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向以仁义著称,事实是否真的如此?看看公孙瓒就知道了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给了英雄扬名立万的机会。原本只是一个个“织席贩履”的底层群众刘备也在乱世中逐渐崭露头角,最后得以成就一番霸业。在所有人的印象中,刘备是一个正人君子,待人忠厚仁义,是道德的楷模。刘备在“永安托孤”时甚至还告诫自己的儿子刘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更加证明了刘备的正面形象。那么,在历史上,刘备真的那么仁义吗?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顷之,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先主与俱行,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为贼所破,往奔中郎将公孙瓒。”这一段记载翻译出来,就是说在外戚和宦官斗争剧烈之时,刘备被大将军何进手下的都尉毌丘毅招募,并随之前往扬州丹阳募兵。正好在下邳遇到了贼人,刘备战斗比较英勇,立下大功。



不过,刘备的运气并不算好,没多久再次跟叛军战斗而落败。这一次,刘备不仅仅是战败,还丢了自己的城池,无奈之下,刘备只得逃亡,去投靠自己的同窗好友公孙瓒。熟读《三国志》的人都知道,公孙瓒和刘备都是师从卢植,关系非常亲厚。两人求学结束后,公孙瓒通过多年的厮杀,终于博得了北方一席之地。



对于同门师兄弟的到来,公孙瓒非常高兴,给予了极大的礼遇。《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瓒表为别部司马,使与青州刺史田楷以拒冀州牧袁绍。数有战功,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在公孙瓒的帮助下,刘备迅速升迁,成为了一方太守,也因此有机会打响自己的名声。从之前的狼狈逃窜,到成为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公孙瓒的恩情不可谓不深。可以说,刘备得以在汉末崭露头角,公孙瓒的功劳堪称第一。



那么,一向以仁义著称的刘玄德,是怎么报答自己的好朋友公孙瓒的呢?既然是仁德之君,仁义的君子,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刘备理应为公孙瓒的事业努力用心才是。可事实上,刘备的所作所为,绝对称不上仁义。对于公孙瓒,刘备从来就没有久居其下的想法,因此在公孙瓒手下期间,也并不是全心全意为公孙瓒考虑。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刘备挖走了公孙瓒的手下赵云。据《三国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记载:“时先主亦依托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赵云在公孙瓒手下可能并没有那么高的身份地位,但公孙瓒并不是不识货的人。赵云初来乍到,不论如何也不可能立马身居高位。但假以时日,未必不会重用。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看中赵云的潜力,有心招揽赵云,于是私底下厚待赵云,成功将赵云从公孙瓒身边拉拢过来。公孙瓒当时正与袁绍相争,正当用人之际,刘备此举,无异于挖公孙瓒的墙角。后来,公孙瓒果然在与袁绍的斗争中失败,其失去民心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手下缺乏能征善战的大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个要说的是刘备对公孙瓒的抛弃。如果说拉住赵云,同时效力公孙瓒,那么刘备的行为也无可厚非。可是,刘备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这么单纯。《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时先主自有兵千余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这里面,刘备的千余人兵马其实就是在公孙瓒的资助下,在平原招募而得,从名义上来说,隶属于公孙瓒。



公孙瓒本来是派遣刘备帮助陶谦对抗曹操,可是在陶谦从自己的军队中拨给了刘备四千士兵以后,刘备就抛弃了公孙瓒,投靠了陶谦。虽然说陶谦此时与公孙瓒时盟友,但刘备未得公孙瓒的授意,私自改换门庭,这再怎么看也不是君子所为吧。再参考公孙瓒后来败于袁绍,刘备被曹操打败后投靠袁绍来看,刘备可谓左右逢源,在乱世争斗中,既博得了“仁义”的虚名,也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可谓最大的赢家。

参考书籍:《三国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