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抛开《三国演义》,三国时的名将里,诸葛亮是最厉害的吗?

似乎遭逢乱世之时,众人就需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也成为了人才辈出之时。三国时期就是这样的一个乱世,众将轮番登场,名人辈出,且因着一部《三国演义》的添油加醋,更为这乱世纷纭添了几许传奇和神秘的色彩,这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了。但是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诸葛亮真的是其中最出色的吗?我们且从当时的战事中找些端倪。

三国时最著名的战事莫过于赤壁之战了,那么在这场战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谁呢?

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觉得自己势力够大了,因此想一鼓作气,把整个江山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最初的本意并不是想要攻打孙权的,他只是想先去攻打刘表,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动作,甚至还幻想着可以把人家孙权吓着然后主动投降了。谁知刘表太不禁打,曹操人还没到,刘表先病死了,而刘表的儿子又太不争气,曹操没有把孙权吓得投降,倒是刘表的儿子刘琮一下就被吓住,然后投降了。这一仗打得是如此容易,简直都还没有来得及动手的样子,曹操大概觉得不够痛快,于是想再打一场,把目标锁定了刘备。谁知道刘备也是个不禁打的,一下就逃命了。曹操追着追着就上了瘾,有点停不下来了。

但刘备可不像刘琮那样,是个会轻易投降的。刚巧孙权那边的鲁肃又未雨绸缪,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想着如果刘备被曹操消灭了,那么接下来唯一的对手就必然是孙权了。于是主动请缨孙权要求去游说刘备共同抗击曹军。这一举动对刘备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呀。刘备当然求之不得,并派谴诸葛亮与鲁肃同回吴地去说服孙权。这就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最重要的作用了:他说服了孙权,答应与刘备共抗曹军。这里面固然是诸葛亮的作用巨大,但也有吴军本身的将领谋士周瑜和鲁肃的功劳。鲁肃一直是主张要抗曹的,在孙权还有些犹疑的时候,又是周瑜给他打了强心剂,而且胸有成竹地保证能击败曹军。孙权才终于放心地委任周瑜作为此次战争的统率,与刘备共同抵抗曹操。

接下来整个战争就都是周瑜全权指挥,好像没提到还有诸葛亮什么重要事了。然后针对曹军的现状,周瑜的部将黄盖提出了用火攻的主张。这一提议得到了周瑜的同意,并由黄盖亲自去执行,效果非常的显著,曹军被打得大败而逃。曹操自此元气大伤,这一战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题外话:想想曹操也是个身经百战的人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大败,和当初他打败袁绍的官渡之战,有着何其的相似啊。可能胜利有时真的会冲昏人的头脑吧。)

接下来到了夷陵之战,首先关羽被吴将吕蒙、陆逊用计捉杀,并失了荆州,刘备因着关羽之死的悲愤,而一意孤行决定对吴用兵。这一次是他被吴军打得大败,而且对方用的还是火攻,这与当时曹操被打败又是何其的相似,想来不只胜利会让人头脑发昏,悲伤、愤怒也会让人头脑发昏的。

夷陵之战中击败刘备的吴军将领是陆逊。陆逊几乎与当初周瑜对孙权说有把握能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军一样,面对刘备的大举进攻的时候,也是气定神闲、胸有成竹。当然最终结果也是如预期中一样,刘备被打得大败而回,从此退守蜀中,直至病逝。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对外用兵的战绩。最有名的当属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可孟获只是个徒有蛮力的粗人,在智谋上与诸葛亮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甚至他是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的档次的。所以这里严格说来应该只能证明诸葛亮是有些本领的,但是说他是最厉害的,还是欠说服力,因为对手实力相差太远。再然后诸葛亮出兵攻魏,可说是一鸣惊人,不过这“一鸣惊人”仅限于字面意思,因为蜀军最终还是败退的。当然原因被归结为错用马谡为先锋,最后还演化出了一段诸葛亮挥泪斩马稷的动人故事,诸葛亮也自请降职处分。可是识人不明,用人不当,难道不应该本就是领导者应担承担的责任吗?一场战争成败的关键原本就包括要用正确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显然诸葛亮在这一点上失误了。因此他也需要承担后果,此后虽然一再用兵,但皆战果不大,最终自己也病死在了战途中。

所以整个时期来看,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似乎都没有太惊人的战绩,那他为什么被传得那么神?可能主要还是得益于《三国演义》这个小说的渲染。如果抛开《三国演义》不说,他应该也只是三国众多名将中的其中一位的,甚至相对于周瑜来说,他可能还要稍逊一筹(因为周瑜去世得太早,所以没机会看到他们的直接较量,因此无法比较,只能论战果了);然后夷陵一战中,好像没怎么提到诸葛亮,其实这样还最好,不然如果诸葛亮参与了的话,蜀军又是打了败仗的,而且那时的实力对比还是蜀军强于吴军的,那简直就是诸葛亮败在了陆逊手下,如此则可以直接论高低了。

不过或许诸葛亮最厉害的是在那些常人所无法参解明白的奇门八卦之术(譬如至今尚存的诸葛后人所居的神奇的诸葛八卦村,据说是诸葛后人根据诸葛亮阵法精髓而设计的),所以诸葛亮其人也如他的那些玄门之术一般的神奇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