。本·古里安的性格惊人的执拗,再加上他惊人敏锐的直觉,使他在之前每一个关键时刻,总是能够从复杂的头绪中,快速认清事情的本质,而后强硬地要求团队,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在以色列建国的早期,这不仅是必要的,显然也是必须的。

事实上,作为临时总理的本·古里安,已经成功地取代年迈的魏茨曼,成为了犹太复国运动的最高领导人,只有他旺盛的精力和杰出的才能,才能带领以色列人度过即将到来的艰难岁月。

本·古里安总理,还有他的以色列,正在和时间赛跑。

以色列

ישראל

1948年5月14日,犹太代表大会的全体成员们,挤在特拉维夫博物馆聚会。考虑到阿拉伯人激烈的抗议情绪,以及可能采取的破坏行动,消息被控制到最后一刻才谨慎地对外发布,而参加会议的正式邀请函,也是一天前发出的。典礼开始前,从各种渠道收到消息的数百人,赶到了博物馆门外,所有人都在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

举行仪式的大厅很小,有些正式受邀代表也只能站到了门外,而受邀演奏国歌的巴勒斯坦爱乐乐团,临时被挪到二楼。主席台后面的墙上,挂着一幅现代犹太复国主义之父西奥多·赫茨尔的巨大画像。会议准备得非常仓促,但忙碌的每个人,都明白这一天的意义。

本·古里安的助理泽夫·沙里夫回忆说:“那天我们各司其职,仿佛置身梦境……弥赛亚已经到来,接受异族奴役的日子结束了。”

下午四点,本·古里安走到了主席台上,他首先邀请全体与会代表起立合唱歌曲《希望》,这首歌已经被确定为以色列的国歌。

本·古里安宣读了《以色列独立宣言》,宣言很长,在开始时,古里安的声音有些颤抖,但很快变得坚定:在西奥多·赫茨尔建立犹太国思想鼓舞下,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于犹太历5657年(公元1897年)召开,并公开宣布:犹太民族具有在自己的国土上恢复自己国家的权利。

本·古里安宣读《以色列独立宣言》

这一权利为1917年11月2日的《贝尔福宣言》所承认,后来又为国联的委任统治所肯定。而委任统治就是对犹太民族与以色列故土的历史联系,以及对犹太民族有权在那里重建民族之家要求给予的国际承认。

.....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要求在以色列故土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的决议,并号召这一地区的人民主动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贯彻这项决议。联合国对犹太民族建立自己国家合法权利的承认是不容改变的。

像所有其他民族一样,在自己的主权国家里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是犹太民族的天然权利。

为此,我们,全国委员会的委员,代表以色列故土的犹太人民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英国委任统治结束之日,在这里集会,根据我们天然的和历史的权利以及联合国大会决议,宣告在以色列故土上建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国。

......

我们决定:从今天午夜,犹太历5708年以珥月六日,即 1948年5月15日零时委任统治结束之时起到根据宪法产生的国家机关接管政权为止(不迟于1948年10月1日),全国委员会将行使国家临时委员会的职权,它的执行机关——全国行政委员会将行使犹太人国家临时政府的职权。这一犹太人国家取名为以色列国。

怀着对以色列磐石般的信念,我们在今天,在安息日的前夕,在犹太历5708年以珥月五日,即1948年5月14日,在祖国的土地上,在特拉维夫城,在国家临时委员会的这次会议上,为宣言签名作证。

古里安,梅厄夫人,和部分古里安安排的代表一起,依次在宣言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魏茨曼当时不在国内,遗憾地没能参加独立仪式。

与会代表又唱了一遍《希望》,然后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已经成立。大会结束。”以色列独立仪式虽然只持续了32分钟,但犹太人的历史已经揭开了全新的篇章。

仪式结束后,独立宣言的正本卷轴,立即被特使秘密送往英国,这份文件被保存在英国巴勒斯坦银行的保险柜里。对于为何将如此珍贵的文件送往英国保存,梅厄夫人在回忆录里这样解释:“我们可能需要把它留给我们的子孙,也许这个国家不能活很久,因为,几天后战争就会开始。”

在随后进行的选举中,本·古里安正式当选为以色列第一任总理兼国防部长。

独立的仪式完成了,特拉维夫博物馆外的人群,乃至整个特拉维夫都欣喜若狂,以色列的蓝白色旗帜,在全国各地升起,犹太人开始了庆祝,但本·古里安却高兴不起来,他知道战争已经近在眼前,他感觉自己“如同身处欢庆人群中的哀悼者。”他对年轻的西蒙·佩雷斯说:“今天每个人都高兴,明天就有流血。”

尽管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战争到来的时间,还是比预计要早得多。

5月15日,也就是次日的凌晨两点,独立仪式结束之后不到十个小时,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阿拉伯解放军、阿拉伯圣战军,从四面八方向以色列发动了进攻,战争爆发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

מלחמת המזרח התיכון הראשונה

1948年5月15日凌晨,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这也是以色列的独立之战。

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以军的坦克部队

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快速扩张,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的偏袒,激起了阿拉伯联盟无法遏制的怒火,整个阿拉伯世界都被动员起来,参与对新生以色列的绞杀。

冲在第一线的,自然是和巴勒斯坦地区相邻的几个国家。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出动了政府军的精锐部队。这些部队大多是由英国政府协助建立的,清一色的英军制式装备,由英军训练,在参加战争的时候,直接由英国军官指挥作战。作为支持以色列建国的始作俑者者,英国人的立场已经和最初南辕北辙了。

战争一开始,以色列军队就节节败退。阿拉伯联军不仅数量上占据优势,而且拥有大量火炮和坦克,空军数量也处于压倒性优势。由哈加纳为骨干组建的以色列国防军,尚未全部完成整编,装备也以轻武器为主,尽管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依然无法阻挡阿拉伯联军的猛烈攻势。

阿拉伯联军有三个主攻方向。

埃及军队作为西线进攻的主力,开战后长驱直入,迅速逼近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一度打到了特拉维夫的近郊。北线主攻的叙利亚,出动两个机械化旅,进攻加利利湖地区。东线的约旦军队迅速包围了耶路撒冷,并很快占领了大部分城区,这是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的夙愿,夺取耶路撒冷,像祖辈一样坐上“耶路撒冷王”的宝座。从北部助攻的伊拉克机械化部队,更是准备将以色列的阵线拦腰斩断。以色列军队面临全线崩溃。

第一次中东战争示意图

情势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本·古里安知道仅仅凭借以色列自己的力量,已经是死路一条,以色列需要强大的外援,这个外援就是美国。本古里安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命令他无论如何也要游说美国出面,请求联合国立即进行干预,古里安知道,必须马上停火,以色列需要时间,哪怕只有几周也行。

犹太人在美国的影响力,在关键时刻再次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开战第三天,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议案,建议联合国命令交战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苏联代表立即表态支持,要求安理会立即就停火决议进行表决,并且谴责阿拉伯国家的侵略行为。深度介入战争的英国,自然不希望这样的局面,可面对美苏联手,英国人失去了对抗的勇气,战后重建的英国,离不开美国的财政支持,英国迅速的妥协,他们不仅撤出了指挥作战的英国军官,而且停止了对埃及,约旦,伊拉克的军火供应。在巴勒斯坦问题上,英国人越来越找不到北了。

在联合国的强大压力下,阿拉伯联军停止了进攻,同意停火四周。

四周的时间能做些什么?在阿拉伯联军的眼里,不过是让以色列苟延残喘而已。但本古里安和以色列人,不这么认为。

以色列立即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动员所有年满17岁的男女青年,立即参加军事训练,36到38岁的男女参加现役,35岁以下的男子服兵役。总之,所有能拿枪的,都准备上前线打仗。

在迅速补充兵员的同时,本古里安疯狂地抢购军火,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欧洲积压着大批剩余武器和物资,这大大的有利于以色列的扩军运动,短短时间里,以色列从英国和美国进口了轰炸机,从法国运来了坦克和大口径火炮,从捷克斯洛伐克进口大量的轻武器,野战炮,炸药,还有小型军舰和巡逻艇也被快速采购回来,犹太人的高效率,让以色列以惊人的速度武装起来。很快,以色列国防军海陆空三军已经初具规模。

本古里安另一个重点就是整编军队,快速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哈加纳”被加快并入国防军,然后将国防军整编成四个军区,合理高效的作战指挥体系迅速地形成了。

与以色列相比,阿拉伯联军则显得有些无所事事,停火四周,仅仅简单补充了一些兵员,使联军总数量达到了4.5万人。而此时,对面的以色列国防军已经接近10万,短短的四周,让双方的力量对此,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7月9日,经过精心准备的以色列国防军,向阿拉伯联军发动了全面反击,失去了英国的支持,又缺乏统一指挥,阿拉伯联军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到联合国第二次下达停火令,经过10天战斗的以色列,不仅扭转了战局,而且夺取了阿拉伯人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战争的主动权已经掌握在以色列手中。在第二次停火期间,联军内部矛盾不断加剧,各国军队已经无法统一协调,对阿拉伯人而言,局势变得越来越坏。而以色列则充分利用第二次停火,再次扩充军队,国防军达到了10万人的规模,并且拥有100多架飞机和十多艘舰艇。

10月,准备充分的国防军主动打破了停火,向联军发起全面的打击。国防军首先向埃及军队发动进攻,埃及军队在以色列军队的猛烈打击下,不断后退,以色列军队只用了不到一周,就控制了西线除了加沙之外的主要地区,埃及军队彻底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在西线进攻的同时,以色列国防军在东线和北线也开始反击,联军被迫全线后退,以色列军队甚至攻入了黎巴嫩境内。

擒贼要擒王,扭转战局的以色列军队,开始集结主力,打击阿拉伯联军的主力埃及军队,以军攻入了埃及境内,而在以色列的连续打击之下,埃及军队已经没有了还手之力。

正当以色列国防军准备乘胜追击,给埃及军队以致命打击的时候,英国再次出面了,英国要求以色列军队撤出埃及领土,紧接着,埃及提出了停战的要求。以色列立即接受了埃及的停火要求,已经扯足了顺风旗,当然是见好就收。1949年2月,双方在罗德岛签订停战协议,埃及承认除加沙地带外,以色列军队控制整个内格夫地区,埃以边界重镇奥贾非军事化,埃及军队不得在附近驻军。

老大埃及怂了,其他人自然更加无心恋战。约旦紧随埃及之后,也在罗德岛签订停战协定,根据停战协定,以色列控制区大大增加,约旦对特拉维夫的军事威胁被消除了。

在和黎巴嫩签订停战协定后,以色列军队撤出了黎巴嫩境内。最后是叙利亚,两国于7月2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两国的协议比较简单。以原边境为准。伊拉克拒绝和以色列谈判,但表示会遵守以色列同约旦的协定,随后伊拉克军队撤出了巴勒斯坦。

至此,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获得了全面的胜利。战争结束时,以色列领土面积扩大了6700平方公里,核心地带的安全威胁得到了大大缓解,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国防军在战斗中成长起来,成为保护以色列的强大力量。直到这一刻,本古里安和他的同胞们,才真的能够确定,犹太人的复国梦,已经实现了,以色列真正获得了独立。半个世纪前播下的种子,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于此相对应的,是巴勒斯坦人的无奈,战争的结果不仅没有把以色列人消灭,自己的地盘却缩小了一半,大批巴勒斯坦人,失去了世代居住的家园,成为了难民。阿以矛盾变得更加不可调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冲突也变得更加尖锐,这里,将逐渐变成中东的火药桶。

20岁的国防军排长阿里埃勒·沙龙,参加了激烈而残酷的耶路撒冷争夺战,在率队冲锋时,他身负重伤,几乎失明,伤愈后回到国防军,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作风,他将在之后的战争中大显身手。

19岁的亚西尔·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准军事组织的一员,也参加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目睹了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园的悲惨遭遇,年轻的阿拉法特,把争取巴勒斯坦民族独立,定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将为此战斗终生。

回到国内的魏茨曼,顺理成章地当选为以色列第一任总统,实际权力当然都在总理本·古里安手中。不过魏茨曼毫不介意,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奋斗了一生,他也该歇歇了。

本·古里安总理在战争结束后,立即加快了向以色列大规模移民的工作,他知道,刚刚结束的战争,不过是序幕,一切才刚刚开始。

编辑于 2019-06-28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