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八荒览古凝眸之《中国历代世系和历史概貌》(第六十一章)

《中国历代世系和历史概貌》(第六十一章)

超迈汉唐,治隆唐宋,曾经繁荣强盛,又被后世误读,险些湮没历史尘烟中的伟大时代----明朝(续)

明朝政治

内阁制度

公元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亲理政务,但是力不从心,故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公元1382年七月被废。十一月,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皆为正五品。朱棣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明仁宗增置谨身殿 [219] 大学士。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明初,内阁无实权。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构。

六部制度

明朝在中央和南京各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与工部地位较低,而在南京六部除兵部 、户部外,其他四部基本没有没有实权,是被排挤出中央的官员的“养老之地”。

监察机构

朱元璋为吴王时,始置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各一名。公元1380年, 罢御史台。

公元1382年更置都察院,设监察都御史八人。

分监察御史为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各道置御史三到五名,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印。

公元1403年,改北平道为北京道。公元1420年,罢北京道,增设贵州、云南、交趾三道。公元1425年,称行在都察院。公元1435年,罢交趾道,始定为十三道。正统年间去“行在”字。

六科机构

六科,负责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洪武六年,设给事中十二人,秩正七品,始分为六科,每科二人。

洪武二十四年,更定科员,每科都给事中一人,正八品。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他们有“封驳权”,可以不赞成皇帝的意旨。该制度发挥了一定的改善朝政作用。

五寺机构

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和鸿胪寺。

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三法司,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大理寺的首长称为大理寺卿,九卿之一。

其余四寺卿职权较低。太常寺负责祭祀礼乐,隶属于礼部;太仆寺管理马匹,隶属于兵部;光禄寺负责寿宴、进贡等,隶属于礼部;鸿胪寺负责朝会、宾客(外吏朝觐,诸蕃入贡)、吉凶仪礼。

厂卫机构

明朝主要的情报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内行厂。

锦衣卫负责侦查国内外情报,直接对皇上负责,拥有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秘密审讯的权利。

东厂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份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

西厂设立于宪宗时期,首领为汪直。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

内厂设于武宗时期,任务是牵制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权利,防止它们三个机构相互勾结权利的扩展,是武宗为政的另一种手段。首领为宦官刘谨,刘谨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

其它机构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明仁宗之后,三公皆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只有朱棣以姚广孝专为太子太师,留辅太子,自是以后,终明一代皆为虚衔。他们名为辅导太子,但实际上辅导太子的机构是詹事府。

詹事府下设两坊、一局、一厅。此外还有太医院,太医院附属有生药库和惠民药局。

二十四衙门(十二监、四司、八局,由宦官所担任)。亲军上直二十六卫,除锦衣卫设有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他二十五卫各设有一个镇抚司,已上俱不属五军都督府管辖。

女官,洪武五年,定为六局一司。永乐后,职尽移于宦官,只保留少数女官。

明朝法律

《大明律》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明孝宗的修律,更将“不因言杀人”写入律法。

明朝军事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五 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

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宣宗以后渐无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在嘉靖年间,应付倭寇之乱时,将领戚继光在浙江地区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训练的方式,来取代不堪的卫所兵。正因为明朝正规军卫所军的不堪用,故这些民兵,成为在明朝后期逐渐担负起维持明朝有效统治的作战部队,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戚继光的召募以浙江人为主的戚家军、李成梁李如松父子麾下的辽东铁骑及袁崇焕所召募以辽东人为主的关宁铁骑。

明朝经济

农业

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它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

长江三角洲一带是当时桑、棉经济作物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步,常思患粮食不足……区域内调剂甚繁。但整个区域仍有不足,须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所谓“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栗”。

一般粮食作物的种植,主要有稻、麦、粟、梁、黍、菽等多种谷类;某些本来可以自给的区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非农业人口的剧增,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本地生产粮食不能满足需求,因而每年需从外地输入大量粮食。

不少土地主缙绅也逐步将资金投向工商业,“富者缩资而趋末”,以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为名号的商帮亦逐渐形成,并在一定地区和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人口转为工商业者的数量急增。

工业

明朝无论是铁、造船、建筑,还是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方面,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产量占全世界的2/3以上,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明朝民间的手工业不断壮大,而官营却不断萎缩。

明朝以较短的时间完成了宋朝手工业从官营到私营的演变,而且变化得更为彻底。迄至明朝后期,除了盐业等少数几个行业还在实行以商人为主体的盐引制外,一些手工业都摆脱了官府的控制,成为民间手工业。

商业

晚明时中国民间私营经济力量远比同期西方强大,当英国商人手工场业主拥有几万英镑已算巨富时,明朝民间商人和资本家动用几百万两的银子进行贸易和生产已经是很寻常,郑芝龙海上贸易集团的经济实力达到每年收入数千万两白银,当时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

在商业都市的发展规模、人口城市化状况和市场化程度方面:16世纪的欧洲城市规模较小,公元1519年至公元1558年时期,拥有2万至3万人口即可称为“大城市”。从城市规模和人口比例看,晚明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反倒稍高一些。中国城市人口在明末占总人口的6%至7.5%。据曹树基的估计,公元1630年时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8%,略高于清代城市化率的7.4% [241] ,晚明城市人口约达1536万人。

明朝文化

思想

哲学思想上,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

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更进一部的强化此方面的论述,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意义,而李贽则更肯定“人欲”的价值,认为人的道德观念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现追求个体价值的思想。

因西学东渐使科学精神与实学风尚也开始流行。明末伴随着朝代的更替与异族的侵略,哲学家开始更多思考现实问题与政治改良,如王船山、黄梨洲、顾亭林等。

晚明书院的兴盛冲击了官学的地位,许多知识分子利用在书院讲学之际借机批评时政,如曾讲学于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及高攀龙,就常讽刺时政,也使东林书院成为与当权派对抗的中心,进而导致东林党争。当时学者也会借用寺庙周边的空地举行“讲会”,倡导新的思想价值与人生观。

明代书院的自由探讨辩论学风,是当时最开明进步的学术交融方式,在古老的中国书院里,不同流派的思想可以在此平等交流。明朝人视学阀为耻,将以权力压制民意视为卑劣,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权倾朝野的大首辅也不例外。

文学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

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三言”、“二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与小说《金瓶梅》就是出于明朝。

冯梦龙加工编辑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主要是描写青年爱情故事以及平民市井生活,最著名的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等;与“三言”类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小说集还有凌蒙初编著的“二拍”以及1987年才被发现的《型世言》(陆人龙编著)。

传统雅文学的发展在明代继续发展,著名文人有刘基、宋濂、高启、方孝孺、唐寅、归有光、徐渭、王世贞、袁宏道、钱谦益、张岱、吴伟业等人。散曲家则有王磐、冯维敏、薛论道、陈译、康海等人。

万历时期,猛烈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有以公安袁宗道、袁宏道与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他们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各个不同的时代,即有各种不同的文学。竟陵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主张独抒性灵,并且乞灵于古人,目的为“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而已矣”。

戏曲

元末杂剧一度中衰。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

在明代,流行的戏曲唱腔中,主要有弋阳腔和昆山腔(昆腔)。昆腔本局限于吴中。嘉靖年间,著名音乐家魏良辅对昆腔进行改革,使它既集中表现了南曲的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存了部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成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种戏曲音乐。

书法

明朝朝廷极力推崇书法,明朝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明初书法陷于台阁体泥沼,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于是台阁体盛行。

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与唐寅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有名的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与倪元瑞等。

诗文

明代诗文数量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的“台阁体”诗派。

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

绘画

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15世纪中叶,江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又被后世称为“明四家”。嘉靖时,杰出画家徐渭,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万历年,吴门画家张宏开启实景山水写生之先河,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明末还有人物画家吴彬、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曾鲸,花鸟画家陈淳等。

科技

天文气象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公元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公元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公元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索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公元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公元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公元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

公元1617年,张燮著《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公元1634年,正式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公元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数学物理

公元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公元1524年,王文素著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公元1584年,朱载堉著《律吕精义》出版。

公元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公元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公元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公元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医学医药

公元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公元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中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公元1596年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公元1601年,杨继洲著《针灸大成》。

公元1617年,陈实功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著有《外科正宗》,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公元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公元1640年,《景岳全书》64卷成书。

公元1641年,吴有性撰《瘟疫论》。

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农学农政

公元1376年,俞宗本著《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公元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公元1547年,马一龙著《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中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著作。

公元1596年,屠本畯(jun)著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公元1608年,喻仁、喻杰合著著名的兽医学著作《元亨疗马集》,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现今仍有实用价值。

公元1617年,赵蛹著《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公元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地理科技

公元1405年-公元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公元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公元1536年,黄衷著《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公元1565年,胡宗宪编《筹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公元1589年,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公元1639年,顾炎武开始编著《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末徐霞客开始著《徐霞客游记》。

化学化工

公元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公元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公元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公元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公元1771年才开始炼焦。

西学东渐

徐光启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徐光启在公元1629年即成立西局同年的七月二十六日,给崇祯帝上奏《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中提出“分曹”料理,即分学科研究的思想,并论述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及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他认为数学是“从用之基”,提出“度数旁通十事”:治历、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舆地、医药、计时。在他掌管的“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根本,兼及气象学、水利工程、军事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医学、算学及音乐等学科的研究工作。

历局有了科学研究机构的雏形,崇祯帝对此积极反应和支持。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有李之藻、李天经、孙元化、王徵,其后又有方以智,王锡阐等发扬。

明朝民族情况

外交

朝贡体系

明初逐步恢复了唐宋时期的朝贡制度,到明成祖时期开创万国来朝的外交局面,进一步完善了中华朝贡体系。

七下西洋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公元1405年到公元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

出使西域

朱棣同时又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出使撒马儿罕、吐鲁番、火州等西域十八国,并著述《西域番国志》、《西域行程记》等。加强了明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的往来,为中国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海禁政策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 为防倭寇,朱元璋颁布了海禁政策。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合法的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限制。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共同走私、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东南倭乱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公元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倭寇平息后,朝廷有鉴于对外贸易对沿海居民的重要性,逐步解除海禁,使民间走私贸易逐步正当化,国际贸易使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万历援朝

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后,意欲占领李氏朝鲜。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进攻朝鲜,朝鲜国王逃到义州并派使节向明朝求救。最终明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中日进行和谈。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后,日本再次进攻朝鲜。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日军士气受挫,决定撤退本土,然遭中朝联军拦截,于露梁海战全歼来援日军,但邓子龙、李舜臣不幸战死殉国。

万历朝鲜战争是明朝最后的辉煌,奠定了之后三百年的东亚格局。

中西交流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公元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公元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

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明朝帝王世系

德祖(明太祖追尊)玄皇帝 (明太祖追谥)朱百六

懿祖 (明太祖追尊)恒皇帝(明太祖追谥)朱四九

熙祖(明太祖追尊)裕皇帝(明太祖追谥)朱初一

仁祖 (明太祖追尊)淳皇帝 (明太祖追谥)朱世珍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公元1328年----公元1398年在位

年号

洪武 公元1368年----公元1398年

兴宗(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剥夺、明安宗追尊)懿文太子

孝康皇帝(明惠宗追谥、明成祖剥夺、明安宗追谥) 朱标

惠宗(明安宗追尊)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明安宗追谥)

恭闵惠皇帝(清高宗追谥) 朱允炆

公元1398年----公元1402年在位

年号

建文 公元1398年----公元1402年

太宗(初上庙号太宗)成祖(明世宗改上庙号)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明世宗累谥) 朱棣

公元1402年----公元1424年在位

年号

永乐 公元1402年----公元1424年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朱高炽

公元1424年----公元1425年在位

年号

洪熙 公元1424年----公元1425年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基

公元1425年----公元1435年在位

年号

宣德 公元1425年----公元1435年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朱祁镇

公元1435年----公元1449年在位

年号

正统 公元1435年----公元1449年

代宗(明安宗追尊)恭仁康定景皇帝(明宪宗及清朝追谥)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明安宗追谥) 朱祁钰

公元1449年----公元1457年在位

年号

景泰 公元1449年----公元1457年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朱祁镇(复辟)

公元1457年----公元1464年在位

年号

天顺 公元1457年----公元1464年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朱见深

公元1464年----公元1487年在位

年号

成化 公元1464年----公元1487年

孝宗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祐樘

公元1487年----公元1505年在位

鸟号

弘治 公元1487年----公元1505年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

年号

正德 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

睿宗(明世宗追尊)兴献帝(明世宗追谥)恭穆献皇帝(明世宗改谥)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明世宗累谥)

朱祐杬(明世宗亲生父亲)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朱厚熜

公元1521年----公元1566年在位

年号

嘉靖 公元1521年----公元1566年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朱载垕

公元1566年----公元1572年在位

年号

隆庆 公元1566年----公元1572年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朱翊钧

公元1572年----公元1620年在位

年号

万历 公元1572年----公元1620年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朱常洛

公元1620年在位

年号

泰昌 公元1620年

熹宗达天禅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由校

公元1620年----公元1627年在位

年号

天启 公元1620年----公元1627年

怀宗(清世祖去庙号)思宗(明安宗尊)

毅宗(明安宗改上庙号)庄烈愍皇帝 (清世祖谥)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明安宗谥) 朱由检

公元1627年----公元1644年在位

年号

崇祯 公元1627年----公元1644年

南明政权

献愍太子(明安宗谥)悼皇帝 (明监国鲁王追谥) 朱慈烺

恭宗(明昭宗追尊)

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孝皇帝 (明昭宗累谥)朱常洵

安宗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 朱由崧

公元1644年----公元1646年在位

年号

弘光 公元1644年----公元1645年

绍宗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朱聿键

公元1645年----公元1646年在位

年号

隆武 公元1645年----公元1646年

文宗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 朱聿鐭

年号

绍武 公元1646年

礼宗(明昭宗追尊)

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端皇帝(明昭宗追谥) 朱常瀛

昭宗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 朱由榔

年号

永历 公元1646年----公元1662年

中华历代,自古得国之正,唯汉与明,因为汉朝与明朝都是农民起义军反抗暴政建立的,而明朝还带有反抗民族压迫的色彩,更是天生带有正义的行动。

无论明朝在二百多年的历史中有过怎样的过错和失误,终究也无法掩盖和抹杀有明一代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的功绩,千秋功罪自有万代后人评说,毋庸作者多言!

以明代大诗人王世贞的传世诗篇作为本章的结束语

诗云:

化人宫中百事无,道书一卷酒一壶;

枝头黄乌听作曲,西山白云看作图。

朝爱朝暾上东岫,夕映夕阳映东牖;

任他故人不通谒,任他朝事不挂口。

偶然案头余酒杯,偶然蹑履山僧来;

自斟自醉当自去,礼岂设为我辈哉!

昨夜懵腾意超忽,寐时得语醒时述: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纵能拂衣归故山,农耕社稷亦不闲;

何如且会此中趣,别有生涯天地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