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偷袭珍珠港到底基于什么原因,他们真有把握打败美军?

日本为什么对珍珠港发起偷袭?难道日本对在一次作战行动中击败美军具有如此大的把握?恰恰相反,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原因正是美国和日本两国军事力量、特别是海军军力的巨大差距。虽然表面上,日本依仗自己的陆军、空军还有海军在亚洲范围内肆无忌惮地侵略他国领土,但是在当时,日本的军事力量相对于美国还差得远。

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统治阶层一直在企图在亚洲建立霸权的“大亚细亚派”和寄希望于海上殖民扩张的“太平洋派”之间的争执,到二战前发展为以侵占中国和西伯利亚为目标、以苏联为假想敌的“北进派”以及以侵占东南亚和大洋洲为目标、以美国为假想敌的“南进派”,两大派别与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海军与陆军之争关系甚大。

毋庸置疑,这种“陆海之争”严重消耗了日本本不算特别殷实的国力,日本海军能获得多少资源可想而知。雪上加霜的是,在1922年的《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五国公约”)中,在主力舰(战列舰)总吨位问题上规定美国为52.5万吨、日本为31.5万吨,虽然在条约签署当时对日本来说这是巨大的进步(终于获得了主力舰吨位达到美国60%的“资格”),但在“五国公约”被打破、美日矛盾逐渐显现后,自条约时代遗留的问题难免对日本海军产生束缚。上述问题的出现、再加上日本的工业水平和规模本来就不如美国,结果导致日本就算卯足了劲扩充海军,到二战爆发前规模也不过是美国海军的70%。

另一方面,1939年诺门罕战役的失败、以及东亚未能实现“速战速决”的目的,导致“北进派”的战略受阻、“南进派”南下侵略东南亚的企图开始施行,但这又不免侵犯美、英、荷等国的利益,结果致使1941年中旬美国断绝对日本出口高辛烷石油,导致日本出现“油荒”、维持侵略战争的能力吃紧。

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日本铤而走险对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起袭击,并取得了一定成功、大幅削弱了当时美国海军对日本海军的优势。但即便是在日本海军内部,对于偷袭珍珠港取得的效果也并非完全乐观。偷袭珍珠港的策划者山本五十六本人就认为,偷袭的成功仅能带来一年左右的优势,事实也证明山本的判断是正确的——仅仅半年之后,美国海军与日本海军在中途岛发生大规模海战,结果以美国海军的完全胜利告终,日本海军则就此走上下坡路。可以说,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偶然色彩。而日本海军从珍珠港事件起走上的道路则证明,一两次战术上的成功并不能完全主导战争全局,只有强大的综合实力才是获胜的保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