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忌(3)联盟

就在孙权、张昭和周瑜对团队整合初见成效的时候。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就是这封信,让东吴的朝堂炸开了锅。连张昭一起的大臣们都在劝孙权投降,而这个时候鲁肃来到了人生中的闪光时刻,他和孙权说,东吴的所有人都可以降曹,唯独你不可以,比如,我如果降曹的话,他会给我一个官当,凭我的能力只要好好干,升官发财都不是问题。你就不一样了,投降后顶多给你封个侯,一匹马、一辆车,再给你配几个随从,你的一生也就这样了。哪还会有机会实现你的抱负?就是这段话,让孙权下定决心抗曹,但是怎么去说服众人呢?这时候诸葛亮要出场了。

这里有个细节很重要,诸葛亮来了东吴之后,按说应该是先见孙权,但是孙权却不见他,安排第二天聚文武于帐下,让诸葛亮先去与群臣舌战,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前面说的东吴这个特别的政体形式,孙权虽然作为君主,但权力有限,无法做到朝纲独断,况且本来应该是铁板一块的张昭这次都不支持他。所以,在公开场合他不能先表态。我们这里可以做一个简单的量化假设,孙权在后面的赤壁之战前只给了周瑜3w兵,而后面与魏国的濡须之战他发动的军力是10w+,加上留守的军队少说也有万把人吧,那么,东吴的全部军队应该是在12w+,而他能实际控制的是3w,大概占25%左右。将这个比例还原到朝堂的影响力上去,也就是说孙权掌握25%的投票权,剩下的75%不是他说了算的。我们再把这个形势进行极端的推演,如果只有孙权主张抗曹,其他的人都反对,那么结果很可能孙权连降曹都做不到,他会被推翻,如果有心狠手辣的乱臣,很可能直接就杀了孙权去投降。所以虽然孙权想和曹操打,也要有前提条件,条件就是,降曹和抗曹的支持比例不能太悬殊,至少不能超过25%,所以他让诸葛亮先去和群臣舌战,评估一下局势,再做表态。

而诸葛亮比孙权更加高明,他非常清楚孙权的打算,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他对群臣和豪族等利益相关方的考虑也有透彻的洞悉。三国演义中把舌战群儒这个过程写得十分华丽,让我觉得不切实际,实际的情况,诸葛亮可能只是抓住了两个关键点——为什么不能降,和能不能打得过。孙权不能降的道理不能拿来这里说,对于豪族来说怎么保留住他们的既得利益不受损失是最重要的,他们降曹的出发点是如果抵抗反而被曹操打败,那么结局肯定十分凄惨,不要说家财保不保得住,连身家性命都堪忧。降曹最多损失一些特权和利益,虽有损伤,但不致死。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个逻辑的起点却并不牢靠,首先,曹操在这个节点没有对此作出明确的承诺,只是在信中跟孙权说,同分土地,永结盟好。但这句话,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客套话,试问天下有谁能与曹操同分土地?况且说的是孙权,和豪族一点关系都没有。其次,三国势力中,对豪族最不友好的政权,曹魏肯定是其中之一,曹操通过严令峻法,强势的打压豪族特权,所以对于豪族来说,如果能够选择,降曹并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另外,就是能不能打得过的问题了,诸葛亮给出的答复是“豫州虽新败,然关云长犹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这个答案虽然有点牵强,但至少给东吴传递出曹操并非是不可战胜的信心。通过这番辩论,这时候,东吴内部对于降曹和抗曹出现了分歧,至少不再是一边倒的形势了,这也是孙权和诸葛亮所希望看到的。

就在两派僵持无法定论的时候,周瑜从鄱阳湖回来了。。。

鲁肃最心急直接去路上接着周瑜,把整个事情和周瑜细说了一遍,周瑜告诉他不要担心,先喊诸葛亮来见我。

然后周瑜刚到家,张昭、顾雍、张纮、步骘四个人就来了,跟周瑜说你知道江东现在的危险吗?周瑜装傻说不知道,张昭说,我们本来劝孙权投降,以避免江东之祸,没想到鲁肃这厮把诸葛亮请来了,诸葛亮巧舌如簧蒙蔽主公,都督可要劝说主公啊,周瑜说我也早就想投降了,你们先回去,明天见到主公,自有定论。

他们几个刚走,程普、黄盖、韩当等一班战将又来了,跟周瑜说你知道江东马上就要是别人的了吗?周瑜装傻说不知道,程普说,我们跟着孙策打了几百仗,才有了六郡之地,现在那帮谋士贪生怕死,可耻之极。都督要劝说主公万不能降啊!周瑜说,降什么降?一句话就是干,你们先回去,明天见到主公,自有定论。

没一会,诸葛瑾、吕范等一班儿文官也来了,诸葛瑾说,我老弟过来说刘备想要和主公结盟,共同抵抗曹操,因为是我老弟,我不方便说话,但我觉得降者易安,战者难保。周瑜笑了笑说,我知道了,明天一起到主公那里说明吧。

突然,又报吕蒙、甘宁等一伙人来了,周瑜心里暗想,特么的还有完没有,能不能让人休息了?这伙人也是奇葩,前面的几拨人至少一拨里面意见是统一的,而这伙人直接跑来周瑜家里面吵起来了,有的要降有的要战。周瑜头都大完了,别说了,我困了想睡觉,你们先回去,明天一起到主公那里讨论吧。

终于鲁肃带诸葛亮来了,周瑜刺探完群臣的意见后,还想刺探刘备的实力,故意和鲁肃说要投降,诸葛亮这时候的应对就十分巧妙了,他知道周瑜对天下的见识和谋略不在他之下,想要用道理和周瑜辩论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拿出干货——提供刘备集团的核心数据情报,显示赤诚之心。但是这也是有风险的,毕竟在他看来周瑜的态度还不明朗,贸然提供核心机密,万一仍无法打动周瑜岂不是偷鸡不成白撒米?还好他早有准备,直接顺着周瑜的话说,打是打不过的,不如投降,把大乔小乔送过去,曹操肯定就退兵回家快活去了。周瑜强压住心头的怒火,凭什么送大乔小乔过去他就会退兵,你讲话有什么依据吗?诸葛亮说,《铜雀台赋》啊,“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特么的,老贼欺人太甚!周瑜勃然大怒,这次轮到诸葛亮装傻了,怎么了?不就是两个女人吗,大汉连公主都能和亲,民间的两个女子算什么?周瑜说,大乔是孙策的女人,小乔是我老婆。是可忍孰不可忍,曹操这个老匹夫,我想干他很久了,你要帮我,共破曹贼。明天我就去见主公,商议起兵的事情。

次日清晨,孙权升堂。左边文官张昭、顾雍等三十余人;右边武官程普、黄盖等三十余人:衣冠济济,剑佩锵锵,分班侍立。少顷,周瑜入见。礼毕,孙权问慰罢,瑜曰:“近闻曹操引兵屯汉上,驰书至此,主公尊意若何?”权即取檄文与周瑜看。瑜看毕,笑曰:“老贼以我江东无人,敢如此相侮耶!”权曰:“君之意若何?”瑜曰:“主公曾与众文武商议否?”权曰:“连日议此事:有劝我降者,有劝我战者。吾意未定,故请公瑾一决。”瑜曰:“谁劝主公降?”权曰:“张子布等皆主其意。”瑜即问张昭曰:“愿闻先生所以主降之意。”昭曰:“曹操挟天子而征四方,动以朝廷为名;近又得荆州,威势越大。吾江东可以拒操者,长江耳。今操艨艟战舰,何止千百?水陆并进,何可当之?不如且降,更图后计。”瑜曰:“此迂儒之论也!江东自开国以来,今历三世,安忍一旦废弃?”权曰:“若此,计将安出?”瑜曰:“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降贼耶?且操今此来,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操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将军擒操,正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屯夏口,为将军破之!”

话说到这里足够了,周瑜已经出面帮孙权把投降派敲打完了,现在孙权可以表态了。“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所惧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卿言当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

周瑜说:“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

孙权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说:“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言罢,便将此剑赐周瑜,即封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如文武官将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

晚上周瑜去见孙权,周瑜说:“明天调拨军马,您还有什么疑虑吗?”孙权说“就是担心曹操兵多,寡不敌众。”周瑜笑着说:“我就是为这个事情来的。曹操说他有水陆大军百万。但根据我的推测:他自己原来的兵,不过十五六万,而且东征西战已经非常疲劳了;袁绍的降兵也就是七八万,而且还没完全降服,虽然数量看起来多,但不足畏也。给我五万兵,我就打败他们。你别担心了。”孙权说:“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我先给你三万精兵和粮草。你去干他,如果打不过就回来,我亲自去和曹操决战。”

从这里其实是可以看得出孙权的窘态的,周瑜问他要的5w兵,肯定不是狮子大开口,这是确实需要的,就算周瑜再怎么轻描淡写,曹操的军队都不在30w之下。用3w去打30w除了周瑜,其他人肯定都不会接受这种任务,直接就撂挑子了,心想——卧槽,你特么是不是要搞我,实力相差这么大这不是去送死吗?但周瑜不一样,他理解孙权的苦衷,他明白现在的局势——那些掌握私兵的豪族,能同意孙权向曹操开战已经很不错了,想要调动他们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所以只能靠自己,而且孙权说的什么回来,他去亲自与曹操决战之类的话就更不能指望了,只要周瑜一败,这些豪族就会立即反水。孙权和周瑜都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还好最终上天还是偏爱长得好看的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打出逆天发挥,计谋百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