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日常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多元丰富。不同的个体可能身处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节奏之中,大家的经验形态和生活方式各有差异。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一些重要的事物始终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自己的位置。阅读,便是其中之一。

对大多数人来说,阅读是一种伴随自己终生的行为。年少时,我们的书包里装着课本与课外书,我们立身处世最基本的知识由此而来;成年后,那些睡前或周末的翻阅,在抚慰疲劳的同时,也为我们补充新鲜的知识、不断滋养着我们的内心;直到老去,书架上那些曾经想读而一直未读的书籍,同样能陪伴和温暖那忽然变宽阔的时间。每个人的阅读趣味或许千差万别,在“印刷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阅读的媒介也未必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书本。但阅读行为本身,始终是广大人民生活中重要的“公约数”“共同点”之一;那俯首默读、认真思索的姿态,亦是比阅读所依凭的具体种种语言文字更直接、更通用的“人类语言”。阅读是个体记忆的缆绳、不同文化的接口、人类文明的传送带。它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有时“用而不觉”,但始终“不可或缺”。

阅读使我们了解广阔的世界。今天,社会生活的景观繁华浩瀚,即便我们的脚步能便捷地抵达“远方之远”,我们的眼睛也很难总览“世界之大”。而阅读的魅力,就在于把那些纷繁的甚至角落里的风景带到我们的面前。通过阅读,我们得以了解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进而了解它何以是今天的样子、未来又该是什么样子。阅读将人间的景致呈现给我们,并且在此过程中,它本身也化作这世间最动人的景致之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阅读使我们拥抱无数的他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先生的名言流传甚广,因为每个人都有走向人群、拥抱他人的渴望。这种拥抱未必是肉体的,还可以是精神的。在关于现代文明及现代性的诸多讨论中,人的“原子化处境”及其孤独感始终是热点话题。这也正凸显了现代人对“拥抱他人”的深刻渴求。正是在阅读中,这种渴求得以被最大程度兑现——那些真实存在或虚构而来的“别人”,那些一再出现的面孔、不太好记的人名、甚至匆匆而过的身影……他们的形象、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思考的问题,都会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刻痕,会在不可预期的时刻激起我们的情感共鸣。我们与他们分享幸福或分担命运,并终将从他们的脸上辨识出自己。在阅读中,人类不再孤独:“我们”融入了“他们”;或者,“他们”也正是“我们”。

阅读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阅读提供知识,也建设灵魂。一个高度繁荣的社会必然是精细分工、高速运转的,它向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进化自己的专业技能、拓宽自己的眼界见识。阅读是战胜焦虑、提升自我的良药。同时,社会的进步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与幸福,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断呼唤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现代化进程,核心命题之一便是“人的现代化”,新时代的共同富裕,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新时代的人该有宽阔、强健、光亮的内心。这内心的光亮、精神的力量,正是从阅读里来。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华民族是重视阅读、拥有优良阅读传统的民族。正是在阅读之中,我们建立起有力的文化认同,确证了彼此的文化身份,建设出辉煌的中华文明。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它关系着人生之幸、社会之幸、文明之幸。每一个参与建构这种幸福的人,都是光荣的、责任重大的。今天,“阅读”的内涵和边界正在不断扩展,但文学依然并且始终会是其中重要乃至核心的构成。广大文学工作者应当珍视这种光荣、担当这份使命,努力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文学精品力作,更好地支撑供给人民的阅读生活,并且以更多样、更有效的形式,亲身参与到人民阅读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2年4月22日1版

微信编辑:吕漪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