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习俗中,新娘的“嫁妆”是非常有讲究的

现如今的年轻朋友们在结婚时虽然各种礼仪也不少,却不知道在旧时候不论红白喜事、婚丧嫁娶都有一套说法,就拿姑娘出嫁时的嫁妆来说吧,就有很多讲究。

嫁妆,也称为“妆奁”,是娘家在女儿即将出嫁时赠送的钱财物品等。嫁妆既是考虑到礼仪性,更是考虑到日后的实用性。在老北京,妆奁包括添箱、送妆,之后便是聘女,即男方迎娶女孩儿。一些有钱有实力的人家,一般是按礼仪程序,要设酒筵招待亲友一天至五天不等,而为女孩儿备办的嫁妆则被视作门第的标志。

而不论是贫是富,一般都要给女儿准备好“子孙盆”,所谓子孙盆即是木制的大澡盆、洗衣盆以及尿盆,这三者合为一套,通称子孙盆。女人出嫁三宗宝就包括子孙盆,其他两件为长命灯和夜净儿。

女孩儿的嫁妆中还包括“子孙箱”,里面放着自己平日喜爱的物件和储蓄下的钱,而“子孙箱”正是希望匣子里的钱能如同人繁衍子孙一样,越积越多,这也是在提醒女孩儿过日子要节省。

在有钱的富户人家所陪送的妆奁中,还包括各种化妆品、金银饰物、字画古玩等,不过就是不能陪送剪刀。因为在给新人的妆奁中陪送剪刀就代表着“分离、分开”,这是十分不吉利的。听说在道光年间,就有这么一件事,是因为一把剪子引起了无数怨恨。

道光年间的京城一富商大户人家的小姐王氏被聘于李姓高官人家的公子,才子配佳人、富商配高官,这本是很体面的一桩婚事,可就是因为一把剪刀,这小夫妻俩别别扭扭了好久,最后还把王氏小姐给活活地气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氏是家中长女,不仅人生得俊俏,而且也颇通诗书,针织女红做得也好,不过由于是富户小姐,自然从小娇生惯养,脾气也就大了些。为了给女儿办个热闹体面的婚礼,王家上下一早就着手准备了,不论是木器家具还是各种摆设器物,必定都选用最上乘的,而给王氏准备的各种金银首饰、珠玉宝物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闪瞎了双眼”,而在陪嫁的妆奁中最为珍贵的就是一对翡翠如意,这对翡翠如意不仅做工精致,而且上面镶嵌着上等的红珊瑚、极品祖母绿,其余诸如红玛瑙、青金石、松石更是上佳的色泽。旧时高门大户嫁女儿都会陪送一对如意,取新人恩爱百年、吉祥如意。可是,不知道是谁一时疏忽,竟然将王氏平时做针线活儿时用的剪刀给包进了妆奁里,这事大家都不知道,——假如有人及时发现,也就不会引起后面那些不痛快的事了。

当择定吉日之后,便将妆奁等物送至李家去了。及至成亲之后,都没人发现妆奁中的一个包袱里还裹着把剪刀。一直过了几天之后,李家公子说自己的一件褂子不小心给刮了个口子,于是这王氏小姐就主动要为他缝补,也希望能显示一下自己的针线功夫,讨得公婆、丈夫的几句夸奖。于是她笑眯眯地请丈夫帮忙找来针线。李家公子也高兴地答应了,不想他针线没找着,倒是在王氏陪嫁的妆奁里发现了一把剪刀。

“你说,这是怎么回事?”李家公子气咻咻地说。

王氏见后也大吃一惊,按照旧时的惯例,送给女儿的陪嫁中是不能有剪刀的,王氏便说是当时家中忙乱,一时疏忽才放进去的。李家公子根本听不进去王氏的解释,反而嘲笑王氏一家连最起码的“规矩”都不懂。这王氏在家就被父母宠惯,自然不能忍受丈夫的嘲笑,于是两人就吵了起来。

一时间丫鬟、婆子都过来劝解。后来这事还惊动了李家全族,当然也惊动了王氏一家。双方家长互相指责对方的过错,险些还动起手来,本来好好的婚姻就这样给毁了。事后,王氏一家开始追究起这把剪刀究竟是谁偷摸放进王氏妆奁里的,可查来查去,也没有个结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王氏的父亲当年曾跟一个美丽的绣娘好过,后来王氏的父亲依靠绣娘提供的钱发家致富后就把她给抛弃了,这个绣娘因未婚先孕、有辱门风,不得不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正是用一把剪刀刺死自己的。

当然,这不过是民间的一个传说,而嫁闺女时,妆奁里不能放剪刀的习俗在很早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具体早到什么时候呢?这个就说不清了。不过,现在这个习俗基本没有了,女方别说置办嫁妆了,少给男方要点钱,那男方就算烧高香了。所以,偶然有带嫁妆过来的媳妇,别说嫁妆里有剪刀了,砍刀你也得接着不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