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这4点的人,不适合恋爱”

简介里说它是有关亲密关系的科学,适合想爱情甜蜜、人生幸福的读者。

对号入座后,我翻开了这本书。

读完一半,我发现它确实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

过去,在别人零散的经验里,我通常只能得到短暂且片面的启发。

而面对持续不断的新问题,我觉得自己更需要像这样严谨可信的方法论。

如果你也在期待一段持续而美满的亲密关系,那么我推荐你也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另外,我从书中总结了几点维系亲密关系的具体做法,希望会对你有所启发。

 

书中提到有心理学家做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

那些满意的夫妻都认为伴侣的缺点是局部的、有限的瑕疵,远不如他们的优点和长处重要和有影响力。

他们将伴侣理想化,比其他人更积极地评价伴侣,甚至比伴侣对自己的评价还更积极。

也就是说,经常夸对方会让关系更加持久

夸人,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坚持做到却不容易。

因为当一段关系稳定下来之后,人会容易“变懒”,觉得减少投入成本好像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但实际上,懒得主动积极回应对方是很危险的信号。

对方一旦察觉到这种懈怠,往往也会不自觉地往回缩,多退几步,彼此就有了隔阂。

而那些总能带着欣赏的眼光主动夸赞对方的人,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想到之前看过的纪录片《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里面那对九十多岁的老夫妻就是这样。

爷爷只是随口哼了几句歌,奶奶会充满爱意地告诉他“你唱得真好”。

还有时候,爷爷煮了一锅很普通的白米饭,奶奶也会夸他很棒。

爷爷得到的每一句夸赞也都成了他为奶奶付出全部爱意的动力。

听到奶奶随口说了句想吃柿饼,他会立马去买;听到奶奶说膝盖疼,会凑过去帮她吹一吹。

就这样,他们总是无比满足,因为他们深信,自己发出的每一份爱意,从来不会落空。

这样的相处模式,会形成一个特别持久的良性循环

有时候,不止是小朋友才需要夸奖,大人也一样需要,哪怕是因为不起眼的小事被夸,也一样会雀跃。

比如,“你今天的穿搭很好看”、“新发型好适合你”、“刚刚那个瞬间你好美”......

被我们认为称心如意的伴侣所爱,也会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很棒的人。

与此同时,当我们相信和一个人在一起自己很好,也会毫不怀疑地信任这段关系。

试着把和小朋友相处的夸夸模式运用到亲密关系里,是我接下来打算实践的第一步。

 

设想一下,假如伴侣回你消息越来越不及时,你表达“你最近回消息的频率越来越低了”是在描述事实,而表达“你经常不回我消息,你不爱我了”则是在发表评价。

两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容易让对方失去想主动表达的动力,加深误解

而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描述事实,相当于给对方创造了一个开放回答的空间,他会更愿意说出心里话。

此外,在沟通的时候,还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注意。

比如,描述具体的行为,避免使用“总是”、“从不”等绝对化的词语;

多使用第一人称表述来说明自己的感受,比如,用“我现在很生气”代替“你惹到我了”;

两点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万能公式——XYZ陈述:

当你在Y情境下做X的时候(行为描述),我感到Z(第一人称陈述)。

举个例子,“你怎么又迟到,总是不把我放在心上”如果换成“你让我等了好久,我感到很生气。”会更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歉意。

 

   

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很双标,说的是同一件事,他对待自己和要求别人会用不同的标准。

对自己更为宽容,对别人更为严格。

背后的原因是,人们习惯将自己的不当行为归结于外部原因,而将他人的不当行为归结于内部原因。

比如,同样是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什么都不想干。

如果是自己,我们会说,工作好累需要好好休息;

而如果我们是旁观者,看到伴侣这样就会觉得是对方太懒了。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意识到这样的想法差异,总觉得对方会像自己一样看问题。

但实际上,即使是最亲密的伴侣,也很难真正理解我们所有行为的原因

所以下次遇到分歧,如果我们能把自己代入对方的角色,想想自己在那种情境下会怎么解释自己,可能互不理解的矛盾和冲突就会少一点。

 

  

经常看到有人说,计划太远的关系,往往很难走到最后。

就像做一件事之前,计划得很周密和完美,但真正做的时候,各种不满意,结果就放弃了。

亲密关系也是这样。

有人做过一项研究,追踪了82对新婚夫妻4年,发现最幸福的夫妻是那些一开始就对婚姻生活有着最现实看法的人。

而那些持有不现实的积极期望的夫妻一旦蜜月期结束,往往会非常失望。

因为当关系步入新的阶段,总会出现很多难以预料的麻烦和偏差。

比如在同居之前,我们会幻想很多美好的事情会发生:

两人三餐四季,再养一只可爱的猫咪。

但真实的情况可能是,我们会为了谁洗碗、谁清理猫毛的问题争论不休。

所以,如果我们一直对亲密关系抱有最初那种不切实际的期待,结局大概率会不欢而散。

随着我们对彼此的深入了解,我们对亲密关系里很多问题的看法也会发生改变。

跟人的口味会变差不多,我们的接纳和适应能力也会变。

所以,在关系往下推进之前,记得要给未知的未来预留一定的应变空间

我们不止要想象美好的事情,也要想象不浪漫的部分,并做好一起迎接麻烦的准备。

在适应现实的基础上,对亲密关系保持合理的期待,会更容易感到幸福。

 

 

读到这里你会发现,这些教我们维系亲密关系的方法和建议都不是什么高深独到的道理,

甚至你会觉得,这些我早就知道啊,但还是没有收获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啊。

没错,这些方法听起来都很简单,但一定程度上,正是我们觉得它们过于简单,所以也会低估它们对于解决问题的帮助,因而也很少真正去实践。

在我看来,一段亲密关系并不需要那么多复杂的评判标准告诉我们,什么是爱,什么是不爱,

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维系和改善一段关系,我们能做哪些努力

当我们认同这一点,选择一个科学的方法,找到一个突破口,并去实践,相信我们一定能有所收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