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之笔 神妙之作

诗文辞赋书画全精的清代文学家、更是位著名书画评论家的秦祖永,在其名著《桐阴论画》中,将其亲自观察过目的明季和清同治间的120位画家和作品,严格按照画坛传统六法和画家的真实艺术造诣及影响,一一予以评判,把画家分为“大家”、“名家”两类,各自作品则分别列入神、妙、逸、能四品。画坛公认秦祖永的评判是“识高论卓”,说《桐阴论画》是“选择既精,校衡又确”、“适如其分”、“足为后学画者之津梁”之著。神品既是画作最高品级,故亦最受人们推崇和景仰。

下面我们就来对明清之际的画坛名家祁豸佳的三件神品之作,予以一一赏析和浅识。

祁豸佳,一名祁荐佳,字止祥,号雪瓢,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生,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卒,享年九十岁,为画坛少见的高寿画家。明天启七年(1627)三十四岁中举,官职为吏部司务。明代司务,是掌衙署内部杂物的正八品官。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其抱着国破的悲愤心情,誓不与清合作,再不仕,隐于故乡,靠卖画为生。一生工书、善绘画、精篆刻。书法董文敏(其昌),书坛评其“不在董文敏下”;画学沈石田(沈周),画坛云其“承石田翁,所得最多”,并说“其画则入荆、关之室”。尤擅山水,气势磅礴,笔力挺拔,兼擅花卉,亦多逸致。所谓“荆、关”,指的是五代两位山水画大家。“荆”是荆浩(字浩然),画坛评荆浩成就是“启发唐人所未启发、完成唐人所未完成者”的大师,并有《山水决》名著传世,五代及以后,师其笔法者众多;“关”是指关仝,荆浩弟子,又有出蓝之美,论者评其画是“笔愈简而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画风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能“入荆、关之室”,说明祁豸佳艺术造诣的高超和作品的精湛。祁豸佳还是位精通音律、琴、棋、百戏的“奇异之人”。

先赏祁豸佳的《仿北苑溪亭图》(图1),此为绫本,水墨山水画,纵135.5厘米,横43.5厘米。所仿的北苑,即北宋时期的画坛大师董源(一作元),因其在五代南唐政权任过北苑副使,故有此称。画坛称其与李成、范宽为宋代山水画的“三大家”,并赞云“三家鼎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山水之格法始备”。宋代文坛大家米芾的《画史》评论道:“董源平淡天真,唐无此品……遗世神品,格高无此也。”祁豸佳深晓此诸多卓论,故抱有崇敬之意,仿“北苑”之作。

整个画面平远布局。远方云雾晦明,峰峦出没,岚气郁苍,气势磅礴,近处则是岭丘叠石,松林青翠,众树抽芽,野草丛生,百花似锦。溪水绕岭,溪上架有诸木从水底撑起的高高桥梁,桥下溪中水石散落,芦狄正发新芽,丘岸有一水榭之亭,亭下全是木桩,将亭支撑于水面之上,江南俗称这种建筑为“千条腿”。亭中一老者,双臂伏在亭边木板,身向前倾,双目凝视溪岸与水中,神情显得闲逸恬淡、悠然自得。溪中一肩挂竿笠的牧童,正牵着水牛在沐浴,显足愉悦精神。整个画境呈现出一派天真、生动、自然的江南春景。可谓是祁豸佳对家乡春天景象的自然写真。画面左上端,有画家的草体款:“癸卯年春日仿北苑溪亭笔意,祁豸佳。”下钤“祁荐佳印”白文印,“止祥”朱文印。

祁豸佳人生中的“癸卯年”年,有二:一是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一时清康熙二年(1663)。前一个癸卯年,画家仅是一个十岁的玩童,绘不出如此美妙的神品之作。唯当后一个癸卯年,足可知此乃祁豸佳古稀之岁之作。

次赏祁豸佳的《山水图》,此为扇面山水画,金笺本水墨。纵17厘米,横51厘米。远山高耸,有诸峰于云雾中出没,显得缥缈而遥远,峰体之上,均有稀疏的浓墨点染,给人远望之,于荒黄之中呈现出青绿之色。近岭之上,青松挺拔,灌木葱茏,繁花吐蕊,野草兴盛,洲渚广铺,村舍隐现。一切沉浸在自然界的和谐、安详、宁静之中,与前一幅《仿北苑溪亭图》相较,此画显得粗放、简逸,但依然保持着不装巧趣、皆得天真的笔意,一派江南早春时节的真山真水面貌。

扇面的左上方端,有画家草书款,署“丙春春日写,祁豸佳。”钤有“豸佳”两字朱文印。这个丙春年应是顺治十三年(1656),为祁豸佳六十三岁的作品。此画呈现的虽然是江南早春时节的真山真水,却寓示着清王朝当时的政治局势与社会环境。再前进四年,就是历史上称誉的“康乾盛世”之始,可窥探出当时的祁豸佳已预见到清王朝兴盛期的到来。

此扇面《山水图》,现为广东深圳市博物馆所藏的精华之文物。

最后赏祁豸佳的《仿董源山水图》。此幅乃绢本水墨山水图。画面纵125.5厘米,横46厘米。平远布局,远方层峦叠嶂,极远的峰峦,在云雾间时隐时现。丰厚雄健的主峰,自山脚自顶巅,层层青松点翠,灌木簇拥,丛草葱茏,展现出江南自然界生态的强大生命力。近处,水域辽阔,低岭苍翠,健松直向天际,群花争艳,村舍数落,正面临水之处,前后建有三座水榭式的亭形草屋,屋顶形象各有不同,有圆形大屋顶、有三角形的三面顶、有缓坡形的两面顶。伸入水域的江南“千条腿”建筑的亭屋之内,有两人坐凳相对谈天,大抵既是观天光水色,又在听泉鸣风声,此真山真水的意境风韵,真可谓令人深思遐想、心旷神怡也。

画面右上角,钤有“黄中立印”等两枚鉴藏印,其实此画的最终私人收藏家,乃歙县人,清末翰林院编修许承尧(字际唐,一作霁塘,号疑庵)。故此画侧原有裱制许氏楷书抄录祁豸佳诗一首:“宋长白《柳亭诗话》录止祥诗云:‘青山白社萝归期,可但前身是画师。记得西冷风雨夜,真堪园取大苏诗。’风味绝佳。乙亥春许芚记”。钤朱文“疑庵”印。1957年起,由安徽省博物馆珍藏。鉴于此画构图简逸雅趣、意境沉郁苍浑、笔墨隽秀淹润,1985年经全国馆藏古代字画鉴定组鉴定,评定此画为一级文物。

赏析祁豸佳此三幅山水画,其中两幅是仿董源的笔意而为,其实,祁豸佳康熙元年(1662)还有仿《董源溪桥图》等等,足见他对宋代山水画大师董源的景仰和纯意师法。仿董源的艺术实践,也更推进了他的作品的后世影响力和感染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