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国 剖析刘备的大伪似真

三国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刘备了,作为一个草根创业领袖,多次的起起落落,终究还能成就一番帝业,差点一统江山(如果夷陵之战没有失败的话)。确实他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真的很少,但是对于刘备的功过,人品,数千年来褒贬不一,有的人对刘备顶礼膜拜,而有的人对他憎恶有加,那么小编眼中的刘备是怎么样的呢?

刘备

刘备是一个带着复杂面孔的人,这和他在乱世中求存的毅力有很大的关系,他仁慈,兵戈所到之处没有一处屠城,而且他善于教化,他懂得底层人民的疾苦,刘备到徐州上任一段时间,把政务治理的仅仅有条,当地乡绅上万民书要求曹操任刘备为徐州牧;刘备在荆州新野屯兵时最后被曹操追杀也不放弃老百姓,以至于两个妻子都因此而死掉了;夷陵之战是大到陆逊退无可退,守无可守的地步了才有了火烧联营的悲剧,而在这期间刘备打下的州县,他都在用心治理,教化于民。在那样的时代,即使是作秀,那也是很伟大的了,而这种对于百姓疾苦的同情他是出于真心的。有人会说曹操为什么会屠城呢?不是他喜欢杀戮,而是他经历的一直都是官场,黑脸白脸见得太多了,他觉得适当的杀戮可以方便更好的治理,另外在他杀董卓失败逃亡期间没有人真正关心他,出于他对无知人民的愤怒,所以他也不留情,另外他还担心别人刺杀他。

曹操

话说回来,那刘备算得上一个君子吗?我觉得不算,他心机太深、他做作幅度太大、他欺骗的人太多,他就是大伪似真的那种枭雄。八千里蜀道,那里是他一个人的统治区域,所以大量的历史也会被封锁,被改写。刘备在世时,制蜀条例什么的都是与法正来督办的,那段时间法正的地位高过了诸葛亮,法正是蜀地威望很重的谋士,他做的事情就是稳固刘备在蜀中的仁义之君的形象。而法正死后刘备身边在也没什么可以值得信任的谋臣,这也是刘备急于称帝的主要原因。刘备一生终究还是非多余是,所到之处,鸡犬不宁。天下大半的诸侯他都投靠过,而且事后还说尽这些诸侯的坏话。他投靠陶谦的时候手上才2000多号人,而他投靠陶谦则陶谦亡,独占徐州;投曹操则是参与衣带诏,骗走兵符立马反目为敌;投袁绍则是走投无路,最终袁绍也获得了官渡惨败的收场;投刘表则是打荆州主意,还好蔡瑁提前投降将了他一军,不然荆州又被他骗了。投孙权则东吴也受尽了刘备的欺凌,面对这种不平等的协议也没有采取切实的行动,只是一直在默默忍受。而后面表面上去帮刘璋,最后又把刘璋给灭了。所以最后看来,与刘备交涉的人最终都是与虎谋皮,所以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也许是最好的例子吧。不过在大局观方面刘备还是刚正的,。比喻刘备虽然和曹操不和,但是最后还是帮曹操解决了公然篡汉的袁术,怂恿曹操杀了善变的吕布。

吕布

而刘备做的最错的两件事,几乎毁掉了他的所有。第一,对关羽的死不负责;第二,称帝。先说第一点吧,有人说关羽的死是刘备故意放水,留在关羽身边的人全是投敌的将领和见死不救的亲戚,才导致了关羽败走麦城,兵败而亡,而这个理由说的太过牵强了。诸葛亮对关羽张飞都没什么好感,所以对于关羽的人生安全他也就漠不关心,他只能说不去害他,在合适的场合适当的维护他,但是如果刻意去留意关羽的动态那也是很困难的事情,大家都听过“从前慢”,诸葛在汉中,关于在荆州,中间隔了八百里地。加上他们先前听到的是关羽水淹七军的好消息,关羽攻打樊城,刘备从汉中打过来,这样就能合兵一处,将南北彻底的分割开来,北伐大业随时可成,所以刘备想关羽死,也不会现在让他死。他需要继续的建功立业。而刘备对关羽确实有猜忌之心,只是面和心不和。毕竟关羽曾经放走了曹操,又水淹七军,功高震主。所以刘备对关羽始终有所顾忌,所以关羽失败对于刘备内来说也是解决了一个心病,而如果没有夷陵之战的失败,也许蜀国有可能一统天下。

关羽

刘备称帝之后的野心也是很大,被功利冲昏了头脑,所以失败也来得很快。他一直在隐忍,18路诸侯虽然只剩3位,但是只有袁术是他弄死的,而且是用曹操的兵弄死的,他自卑,他想要挽回之前的面子,毕竟所有的地盘都是诸葛策划得到的,他缺少一场像样的胜利,于是就有了夷陵之战。这就是他仁慈之外的贪婪。刘备收复庞统那一幕说的是放他走,走的时候目送,派千军万马看着他走,庞统一看就知道走不了,他和刘备没有什么交情,何至于这样,如果不回去投靠他早就被安检射杀了。不能为他所用,必定为他的敌人,只能错杀了。还有对徐庶道德绑架只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一生的报复都淹没在摇篮里了。

诸葛亮

当然刘备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也会做些身不由己的事情,至于具体的历史是怎么样的,谁知道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