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夜读|一生心事醉吟中

文 | 烟雨客

宋代词人晁补之,是一位才华横溢,进士及第,又最终选择归隐的才子。他的诗词中有对人生的哲思,对官场的厌倦,对妻子的深情,也有对歌伎的赞美,把林林总总琐碎不堪的种种,留在永恒的文字之中。

他晚年筑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唯有归来,才可心安。

虞美人·江南载酒平生事

江南载酒平生事。游宦如萍寄。

蓬山归路傍银台。

还是扬州一梦、却惊回。

年年后土春来早。不负金尊倒。

明年珠履赏春时。

应寄琼花一朵、慰相思。

载酒江南,看着游人如织,却无知音可说。想起知交故旧,待到来年,应该寄琼花一朵,聊解相思。

临江仙·十岁儿曹同砚席

十岁儿曹同砚席,华裾织翠如葱。

一生心事醉吟中。

相逢俱白首,无语对西风。

莫道樽前情调减,衰颜得酒能红。

可怜此会意无穷。

夜阑人总睡,独绕菊花丛。

看着十岁的儿孙,在舞文弄墨,忽然想起自己的一生,所有心事,都在酒中,都在文字里了。眼前的热闹,无法消减内心的寂寥,等到夜阑人静,也只是自己一个人在花丛踱步。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山东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

有评价说,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

其实,很难说积极消极,对人生而言,一时的情绪抒发是自然的,只要是内心所想,有人共鸣,就足够了。

蓦山溪·兰台仙史

兰台仙史,好在多情否。

不寄一行书,过西风、飞鸿去後。

功名心事,千载与君同,

只狂饮,只狂吟,绿鬓殊非旧。

山歌村馆,愁醉浔阳叟。

且借两州春,看一曲、樽前舞袖。

古来毕竟,何处是功名,

不同饮,不同吟,也劝时开口。

词人问,何处是功名?功名早已成为了幻梦。他只愿与知音同饮同吟,在春色中,看红楼歌舞,叹古今如梦。

晁补之的一生是个传奇。他生性聪敏,有很强的记忆力,刚懂事就会写文章,王安国一见到他就感到很惊奇。十七岁那年,父亲到杭州做官,他随同前往,荟萃钱塘山川风景人物之秀,写成《七述》一书,带去见杭州的通判苏轼。苏轼原先也想有所感赋,读了他的书赞叹说:“我可以搁笔了!”苏轼又称赞他的文章写得博雅隽永瑰伟很有说服力,超过一般人甚远,以后一定会显名于世。

26岁那年,晁补之考中进士,参加了开封府考试和礼部别院的考试,他都是第一名。宋神宗看了他的文章后说:“这是深于经术的,可以革除现在的浮藻风气。”

带着皇上的寄托,他成为北京国子监教授。后提拔为秘书省正字,又迁校书郎。公元1090年,晁补之终因校书郎官奉微薄,不足赡养,乃乞补外官,得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

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之罪,被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到贬所不久,又以岳父杜纯弟杜纮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公事,为避亲嫌,改差通判亳州(今安徽亳州)。

宋徽宗即位,皇太后听政,复用元祐党人。晁补之得遇赦,又召为著作佐郎。后来,党论之祸起,他为谏官管师仁所弹劾,出知河中府,他在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受到民众爱戴。但很快又被徙任湖州、密州和果州。

大观二年(公元1180年),政局渐有缓和,晁补之先是改提西京崇福宫,又改提举南京鸿庆宫。最后朝廷令他回家,他修筑了一座归来园以自娱,自号归来子,忘情于仕途。

点绛唇

回雁风微,养花浓淡天容好。

似春知道。吉梦佳辰到。

共乐春台,携手蓬莱小。

同倾祷。愿春不老。岁岁寻芳草。

这美好的天气,似乎也知道今天是个好日子。这是晁补之写给妻子生日的一首词。他愿意陪伴着妻子,岁岁年年,荣华不老。

人生的起起落落,在晁补之短暂的一生中,经历得太多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华,难免会被后来的随遇而安所取代。

赠许体之

楼下无心卧许公,求田已约暮年同。

诗来正值花如雪,心事春风浩荡中。

一首赠人的小诗,在花如雪的春天写就。词人心事浩荡,也只有知己能懂……

下水船

上客骊驹系。惊唤银屏睡起。

困倚妆台,盈盈正解罗结。

凤钗垂,缭绕金盘玉指。

巫山一段云委。

半窥镜、向我横秋水。

斜颔花枝交镜里。

淡拂铅华,匆匆自整罗绮。敛眉翠。

虽有愔愔密意,空作江边解佩。

这是词人写给友人妻子的,这对夫妻的缠绵,尤其是女子的美艳,让词人心生爱慕。发乎情止乎礼,这份爱慕依然是美好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