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知道兰亭序下落的老人,如今将所有秘密付诸一炬

《兰亭序》唐代冯承素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雅士聚于山阴兰亭,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当日所作37首诗被汇编成集,王羲之酒意正浓提笔作序,写就冠绝千古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洋洋洒洒28行,共324字。文章寓意高远,兰亭幽静雅致的自然环境、朋友相聚的愉快心情、知足常乐的美好情怀尽在其中。特别是通篇有20多个“之”字写得精美绝伦、千姿百态,竟然无一雷同。后来王羲之又试着多次复写《兰亭序》,但遗憾的是,他再也写不出那样千姿百态的字了。

现藏日本的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残本

最后,王羲之终于明白,《兰亭序》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也是他这一生中唯一的不可再现的作品。王羲之非常珍惜《兰亭序》,除了自己珍藏,还将它作为传家之宝留给了后世子孙。王羲之共有七子一女,但是他最后将《兰亭序》留给了谁来保管传承,却成了一个谜。直到智永阐师的出现,《兰亭序》才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智永阐师本姓王,是王羲之的第五子徽之之后。他少年出家,人称“永阐师”,曾闭门习书50年,是当时声名卓著的书法家。智永阐师临死前,将《兰亭序》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

故宫兰亭序

李世民酷爱名家墨宝,当他听说《兰亭序》的真迹就在一个叫做辩才的和尚手里,便屡次召见辩才,希望能看看真本。但是辩才和尚始终推说自己不知道真迹的下落。李世民派监察御史萧翼到辩才和尚所在的永欣寺出家,将藏在房梁上的《兰亭序》偷盗出来,就这样,《兰亭序》就到了李世民的手里。李世民十分珍爱《兰亭序》,长年惦念不已,到了临终的时候,实在无法割舍,就在遗诏中要求《兰亭序》陪葬。然而,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也喜爱书法,让《兰亭集序》这样的千古佳作深埋地底,实在有些不妥,于是将临摹《兰亭序》葬入其父陵墓,而真迹则随自己一起带入乾陵。

55岁的李大全是乾陵守护人,祖辈以看守乾陵为己任,更朝换代仍坚守不弃,蒙元入侵时,乾陵周边的李氏子孙,汇集两千人同蒙元大军周旋,蒙元城下盟誓,不取乾陵杯土,只求过境。李大全说,打他记事起,就听过守陵人的故事,而且绘画是乾陵守护人的必修课,用来记录乾陵地宫的布局,里面的隧道、墓道、前殿、中殿、配殿、后殿等,经过千年几十代人的传承,在纸上一目了然。李大爷反复念叨,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大概是最后一代守陵人,临终之前,我会将乾陵的秘密付诸一炬,绝不传给后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才能对得起祖先。据知情人介绍,3年前,来自山东的古玩商,提了5个麻布袋约五百万,请李大爷带路,并下跪磕头,咬破手指,立下血书:只要进入乾陵,追加5个麻布袋,找到兰亭序,追加5个麻布袋,安全离开陵墓,再追加10个麻布袋。 李大爷的老婆、四个女儿、四个女婿全部同意,但李大爷死活不松口,结果闹到妻离子散,断绝父女关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