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前朝已经有过如此多的教训,朱元璋为何还是要执意分封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的发家史真的是历史上比较值得玩味的一段了。出生是放牛娃的朱元璋,在度过了寺庙生活与乞讨生活后,经过十多年十分艰苦的斗争,终于可以说是成就了自己一生的逆袭。当时,在应天府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建立了自己的王朝以后,可算是尝到了九五之尊的滋味。可是,好不容易建立了一个以自己的姓氏为国氏的朝代以后,朱元璋竟然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很吃惊的决定。

那就是将自己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诸多子侄。而且,一分就分了将近二十多个,这个数量可是不少的。要知道,如果从历史的整个发展阶段来看,这样做实在是不恰当的。毕竟,自从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度以后,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也是出于为了让天下的人都姓刘的目的采取了分封制。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根本就不是正确的抉择。毕竟,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自己的后人一直到了汉武帝都是为这件事情操心操劳。

不断地为当时的这个决定排除地雷。朱元璋应该是知道这一段历史的,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其实,静下心想想就会发现。明朝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出于自己的安全所想的。当时,明朝虽然看起来是将元朝推翻了,可是,元朝的势力还是广泛存在与这片土地上的。在漠北甚至是河西都有元朝存留的势力。这对于当时刚刚建立起来的明朝来说,实在是一个非常大威胁。

而且,明朝建立的时候,国内里面的割据势力依旧是大量存在的,所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将当时的兵权直接放给手下的将军,那么就有可能发生不好的情况,所以,还不如将这些兵权交给自己的子孙。当然,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明朝的藩王们在自己的封地里面都是有比较大的兵权的。不仅仅如此,对于朱元璋本人来说呢。他也是有着自己的小心思的。

毕竟,当时他虽然出生不好,可是依旧是娶了很多的老婆。所以也有了很多自己的孩子。而且,这些孩子一般都是跟随者朱元璋经历了战争的熏陶,在手底下都是拥有自己的拥趸的。而且,为了防止当时玄武门这种事件的发生,倒不如直接将他们都分封出去,这样每个人都是一个小领主,每天都乐乐呵呵的也是很好的事情。当然了,朱元璋心里知道,自己这样做也是存在一些隐患的。比如历朝历代的藩王就会对自己的将来造成威胁。

所以,朱元璋直接下了命令来规定藩王进京的次数。最多只能三年一次。而且,每个藩王不能在同一时间进京,以防止相互的串通。即便是他即将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也不允许多有的藩王都来为他吊丧,可见他的心思之细腻啊。后来两百多年过去了以后,满清的士兵开始进攻京城。也就是这个时候,清王朝开始建立属于自己朝代。虽然说清王朝在很多的制度上都是追随明朝。

可是关于皇子分封这件事情上面,清朝的做法是恰恰相反的。当时,除了吴三桂几位必要的藩王以外,几乎没有分封的存在。而且,就是这么几位藩王,也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康熙掐灭。当然了,除了不能分封。清王朝还规定,每一位皇族人士除了有皇帝的命令以外,都不能擅自出京。所以,清朝的皇子就比较惨了,既不能做封王,也不能出京城。

所以,当时慈禧就像从咸丰皇帝任命的顾命大臣手中夺权,就将皇帝的弟弟奕?传至热河商议。可是,按照当时的规定,他是没有资格出京城的。没办法,最后还是化妆成了一个萨满才成功到了热河。最终,发动了政变。也许就会有人问了,清朝与明朝的两种方法相比,究竟是哪个更为明智呢?其实这个问题是没有绝对的答案的。因为都是各有利弊。

从好处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皇子的权力,从而保证皇帝的绝对统治。可是,如果分封在外的话就会造成割据势力,可是如果留在京内的话,又会容易和大臣勾结一起。所以,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好。不管怎么说,都是当时皇帝的指智慧所在。那么,看了上面的讲述,你是怎么看待这两种制度的呢?谈谈你的看法吧!

本文由正史记载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