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为何有一座太监陵墓?这名叫王承恩的秉笔太监有何故事?

近日有网友提问:在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这名叫王承恩的太监到底做出了什么事情,才被允许陪葬在皇帝的陵园之中?

1、被文武百官抛弃的崇祯

如果要评最勤奋的皇帝,崇祯无疑会上榜。如果要评最被文武百官厌恶的皇帝,崇祯无疑也会上榜。《明史》载:崇祯十七年正月二十八日,面临即将兵临北京城下的李自成,崇祯下诏让天下之兵入京勤王。直到三月五日,仍无兵而来。

崇祯只好封吴三桂、左良玉、唐通、黄得功为伯爵,于次日再次下诏,征各镇官兵火速救援。三月七日,总兵官唐通终于到了,崇祯命唐通和内臣杜之秩据守居庸关。3天后,等不来其他勤王之师的崇祯,只好让太监王承恩领着一群太监去守卫北京城。

被文武百官抛弃的崇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句话:文武百官已把崇祯抛弃。同样这批文武百官,在李自成坐上金銮殿后马上大献殷情。对此,献愍太子朱慈烺被活捉、押送到李自成面前时曾预言:“文武百官最无义,明日必至朝贺”。这个预言次日就兑现了——

史载,次日李自成早朝,前来朝贺者的原明朝官吏达1300余人。李自成感叹道:“这群人如此不义,天下怎会不乱?”而李自成下葬崇祯时,原明朝官吏哭拜者30人,拜而不哭者69人,其他人都“睥睨过之”,斜着眼睛、充满厌恶的走过去。

2、随崇祯赴死者只有一名太监

崇祯在歪脖子树上吊死后,与他共同赴死者只有一名太监——王承恩。《明史》载,王承恩入宫后的师傅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总提督京营戎政曹化淳。随后,王承恩接替曹化淳,继任朱由检的司礼监秉笔太监。

唐通、杜之秩投降,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王承恩总领京营的部队守卫。因士卒太少,只好征调太监充数。李自成派人进攻西直门、平则门(即阜成门)、德胜门。王承恩令人发炮攻击,连毙数人,“取得大胜”的太监们惊喜异常,忙给崇祯递送捷报。

随崇祯赴死者只有一名太监

崇祯下诏,召见了王承恩,让他调集更多太监,计划率领太监军队御驾亲征。但当晚,北京内城失陷,天蒙蒙亮时崇祯吊死,王承恩也在一处亭子里上吊陪死。所谓“守国门、死社稷”的大明天子,只能感化一名太监共同殉国,事实就是如此残酷。

3、殉国赴死的太监不只有王承恩

崇祯死前和死后,出现令人难解的现象:文武百官漠然不救崇祯,明朝亡国后又争相向李自成朝贺、争宠,以王承恩为代表的数名太监却争相殉国赴死。

《明史》载,山东人方正化,任崇祯的司礼监太监,曾于崇祯十五年,在保定军中出任监军,立有保全城池之功。李自成围困北京城后,崇祯让他镇守城池,方正化叩头推辞不去,崇祯不准。

方正化再次叩头说:“此行肯定无所作为,不过是以死报答主上恩德而已”,此话的潜台词是:现在大势已去,谁也无法挽救时局,守城之人只能尽职一死罢了。

殉国赴死的太监不只有王承恩

崇祯含泪派他赴死。方正化守城时,有兵士就战事来请示,他的回答总是“各位好自为之。”城池失陷,他击杀数十人,李自成的兵士问他:“你是谁?”他大声答:“我是总监方公!”后被乱刀砍死,随从太监也被杀死。

与方正化殉国赴死的太监还有:原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时明,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凤翔,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张国元等4人。南明建立后,曾建“旌忠祠”专门祭祀殉国赴死的太监,王承恩为正祀,方正化等人为附祀。

4、王承恩死后发生了什么

崇祯先吊死,王承恩后吊死。李自成进京询问后,得知崇祯已自缢于煤山,其部下就用两扇木门,抬着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送到魏国公牌坊下。

崇祯的衣襟里留有一封遗书:“我因无德,触犯上天震怒,降下了这场灾难,这都是文武大臣害了我。我死后无颜地下见列祖列宗,因此去掉冠帽,用头发盖住面部。任凭你们分裂身体,但不要伤害百姓一人。”

李自成的部下给太监二贯钱,到街上买来柳木棺,用土块垫起来,停放在东华门外的施茶庵里。有两个僧人诵经超度,四五个老太监守灵,“王太监极薄一棺,亦在其旁”,王承恩也安放在一口薄木棺材里,放在崇祯棺木的旁边。

王承恩死后发生了什么

原明朝文武百官都不敢哭灵,只有襄城伯李国祯和兵部郎成德、主事刘养贞抚棺大哭。李国祯哭着求其他大臣,一起上书请求以帝礼安葬崇祯。李自成回答,你们这些人多半是沽名钓誉,根本毫无诚心,撕碎书信扔出大殿来。

李国祯等大臣再次哭诉请求,最终青衣使者手持红笔批注的书信出来,宣读对崇祯以皇帝之礼安葬,但是祭礼享受王侯的规格……崇祯十七年四月四日,崇祯帝与周皇后被安葬在昌平田贵妃的墓穴中。

大清立国后王承恩得谥号“忠愍”,修建了占地60亩的祠堂,立碑表彰他的忠诚,并在崇祯陵帝修建了王承恩陵。

清朝用一名太监长久陪伴崇祯,也许是对明朝末年文武百官的一种嘲讽,也许是在回应崇祯临死前的另一句遗言:文官不合心,武官不用命。文武可杀,百姓不可杀。

图据网络,文为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