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意孤独: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凭借自己卓越的文学才华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和提拔,逐渐步入了自己的仕途。风华正茂的他希望以履行言官的职责来报答皇帝的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且写大量的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踌躇满志的他希望用这些来观察社会的阴暗面并指出相应的弊端,甚至到了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的地步。

白居易上书提出的建议大多受到接纳,但是他说话的直接和率真,甚至都使得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幸好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他的这种积极和热心令人佩服,但是在当时精于政治手腕的人看来是缺乏政治智慧的。

后来发生了一个有巨大影响的事件——当时的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这在当时的朝廷和社会上都引起了轩然大波。积极的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却被认为是越职言事。这使得之前对朝廷事务过于积极的白居易受到了打击。后来白居易又遭到了恶毒的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写过有“赏花”及“新井”字样的诗,在名教礼仪上是说不过去的。之前已经对白居易有所不满的唐宪宗也没有给他说话,最终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一事件对白居易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打击,从他这一时期的《长恨歌》中“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等语句就能看出来。

到了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的春天,已经四十八岁的白居易终于结束了四个年头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的生涯,赴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随后他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途经岳州(今湖南岳阳)时,登上洞庭湖畔的岳阳楼,眺望那烟波浩渺、优美如画的无边春景,挥笔写下了下面这首《题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唐 白居易 《题岳阳楼》

刚一开篇,白居易就集中自己的笔墨来写洞庭湖的烟波浩渺。前两句“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大笔勾勒洞庭湖的浩大,其中“漫漫”一词将洞庭湖的浩渺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三四两句“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对洞庭湖的广阔作了进一步的描绘:春天,草木的绿色与远处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中的红波交相辉映,红波近处,似乎就是国都长安了。这一句对仗工整,精巧细腻,表现了洞庭湖周围景色的怡人美好。诗人眺望夕阳映照下的洞庭湖景色,不由想起了国都长安,其实这里暗用了晋明帝(司马绍)“日远长安近”的典故。

接着五六两句“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用“猿啼”、“雁渡”抒发诗人的漂泊流离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呼应。并这里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绘了这样独特的景色:岸边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哭得凄惨,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浩渺无边的湖上横空飞过还有许多困难。诗的最后两句“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赏,这样贵人们也许可以体会到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含蓄地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白居易在这首诗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在描绘优美动人的景色的同时,也透过“独”、“苦”、“难”、“唯堪”等字眼,向读者展示了自己落寞愁苦的内心独白。

文|青舟(三度平台签约作者)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