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古玉朱砂沁的形成

日期: 来源:墨海艺术收集编辑:朱砂

一、朱砂概述

朱砂主含硫化汞(HgS),其含量在95%以上。朱砂又称辰砂、丹砂、赤丹、汞沙,是硫化汞的天然矿石,大红色、有金刚光泽至金属光泽,属三方晶系。 我国朱砂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地。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但常夹杂雄黄、磷灰石、沥青等。 采挖朱砂后,选取纯净者,直接研成细粉,以作他用。 对有特殊用途的朱砂,先用磁铁吸净含铁的杂质,用水淘去杂石和泥沙,再研成更细的粉末,或用水飞法制成极细的粉末。 选取纯净者、直接研成细粉的朱砂称为粗朱砂,经再次处理的朱砂称为精朱砂。

二、朱砂的使用历史

人类对红色的崇尚,可追溯至上古时期。 在我国,北京山顶洞遗址出土的头骨,在室内清理期间,发现七件白色石灰岩制玉珠,表面均被染成红色,沿边可见直接打击的修整痕迹。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境内大地湾遗址,发现有涂抹红色颜料的大理石权杖头饰。 在俄罗斯,距莫斯科150 公里处发现一老者身佩 2936 件珠饰, 颈部佩有小型表面平坦的片岩坠饰。 坠饰上涂有红色,一面带黑点,穿孔时旋转开孔而成。

我国对朱砂的使用,现有考古资料已证实。 在湖南辰州地区发现的距今 7400 年左右的高庙文化群出土的艺术陶器不但精美绝伦,而且还涂有朱砂。 因此,辰州地区高庙遗址出土的涂有朱砂的陶器, 是目前已知中国人最早使用朱砂的证据。 此外,在浙江河姆渡遗址、良渚遗址,陕西高陵县杨官寨遗址,青海乐都柳湾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等文化遗址中也陆续发现有朱砂的使用,在随后发掘的商、周、秦、汉等历朝历代墓葬中,亦发现类似现象。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华夏先民在崇尚红色的过程中,探索到朱砂的颜色最正、最能体现生命的元素,并演绎出内容庞杂的华夏朱砂文化。 朱砂不仅被用作涂料涂抹器物或颜料印染织物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丝织品所用彩色原料就含朱砂),还被用来提取水银(又称汞)、制脂治粉 (海州西汉霍贺墓出土的脂粉也由朱砂所配)、入药治病、书写丹书丹符、炼制仙丹、入墓辟邪等。 时至今日,朱砂仍出现在炎黄子孙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将朱砂红称为中国红、视为吉祥的标志等。 据此得知,很久以前朱砂就被广泛使用。 华夏先民将朱砂红视为生命的元素,是先人的永生、种族的繁荣、精力旺盛的标志,也是用来辟邪驱害的利器。

三、古玉朱砂沁的形成 自夏以来,我国中原地区的原始社会率先解体,第一个以国家为形式的政权机构开始形成, 其他地区的人们也随同夏王朝的中原人逐步跨进了文明社会的门槛。

从此, 阶级正式产生, 社会被划分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社会财富逐渐高度集中在王公贵族、高级官员和部族首领等一小部分人手中。 他们视死若生、丧葬渐奢,衣食住行、金银珠玉等无所不有。 当他们的墓室、棺椁安好无损时, 其所佩戴或殓葬的玉器亦受损较小或不太受到浸蚀。 但是一般古墓遗址,毫不受自然或人为因素损害的几乎绝无仅有。

当墓室坍塌、棺椁受损后,其所佩戴或殓葬的玉器一般都会受损或受到浸蚀,可是玉器因材质不同、硬度有别、 所处的位置各异和入葬前后受损的情况又各不相同以及各墓葬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温度、土壤植被、水利环境等,都相差甚远,所以受到的浸蚀也各不相同,故有“古玉无常”之说。 由于玉器在墓葬遗址中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真空状态或被水土等物掩埋和浸蚀,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或硬度渐软、或被土碱馊空、或浸变成与玉器本身材质不同的沁色等。 一般情况下,用和田玉、昆仑玉、河磨玉、玛瑙、水晶、翡翠等硬度较高材质制作的玉器,则相对不容易被浸蚀;而用蛇纹玉、绿松石、汉白玉、石英石、白云石、水含石及其他地方软玉等硬度较低材质制作的玉器, 则相对受浸蚀较重。 王公贵族、高级官员和部族首领及其家人配戴或殓葬的玉器,一般是由硬度较高的材质制作的玉器,相对不易被浸蚀;用硬度较低材质制作的玉器,则受浸蚀较重。 但是,玉器受损有裂痕者、材质较软者、土碱馊空者等在水土等物的长期浸泡或掩埋下,更易受到浸蚀、形成各种沁色,则是普遍现象。

除了上述原因外,玉器受浸蚀的轻重,主要取决于水的因素:南方多雨,故玉器多受浸蚀较重;北方干燥,则玉器多受浸蚀较轻。 在古代,朱砂很稀有,采挖也很艰辛,贵比黄金。 当朱砂在墓葬遗址中被大量使用时, 就决定了它是为统治阶级享有的,不是一般贫民百姓所能使用。 被埋葬的王公贵族、高级官员和部族首领及其家人,多在棺底铺撒朱砂或者在棺椁涂抹朱砂,有的则周身遍施朱砂,厚达好几厘米,十分奢侈。 墓葬遗址中使用的朱砂, 自夏王朝的建立也逐渐发生变化,即夏以前多使用粗朱砂,夏以来多使用精朱砂,处于统治阶级上层的王公贵族、高级官员和部族首领及其家人多使用精朱砂,而处于统治阶级中下层的贵族、中级官员和部族上层人物及其家人则多使用粗朱砂。 而非出产朱砂的地区,也常夹杂使用粗朱砂。 此后,该风气愈演愈烈,至汉代达到鼎盛。 后因曹操父子的倡导力行及其他原因,才逐渐改变了厚葬的奢风。 朱砂被铺撒在地下墓葬遗址中, 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的真空状态下,就会发生分解,水银就会和朱砂等物质分离,形成水银和朱砂硫化物。 水银随后就会流失沉淀到他处或被蒸发, 而朱砂硫化物则相融于土壤中或玉器等物上。 当墓葬遗址发生渗、漏水时,朱砂也就一并融入渗、漏积水之中,那些受损有裂痕、材质较软、土碱馊空的玉器,也就会被朱砂水浸蚀,形成朱砂红沁(如山西省洪洞县凝堡西周墓地出土的鸮形玉佩), 严重者形成朱砂红满沁(如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春秋晚期赵卿墓出土的玉环);如若还有部分未流失蒸发掉的水银时, 那些玉器就会被朱砂与水银等物共同侵蚀、形成朱砂红黑沁 (红黑色伴存,如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春秋晚期赵卿墓出土的玉环);如若水银未流失蒸发掉时,那些玉器就会被水银朱砂共同浸蚀、形成水银沁(褐色, 如湖北省当阳市前春春秋 3 号墓出土的虎形玉佩);如若水银流动自聚一处且未蒸发掉时, 那些玉器就会被水银浸蚀、形成水银通沁、黑中发褐的“黑漆古”(如黑龙江省绥滨县中兴金代墓出土的鱼形佩,似用黑漆涂成,表面一层漆光闪亮。 在高倍放大镜下,可隐见已浸变的深褐色玉质); 而那些用硬度较高材质制作且完整的玉器,则相对而言不容易被浸蚀或不太受浸蚀, 故亦少有上述朱砂之沁色。

当墓葬遗址发生严重渗漏水现象时,被铺撒的朱砂溶入到大量渗漏积水之中也就显得微不足道, 而主要被水土等物浸蚀、形成水土等沁,不易形成以朱砂为主的上述沁色。

古玉朱砂沁是否存在, 自宋以来至今的玉器做旧仿古,就已经明确告诉了我们这是不争的事实。 玉器做旧仿朱砂沁,其实就是将玉器置于高温高压状态下,再使用不同的方法将朱砂涂抹涂染上去。 而朱砂既然作为颜料的一种可以相溶于水, 就可以在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真空状态下的墓葬遗址中、在条件成熟下,浸入玉器,形成上述各种朱砂之沁色。

相关阅读

  • 湖北利川:一份来自杭州萧山区的神秘礼物

  • 12月23日,团堡镇朱砂民族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收到了一份神秘礼物。原来,这是一份来自杭州萧山区的包裹,萧山区高桥小学108班的孩子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打开家
  • 1分25秒破亿!南企“双11”破亿速度再刷新

  • 2022年“双11”南海电商热度持续作为制造业大区,南海区内集聚了众多大大小小的电商卖家,不少品牌表现亮眼。林氏家居在“开战”两个半小时内就完成去年同
  • 鸟兽形玉器带你读懂古人“和合”思想

  •   憨憨的脑袋,翘起的耳朵,嘴部清晰可见的獠牙,这就是距今四五千年的红山文化中最为典型的玉器——玉熊龙,它是辽宁省博物馆的馆标。这只通体呈白色的玉熊
  • 广西百色:开笔启蒙 礼润童心

  • 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开笔启蒙9月27日,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龙景第三小学为一年级学生举办了“开笔启蒙 礼润童心”的开笔礼仪式。 活动现场,“朱砂启智”“

热门文章

  • 三国真相:赵云其实不算是蜀国的五虎上将!

  •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
  • 来了解一下8个常见的日本姓氏背后的涵义吧!

  • 姓氏在日本文化里是十分独特而有趣的一部分。你知道日本常见的大众姓氏其实是19世纪后期才陆续出现的吗?另外这些姓氏的背后都透露出日本文化中宗教和社会层面的影响。 如果

最新文章

  • 暖心托管 爱心陪伴:云帆小学有心了!

  • 疫情无情人有情,寒假托管暖人心。根据杭州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优化调整我市中小学期末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的通知》“在符合校园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允许有需要的学生到校自习,由学
  • 尼日利亚南部一火车站遇袭多人遭绑架

  •   新华社阿布贾1月8日电(记者郭骏)尼日利亚官员8日证实,一伙武装分子7日晚袭击了尼南部埃多州一个火车站,绑架了32名候车乘客。  埃多州政府发言人8日在埃多州首府贝宁城举
  • 细数赤坎华侨古镇风流人物 爱国爱乡底色浓

  • 赤坎华侨古镇一角。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赤坎,一座百年华侨古镇,文化昌盛,人才辈出。这里有心系桑梓的爱国华侨,有奋身救国的革命志士,有心怀家国的名人画家,他们在政界、商界、文艺界
  • 高原重升烟火气

  • 周末,记者走进位于西藏拉萨市城关区的万达广场三楼,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味儿;万达影城售票大厅滚动播放着《阿凡达2》的场次,前来观影的人正有序进入;各种服饰专卖店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