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罕见的宋代王府图书典籍鉴藏印

一、有关“邸”的文字解释及在宋代的适用

此“濮邸德茂图籍”印,边4.5厘米,呈正方形,台厚1.1厘米,通高3.2厘米。钮身近矩形,顶稍显弧状,有一“上”字,穿孔位于钮底。外表沧桑乌黑,传世使用痕迹明显。印文“濮邸”是印主真实身份宋代濮王府的代称,“德茂”是对印主道德美盛、德行高尚的褒扬之辞。

《说文解字注》:邸,屬國舍也。顏注曰,郡國朝宿之舍在京師者率名邸。邸,至也。言所歸至也。宋代《天圣营缮令》对官邸制度确立了最主要的原则,如对官邸、民舍的正名:执政与亲王的官邸才能称府,其余官邸称宅,庶民曰家,对宋以后的影响较大。上海博物馆孙慰祖《唐宋元私印押记》一书收录有“南阳东宅印信、正陵洪卿宅记”印迹。近见一宋印,3.9厘米见方,高3.3厘米,印文“南阳家记”。另据报道,明代李廷相官至户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加太子宾客。嘉靖十八年致仕归乡,在数方鉴藏印里,有一方“濮阳李廷相家图籍”印,应是入仕前或致仕后的鉴藏印。从而印证了《天圣营缮令》对官府、民舍的正名“府、宅、家”称谓,从宋延续到明亦是如此。

二、有关《宋史》对亲王府邸的代称

《宋史》本纪卷十三:“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讳曙,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 母曰仙游县君任氏。明道元年正月三日生于宣平坊第。初,王梦两龙与日并堕,以衣承之。及帝生,赤光满室,或见黄龙游光中。四岁,仁宗养于内。宝元二年,豫王生,乃归濮邸。”据此可知,英宗赵曙本为濮王赵允让之子,四岁过继仁宗为子。仁宗子豫王出生,赵曙仍回濮王府邸。豫王早夭,后赵曙继位是为英宗。

《宋史·杨砺传》:“杨砺,字汝砺,京兆鄮人。曾祖守信,唐山南西道节度、同平章事,本宦官复恭假子也。祖知礼,后唐均州刺史。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迁库部,充记室参军,赐金紫。”

《宋史·后妃传》:“韦贤妃,开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宫,为侍御。崇宁末,封平昌郡君。大观初,进婕妤,累迁婉容。高宗在康邸出使,进封龙德宫贤妃。”

《宋史》杨砺传中的“端拱初,真宗在襄邸”,表真宗为襄王时的亲王府称“襄邸”;后妃传中的“高宗在康邸出使”,指高宗为康王时的亲王府称“康邸”。

综上可知宋代亲王与府邸的代称关系为:“某王=某邸=某王府”。

三、有关《宋史》之外史书对濮王府邸亦称“濮邸”

《萍洲可谈》(宋·朱彧)卷一:“本朝置大宗正寺治宗室,濮邸最亲,嗣王最贵,于属籍最尊,世世知大宗正事。”

《文献通考》(元·马瑞临)卷二百五十九·帝系考十:“大观二年正月,诏: 自我英宗起于濮邸,入继大统,濮王之后,于属虽亲,于服己远。”

《续资治通鉴》(清·毕沅)宋纪六十一:“后四岁,与帝同育于禁中,仁宗常谓太后,它日必以相配,太后许诺。 既长,出宫;庆历七年,归于濮邸,封京兆郡君,于是正位。”

可见: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无论是宋还是宋之后的史书, “濮邸”都是宋代濮王府邸专属之代称。

四、濮王府是宋代最具使用“图籍”印的王府

有关“图籍”的一般解释:1、图簿,地图和户籍册,指疆土和人口。2、图书,文籍、典籍。

有宋一代在亲王中先后设立了“嗣濮王、嗣秀王、嗣荣王、嗣沂王”,濮王为四大嗣王之首,而“世世知大宗正事”。宋朝大宗正司创置于仁宗时期,以皇兄赵允让宁江军节度使濮王首任知大宗正事,是管理皇室、亲族内部事务的中央行政部门。掌纠合宗室外族属而训之以德行、道艺,接受其词论而纠正其违失,以及管理宗室的人员、身份、属籍、帝王陵寝及其祭祀等。将国事、家事有效的分离,是我国古代政治的一大进步。

宋代的图书文化与绘画艺术处于历史巅峰,有三位嗣濮王在这方面颇有建树。据《宋史》有关记载:赵宗晟,赵允让之子。绍圣元年六月,以武安军节度使判大宗正事,加检校司徒嗣濮王。宗晟好古学,藏书数万卷,仁宗嘉之,益以国子监书;赵宗绰,宗晟之弟,早年与英宗同学于官邸。官至河阳三城节度使,检校司徒嗣濮王。据南宋洪迈《容斋四笔》载有:“宗绰蓄书七万卷。……三馆秘府所未有也,盛哉!” 为两宋宗室藏书之最;赵宗汉,赵允让之子,英宗幼弟也。元符初,以彰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空嗣濮王,判大宗正事,宗汉善画,当作《八雁图》,人称其工。《宣和画谱》记载赵宗汉画作“今御府所藏八:水墨荷莲图一, 水墨蓼花图一,荣荷小景图一 ,荣荷宿雁图一,水荭芦雁图二 ,聚沙宿雁图二。”

如是,濮王府无论是管理皇室宗族事务,还是藏书绘画或鉴画,而使用图籍印都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对“濮邸德茂图籍”印的考证结论

综上述文献史实记载到濮王府管理皇室宗族的职能,与其在藏书、绘画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及从此印的篆文、形制、钮式等特征,与已发现和报道过的宋代图书、图籍印比较,都有时风近同关系。自然可以得出如此结论:“濮邸德茂图籍”印当为宋代濮王府用印。

唐宋元时期的王府图书图籍印,之前未见任何报道。此印的出现既填补了空白,也提供了印学研究的新资料,实为珍稀可宝之。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