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被误解的男主角,被读者骂恶心、渣男,金庸:你们没读懂!

金庸笔下的十四部小说,第一部《书剑恩仇录》以清朝背景为开端,最后一部《鹿鼎记》也已清朝为结尾,这看似“巧合”,却是金庸有意为之。

这两本书的评价,也是两个极端。

鹿鼎记被许多人称为金庸最好的小说,几乎被捧上神坛;而书剑恩仇录却被书迷们一致吐槽。连带陈家洛这个主角,也往往被冠以“恶心、渣男”等词。

有人说金庸在塑造陈家洛这个角色的时候“用力过猛”,想把万千宠爱都集于他一身,所以才导致了他各方面都近乎完美,却不讨喜的性格。

这样的理解不无道理,但还是过于片面了。结合金庸的所有作品,一路看下来,才能真正的读懂陈家洛这个角色。

其实金庸从来都没变过,从开始到最后都在试图讲一个道理——儒家的尴尬。

陈家洛,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主角,他出身世家、饱读诗书、得拜名师、武功高强,但却最终无论在江湖还是情场,却都以悲剧收场。

究其一生,应了一句评语“百无一用是书生”。

陈家洛不仅是书生,还是君子。

正如乾隆送他的玉佩上所写:“强极则辱,情深不寿,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所以陈家洛处处受挫。

面对张召重,他讲究仁义,不能以多欺少,要讲江湖规矩。所以一次次放虎归山,明明占尽上风却拿张召重这个反派没有办法。

面对亲哥哥乾隆,他又讲究忠孝,所以处处忍让,最后连香香公主也牺牲进去。反观乾隆,盟约随时可以缔结也随时可以撕毁,亲情爱情友情都可以作为筹码交易,这才是深谙厚黑之道的政治人物。

让陈家洛这样一个书生君子,走进人吃人的江湖和官场,犹如逼着贾宝玉上梁山,安能有好下场?

金庸第一本小说,就写出了儒家的尴尬,读书人的困境。

陈家洛这样一个饱受儒家文化浸润的读书人,他也有着读书人特有的软弱。

这是金庸的一次尝试,写出传统伦理纲常对人的桎梏。但在那时,他的笔力还略有不足。

直到鹿鼎记,用陈近南和韦小宝一正一反,才真的将传统儒家伦理体系的困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从这样看,选择鹿鼎记作为封笔之作,对金庸来说或许正是一种圆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