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文化创新,如何在“创旧”中寻找灵感?

日期: 来源:海外网收集编辑:中国

资料图:故宫 (图源:东方ic)

作者:李文

任何国家的富强,都需要优秀的文化提供相应的精神引领与智力支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创新日显重要与紧迫。

创新与“创旧”之间存在固有联系,甚至可以说,创新离不开“创旧”,“创旧”如创新。所谓“创旧”,就是在创新过程中对传统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根据时代发展,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任何民族、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表现为自身历史的延伸,其思想、文化、文学及艺术的创新与繁荣,大都表现为传统文化优秀基因适应时代变化获得新生的过程。

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智慧之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常青的光荣与梦想,是新时代中国思想、文化、文学及艺术创新弥足珍贵的财富与资源。

传统在最深层次决定了一个思想家、艺术家创新和创作的民族属性与国家属性。任何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现实,而现实又是历史的延续。一方面,任何人都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其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价值与意义,天然地带有时代与历史的伟大与局限。对此,龙应台有特别精彩的阐述,她说,“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②另一方面,任何人的精神创新与创作都是在既有现实的框架与历史的源流中进行的,既不能脱离现实,也不能割断历史。“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龚自珍这段有名的话,深刻揭示了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内在本质。也因此,一切伟大的思想和艺术都在不同程度上打上民族的和国家的烙印。分别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根基与滋养,曹雪芹、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和马尔克斯成功地讲述了中国故事、英国故事、俄罗斯故事和哥伦比亚故事。同理,新时代中国文化创新只有立足于传统文化,才能适应新时代需要,从而产生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影响力的中国思想、中国声音、中国故事和中国艺术。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思想家与艺术家创新与创作应有的素养与基础,也是所需素材与灵感的主要来源。中国著名美国问题专家资中筠在她的新作《老生常谈》中写道:“越到晚年,越出现‘返祖’现象,深感我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所能提供的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中筠是一位有着独特阅历与见识的学者,她的思想转变具有典型意义,她使用的“返祖”一词意味深长。“返祖”就是“创旧”,就是呼应现实需要唤醒埋藏在个体灵魂深处历代先祖的人生经验和启迪,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激活、找回、重组个体身上传承的数千年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

优秀的文化系统以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活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文学家划分成两类:“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的确,艺术源于生活,理论离不开实践,生活阅历和经验有助于创新创作,但艺术还应高于生活,理论还应指导实践,而后者的达成往往需要通过厚植学养而具备唤醒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能力。阅读学习钻研经典文献,也是找回集体记忆最常见、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经典文献是民族传统文化明显的符号系统,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沧桑沉淀的知识精华,具有历久而弥新的意义与价值。挖掘、利用经典文献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曾在欧洲求学多年,掌握多门外语,但回国之后,全身心投入对中国传统历史的研究,通过域外与域内文献互证,地下文物与地上资料互证,诗歌与历史记载互证,成为一代国学宗师。胡适在美国学成回国,曾因主张“全盘西化”名噪一时,但他的成就也主要集中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方面,所谓“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近年来,中国文化界根据时代发展、运用最新传播技术,致力于赋予经典文献以新形式、新内容,也取得很大成就。

传统文化是一切创新和创作的坚实厚重的基础和凭借。根深叶茂,本固枝繁,无数思想家、艺术家的成长经历证明,传统文化底蕴修养越深厚,其著述与作品越富有生命力,而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沉淀与积累,其成果与作品难免浅薄与粗糙。中国在人文社科领域缺少大师级人物,在文学艺术领域缺少世界性鸿篇巨制,传统文化断层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

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就像一个生命体,需要与现代文化建立紧密的共生关系。旧的传统吸入新的成分才能成为真正的传统,只有不断加入新元素,变换新面貌,才能焕发青春活力,否则,难免遭受消亡的命运。所谓“创旧”如创新,一种情况是推陈出新,包括用新的视野、新的概念范畴对传统文化加以不同既往的理解与诠释,以及借助传统元素绽放新的想象。一般说来,后人的见识与知识超过前人,因此后人对前人成果的研究与诠释本身就意味着对传统的丰富与发展。史学家顾颉刚提出的“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理论③,就认为先秦的历史记载是一层一层累积起来的,后人不断添加新的材料,使其越来越丰富。另一种情况是在新时代通过对传统经典的学习钻研获得灵感与启迪,提出新思想、缔造新艺术。例如,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故事启发的结果。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在研读中国古典《易经》时,从阴阳两种符号组成的八卦中获得灵感,发明了二进位制,成为公认的计算机先驱。

创新是中国文化的固有传统。《诗经·大雅》中就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清代学人赵翼曾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中国古代文化勇于与善于变革自身的特质:“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到近代新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国思想一直未曾停止发展与更新的脚步。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文学艺术始终如《礼记》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成为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形成一条反映中国文化内涵的审美曲线。故此,赵翼不无自豪地写道:“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因不断获得活力与生机而不断获得发扬光大,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奥秘所在。

(李文,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中国论坛网特约作者)

----------------------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3月17日。

②龙应台:《文化是什么》,中青在线,2017年12月10日。

③“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中国传说的古史系统, 不是自古就有的, 而是由不同的时代“层累式的造成的”,详情可见《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2期中《顾颉刚“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观的现代意义》一文。

相关阅读

  • “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在京开幕

  • 1月5日,由今日美术馆、中国女画家协会、李可染画院、北京市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又一年花开——吴霜绘画作品展”开幕式在今日美术馆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
  • 全球旅游业市场关注中国重启出境游

  • 全球旅游业市场关注中国重启出境游(国际社会看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移民管理优化政策措施正式实施。中国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
  • 火红中国结编出红火日子

  • 随着春节逐渐临近,市场上带有年味特色的中国结也迎来生产销售旺季,红彤彤的中国结不仅扮靓了节日市场,还带动百姓走上了致富路。当记者来到牡丹区高庄镇贾楼村芃雨工艺品加工车
  • 【译路同行】关于中国防疫政策,发言人这么说

  •   近日,外交部发言人就中国疫情形势和最新防控举措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学习有关表态的阿文译法吧。

      “中国主动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在科学
  • “阿根廷不会对中国旅客采取任何限制”

  • 阿根廷驻中国大使牛望道7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连用三个“毫无疑问”肯定中国近期对防疫和出入境政策的调整。 “毫无疑问,中国在疫情方面非常负责,

热门文章

  • 三国真相:赵云其实不算是蜀国的五虎上将!

  •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
  • 来了解一下8个常见的日本姓氏背后的涵义吧!

  • 姓氏在日本文化里是十分独特而有趣的一部分。你知道日本常见的大众姓氏其实是19世纪后期才陆续出现的吗?另外这些姓氏的背后都透露出日本文化中宗教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如果

最新文章

  • 政策声音:年味儿渐浓 文旅消费渐旺

  • 年味儿渐浓文旅消费渐旺用心体会传统,享受美好生活……受探亲访友、民俗休闲、亲子研学、冰雪和避寒需求增长的拉动,即将到来的癸卯兔年春节假期旅游市场,让业界十分期待。此前
  • 直击春运!铁路瑞安站迎来客流小高峰

  • 2023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铁路瑞安站迎来了今年春运首个客流小高峰。瑞安站准备常规药品,提供暖心服务,让旅客回家更加安全、顺畅。瑞安站全面取消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查验
  • 郭芳、张小宏任上海市副市长 张为不再担任

  •   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八次会议1月8日举行,审议并表决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有关人事任免事项,决定任命郭芳、张小宏为上海市副市长,免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