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普鲁士国王的资产管理术

日期: 来源:凤凰网收集编辑:普鲁士

原标题:普鲁士国王的资产管理术

《见闻阅读》由华尔街见闻出品。每晚10点10分发布。这背后是20多位常驻主讲人、中外50多家出版机构,每年330读物,我们一起“坚持阅读”。

普鲁士国王的资产管理术来自 大风号00:21:32

大家好,欢迎来到《见闻阅读》,我是李奇霖,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

今天为大家讲读的是一本刚刚出版的新书《钢铁帝国——普鲁士的兴衰》。

作者克里斯托弗·克拉克是著名历史学家,2015年6月,因对英德关系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克拉克经英国外交大臣举荐,被授予爵士头衔。

这本书主要探讨普鲁士的兴衰。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对其兴和衰两个过程进行评价,我们才能理解众多人记忆中如此强大的普鲁士何以突然间彻底从政治舞台消失。

“读史使人明智”,在工作之余我非常喜欢阅读中外历史,因为宏观经济和投资策略都处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中,能够从历史趋势着眼,“以史为鉴”更利于我对当前宏观形势的判断。

全书一共17个章节,我将分3个部分为大家讲读。

1947年2月25日,柏林的盟军签署了一项法律,正式宣布普鲁士这一国家消亡,将普鲁士的名字从地图和历史上从此抹去。

提到“普鲁士”三个字,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历史课本上与之相关的两个名字——希特勒和俾斯麦,希特勒自称为那个“被选中的普鲁士人”,俾斯麦的铁血手腕震动整个欧洲和世界,有人说,普鲁士“不是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这种军队、铁血的血液似乎一直贯穿着“普鲁士”,也贯穿了一战到二战,影响了世界的历史进程,那么,普鲁士是什么?

一方面,这是个“臭名昭著”的词,在二战期间被认为是德国弊病频发,而后祸及欧洲的根源,丘吉尔说“德国的核心是普鲁士,那便是瘟疫重现的根源。”一度被认为是“德国噩梦”的代名词,它意味着军国主义、对外扩张、傲慢自大和反自由主义。普鲁士的权威主义、奴性和顺从等特质也成为民主制度衰败和独裁专制兴起的温床。

“普鲁士”的反自由主义、傲慢自大让德国在工业革命后走向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走向了军国主义,走向了“纳粹”。希特勒心中,他认为自己就是那个“被选中的普鲁士人”,它是二战的重要诱因,导致了世界范围的民生凋敝。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普鲁士有廉洁的行政部门,宽容的宗教政策,还有被众多邦国推崇效仿的法典,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国家。

普鲁士究竟是不是二战的诱因,又是什么样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普鲁士这种特殊的文化和民族?这正是《钢铁帝国》试图寻找的东西。 一、早期的古普鲁士时代

(一)普鲁士的发源地:一片荒凉下孕育的勃兰登堡

“普鲁士”这个词的最初的来源并不是霍亨索伦王朝的北部核心领土,而是霍亨索伦家族最东部一个与勃兰登堡并不毗连的波罗的海公国属地,它是勃兰登堡选侯称王的标志,从一开始“普鲁士”的象征意义就远大于实际意义。

以柏林为中心外延4万平方千米的勃兰登堡选侯国是普鲁士王国的腹地,周围大部分土地贫瘠,有些桦树之类的生命力强的植物,每6年、9年,甚至12年才能耕种一次,所以在16世纪这里还不是农产品工业区,更遗憾的是,这里也没有什么优质的矿产资源,那么这样一片土地是如何成为德国“普鲁士精神”的起源?主要还是源于其中的人和历史机遇。

此时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即神圣罗马帝国)是由大概300个左右的主权领地类似小城邦组成,霍亨索伦家族当时是德意志南部一个野心勃勃的贵族,1417年腓特烈·霍亨索伦从勃兰登堡选帝侯的手上买下了勃兰登堡,勃兰登堡是罗马帝国七大选侯国之一,选侯国的最重要权限是可以票选“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是勃兰登堡的宝贵政治资源,靠这个政治资源他可以与皇帝进行谈判和交易,这也是后来勃兰登堡以一个又小又贫瘠的地方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从此勃兰登堡成为“普鲁士”精神的起源,也是霍亨索伦家族正式登上欧洲政坛的开始。从此,霍亨索伦家族从一个普通的豪门,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贵族。

后面一段时间,霍亨索伦家族因为没有过多的子嗣或者通过外币联姻等问题,避免了土地被儿子们代代瓜分,从而城邦的完整性得以保存。

同时野心勃勃的霍亨索伦家族也不会甘心只是让勃兰登堡得以传承,他们与欧洲的各大王国、城邦联姻,来通过联姻,血缘继承等合并其他领土,多次与丹麦、波兰联姻,位于波罗的海岸线的普鲁士公国由条顿骑士团落入勃兰登堡表亲阿尔布雷希特的手中,后面阿尔布雷斯特体弱过世,只留下两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安娜公主与勃兰登堡的约翰联姻,约翰的父亲阿希姆在原配死去后娶了安娜的妹妹,阿尔布雷斯特的小女儿,成为了自己儿子的妹夫,普鲁士公国顺利地被勃兰登堡继承。

阿希姆和约翰这对父子娶了一对姐妹,姐姐安娜公主嫁给了儿子约翰,安娜带来的远不只自己父亲的领地普鲁士公国,安娜的母亲家族中有女系继承的规定,后面经过一些变故,安娜意外地成为其舅舅的继承人,又带来一系列的领土继承,这些看似偶然又幸运的联姻和继承,为早期的普鲁士领土扩张带来了重要的助力,在这些相对和平的硝烟中,或许有我们后人看不到的血腥,但是在当时为弱小的勃兰登堡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种扩张方式是一种相对和平和安全的,勃兰登堡的发展或许在此时还没有引起欧洲的注意。

然后看似美好的平稳扩张下也酝酿着不少暗流。

首先是因为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勃兰登堡对普鲁士公国的继承权受到挑战。其中最少有七个合法继承人。

此外普鲁士公国周边的政治关系紧张,处于瑞士和波澜—立陶宛的纠纷地带,常年受到战争的威胁人数下降、军事力量不足、养军备需要的资金和资源也不足。

为了获得财富,从庄园主那里征税,选帝侯做出各种承诺包括不能在没有咨询领主意见的情况下与其他国家联盟,或者采取任何影响领地兴衰的行动。因为财权限制了选帝侯的行政权,让他在财权或者事权上都有极大的限制。

此时国家的财权、外交权和军事权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阿希姆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他组建了枢密院,将行政权力收缩,同时继续采用政治联姻的方式争取西部的荷兰支持。

然后后面经过一系列宗教和权利的斗争,阿希姆很快意识到贫乏的财富、宗教的纠纷和儿子约翰的另有立场都让他在左右摇摆的盟友中处于不利地位,很快失去盟友成为孤岛,很快的郁郁不得志中逝去。

(二)三十年战争时期(1618~1648)

随后的1618~1648年三十年战争期间,德意志的土地上开启了群雄逐鹿,诸侯混战的局面,涉及信教、天主教,丹麦、瑞典、西班牙、荷兰和德国等欧洲各国的混乱时期开始了。

也许你看到“诸侯混战”这个词会想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或者五代十国的时代,但是从政治上来看,欧洲和中国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别,首先,西方的政治是宗教势力凌驾在封建之上,一般是教皇授予皇帝权威才能获得“皇权神授”的身份认可。

而后,从公爵、伯爵、子爵和男爵下到庄园主等各有领地,是皇帝下面的领主,比如选帝侯的勃兰登堡中的霍亨索伦家族。

不幸的是德意志成为了这些争端的核心,勃兰登堡的选帝侯甚至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领土,当地没有法律、苦难、贫困、缺吃少穿和被迫流亡、甚至死亡等都常常上演。

1618年选帝侯决定不加入新教势力,此后、丹麦、瑞典和德意志皇帝的军队都轮番入侵勃兰登堡,加上此时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奥尔格威廉是个童年有残疾,性格软弱、优柔寡断的人,此时的勃兰登堡和普鲁士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此时勃兰登堡和奥德河畔的法兰克福也失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直到后来的一束曙光——腓特烈威廉的出现。

这惨淡的三十年对欧洲的影响深远,也深深地刻在了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的血液中,这种积贫积弱的现状,颠沛流离的生活给了当地人民深深的恐惧,正因如此,17世纪的普鲁士的辉煌才会尤为深刻地刻入德意志人民的基因中,让普鲁士成为荣誉、权利、生存、尊严的代名词。

(三)普鲁士的救星——腓特烈·威廉(1640~1688)

腓特烈·威廉从小在相对隔绝的环境中学习,训练项目包括语言、绘画、几何、防御工事和狩猎等,为了避免军事威胁和流行病,他甚至被送往荷兰4年,后来娶了荷兰的加尔文教徒路易斯,完全接受了加尔文主义的信仰。

17世纪是荷兰的巅峰时期,是欧洲最重要的全球贸易中心和殖民中心,最重要的是具有鲜明的当代特色的军事文化:常规、系统的军队战场演习和训练,高水平、多功能、自律的专业军官。

这些都对年轻的腓特烈·威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后期他的军队训练体制都是从荷兰那里得来的训练手册学习而来。

而且在荷兰的生活给了威廉宽阔的眼光和视野,他看到航海和贸易中蕴藏的巨大商机,17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开展了一系列的谈判来确保本国商船队的交易特权条款,70年代他甚至在荷兰商人的帮助下,获得了一只小型舰队,涉足走私和殖民的贸易。

威廉从小远离父母在外学习,从历史资料来看,他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似乎比较淡薄,但是从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应该是受到了父母望子成龙的寄托的,所以当他接到父亲因为领土减弱、民不聊生,过度抑郁而死的消息的时候,想必心情也是不好的,临危受命的威廉回到勃兰登堡,开始他辉煌的一生。

此时他面临的情况是这样的: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民不聊生、贫困潦倒,勃兰登堡甚至没有独立的政治地位,正处于“绝望的悬崖边缘”。

为了重获独立,强大起来,不再在这种跌宕起伏的环境中随波逐流,威廉认为勃兰登堡的首要任务就是军队。

所以,威廉和威廉的这只横扫欧洲的军队很快成为欧洲荣誉的象征,也成为普鲁士精神的核心。

在威廉的努力下,勃兰登堡军队的成长非常迅速,1641年的3000人到1646年的8000人再到1660年的25000人,在17世纪70年代荷兰战争时期的38000人,勃兰登堡的军队达到巅峰。

在外学习让威廉从各国的军事训练中吸收了丰富的经验,以最优质的训练方式让这只新生的军队迅速跻身欧洲前列,成为勃兰登堡重拾尊严的利器。

首先军官的人才是从军官学校培养,然后通过成熟的体系输送到军队中,为了保证这些军官的稳定供应和品质,还建立了完善的退休、伤残保障制度,兵种的选择逐渐淘汰战斗力不足的长矛并和步兵,被燧发枪、火炮等取代。17世纪80年代,勃兰登堡的军队因为严格的记录和低逃兵率而闻名。

威廉是个非常勤奋的君主,他不仅勤于政事,甚至对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都非常专注和认真,掌管一切大小事情,被称作“比大臣还努力”,用行为贯彻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后世的史学家将威廉的统治称为“专制主义的完美体现”,在政治上,威廉建立了中央集权,通过兵役制度让贵族服从。

在财政上,先是建立了皇家财产管理机构,集中管理王室领地、运输、矿产以及专卖收入,后来建立了有政府性质的税务总署,财政集权进一步加强。

经过这只军队的加持和政治上的整治,勃兰登堡在随后的战争中获得了优势的地位,威廉的军事和外交政策等开启了勃兰登堡新的时代,也成为了普鲁士精神的源泉。

1701年,威廉(后面改为腓特烈一世)被加冕为“普鲁士国王”,开启了勃兰登堡的新纪元,从此勃兰登堡和普鲁士的出现,名称都成为“勃兰登堡-普鲁士”。

一般情况下荣誉感强的人仪式感也比较强,作为一个有作为有野心的君主,威廉的晚年非常喜欢华丽的仪式,包括他的登基仪式全程都是自己设计,而后在宫廷中供养了一大群司仪人员。

总结一下,这一集中,我们讲了早期的古普鲁士时代和三十年战争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看到这个并无矿产资源和任何先天优势的土地,依靠政治资源不断发展壮大。但战争给这里注入了贫瘠和人民基因中的恐惧,直到一位救星出现,腓特烈威廉。下一集,我们就来讲讲这位英雄的后世,采取了什么样的治国举措,又给普鲁士带来了什么新的影响。

书名:《帝国几何·钢铁帝国:普鲁士的兴衰》

原版名称:《IRON KINGDOM: The Rise and Downfall of Prussia 1600~1947》

作者: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主讲人:李奇霖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

相关阅读

  • 哈里王子爆料:他将我打倒在地

  • 哈里自传爆料:威廉将我打倒在地,狗盆碎片扎入我的身体英国哈里王子在即将出版的新书中爆料:哥哥威廉王子曾对自己动手。面对关系不睦的儿子们,查尔斯国王曾
  • 朱琳逆转大威,晋级WTA奥克兰站八强

  • 北京时间1月5日,2023年WTA250奥克兰站展开女单第二轮争夺,中国球员朱琳迎战七届大满贯得主大威廉姆斯。现年42岁的大威廉姆斯作为2015年赛事冠军,此次是持

热门文章

  • 三国真相:赵云其实不算是蜀国的五虎上将!

  •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
  • 来了解一下8个常见的日本姓氏背后的涵义吧!

  • 姓氏在日本文化里是十分独特而有趣的一部分。你知道日本常见的大众姓氏其实是19世纪后期才陆续出现的吗?另外这些姓氏的背后都透露出日本文化中宗教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如果

最新文章

  • 渭南三人获“陕西好青年”称号

  • 渭南日报 记者 姚琼1月6日,记者从共青团渭南市委了解到,近日由团省委、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省委政法委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梦·青年志’——寻找身边的陕西好
  • 超30%阳康可能会脱发?医生建议→

  • 继咳嗽、失眠、脑雾等“新冠后遗症”后脱发也在榜单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不少“阳康”们正在经历着掉头发的苦恼好多网友吐槽说“本不富裕的脑袋顶更是雪上加霜”6日,浙江杭州市
  • 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实战化演练!

  • 据“东部战区”微信公众号1月8日消息,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表示,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诸军兵种联合战备警巡和实战化演练,重点演练对陆
  • 联合国秘书长也谴责了

  • 古特雷斯谴责冲击巴西政府机构的行为 当地时间1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谴责对巴西政府机构的冲击行为。他强调,巴西人民的意愿以及民主机构必须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