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齐渊的前生今世

初识

与天齐渊的初识要追忆到2002年7月。我带着对齐地历史和文化的向往,孤身来到临淄就业,询问新同事齐文化元素浓厚且方便到达的景点,众口一词是“齐园”。在齐园的门票上,我第一次见到天齐渊,峭壁、飞瀑、平湖。

天齐渊是齐园的主体,几十亩的水、几十米高的山,却让我流连忘返。我分别从四面的小路上山,移步换景,各有风物,赏泉、观瀑、游洞、读石刻、憩花廊,直至暮色渐起,晚钟催归。随后的几个月,我又多次来到齐园,看望热恋中的天齐渊。我站在钓鱼台上看她,透过水车看她,隔着槐树看她,石桥凭栏看她,看云彩下的她,看波光中的她,看以松柏遮面的她。

通过天齐渊前的石刻,我了解了她的辉煌过去。天齐,指的就是天之腹脐,最中心、最紧要的地方,“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齐地、齐国因此得名。《史记·封禅书》中记载,这里上古时为天主神祭地,商周至秦汉为君主祭天所在,秦始皇、汉武帝均在这里留下足迹。天齐渊,也是古时上巳修禊之地。人们在水边沐浴,祛病消灾、求子祈福。

真相

去得多了,看得细了,逐渐发现天齐渊身上较多的人工痕迹。我一方面问询年长的同事,一方面借助网络解惑,终于知道,天齐渊的旧址在淄河南岸牛山西北麓刘家终村北,并不是现址。

据《临淄水利志》记载,1957年天齐渊测流,每日出水量为6900立方米,水温达19℃,是名副其实的温泉。1975年,因淄河上游断流及常年超采,天齐渊停止喷水。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开山采石,天齐渊被毁。伤痕伤了心,大家心底的牵挂却从未停息。在民众强烈的呼吁下,临淄区政府于2001年投资在齐园再现了天齐渊胜景。尽管造型和设计惟妙惟肖,风景也怡人。接触久了,底细摸清了,非天然的遗恨会随着时间愈加浓厚。

心中也泛起过一睹真颜的念头,可是听常去牛山游玩、去淄河垂钓的同事说起天齐渊的现状,没有水,少见树,一片乱石。不由得熄灭了去原址一观的念头,生怕残酷的现实和破败的景象搅碎对美好的向往。

邂逅

偶尔想起天齐渊,因为这是我来到临淄后接触的第一个蕴含齐文化元素的景点。经常去齐园,尽管是人工景区,但是构思精妙,颇具江南水乡味道,但也仅仅是作为公园而不是古迹去游玩。如是10年。

2012年暮春的一个周末,和一位爱好藏石的朋友去淄河滩“寻宝”,在荒地和裸露的土石中不知觉间走到一片石崖前,没有树、没有草,所幸没有杂物,散落着几块石碑。走近一看,石崖上刻“天齐渊”三个大字。看看近处的牛山,想着“牛山西北麓、淄河东岸┈┈”的记载,我方才发觉自己竟然不知不觉的来到了天齐渊的原址,真是一场缘分的邂逅。

渊前树立一块石碑“天齐渊,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7月16日”。旁边空地刻着一段楷体文字:“昔时,天齐渊曾五泉并出,蔚为壮观,为临淄胜景。一九七五年,天齐渊干涸。今逢盛世,为修复生态,发展旅游,区政府顺民心、应民意,对天齐渊遗址重修保护,以使万载圣水重现齐地,让游人再睹名泉。是故勒石以记,以告后人。二○○九年八月”。看来泉虽竭,然而临淄人爱泉之心却依然绵绵不绝,逐渐关注历史和人文当地人对齐园中的摹本不再满足,所以有了现在对天齐渊遗址进行的保护性恢复。

身边有人经过,一名年近古稀的老人对一名十几岁的小姑娘感慨着:“我小时候,这泉还冒得很盛,泉边树成行,是大家夏天避暑的胜地。可惜了,地方还是那个地方,没有了水,就没有了灵气,只是几块石头。”

老人的话让我深思:毁古迹,坏环境,求衣食丰盛。衣食足而思历史文化,复古迹,救生态。人之急功近利、反复无常可见一斑。逝水东流难再西。即便泉水复涌,却只有感:花开非昨,渊已非渊。

重生

2012年春天在天齐渊原址一游,有些惶恐,有些悲愤,有些感慨,却没有再去的兴趣。等着小草成荫、树木成林、泉水复涌,不知要到猴年马月,或许,真正的猴年马月也不成。于是,几年间,天齐渊一直安静的藏在我的记忆深处。偶尔,听到去牛山或马莲台游玩的朋友间或谈起,却也只是当年的延续,直到一千多个日夜后,了解到政府要实施天齐渊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工程。

项目占地2万亩,总投资20亿元,主要建设形象展示、森林运动、乡居乐活、文化田园观光、康体养生度假、齐民要术农业科普、田齐文化7大功能分区。其中,一期占地4200亩,计划投资5亿元,于2016年9月正式开工,预计在2018年9月竣工,重点打造“两山一田一崖一乡村”,两山是指红螺山和蛟山,一田是指一亩方田农业区,一崖是指天齐渊石崖,一乡村是指刘家终村乡村旅游。该项目力求恢复历史记载的原貌,让久违的泉水流出来,让山乡的景色美起来,让流动的历史存续下来,让人们的心安宁下来。由于地下水位下沉严重,自然喷涌已不现实,石崖上流出的泉水是人工把地下水打到崖壁上再流下。

项目开工后,偶尔看到朋友们在微信上发来图片,知道那里保护水土了,广植花草了,泉水流淌了,去那里休闲的人们越来越多了。可是我仍然没有去现场看的打算,因为我不知道,修复后的天齐渊,是否真的是我梦中的那个样子——重峦叠嶂间,有泉自青石缝隙中溢出,漫巨石飞下,喯珠吐玉,琴瑟和弦,涵光影霞,明眸流转,时而风至,散作青丝入怀。有泉自石洞中涌起,水花朵朵,大者若荷叶田田,小者似待放含苞,水藻碎石顺流腾挪,自有驾云之势。百泉竞发,合流而注,波光映日,投影峰峦,更赛万千笔墨。五泉丰盈并出,承载丰收之愿,汇成溪而入淄河。

再遇

时间一点点过去,关于天齐渊的信息越来越多,都是好口碑。这些描述和记录让现在的天齐渊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既熟悉又陌生。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意外之喜,就像我和天齐渊的再次相逢。今年五月底的一个周末,一位文友邀约在马莲台小聚,眼前恍惚的不是马莲台的石海、果树、农家院,竟然是几股泉水。到了约好的日子,搭乘朋友的车赴会。渐近马莲台,看着远处郁郁葱葱的牛山,心里却有些紧张。趁着时间还早,朋友提议观赏一下天齐渊的变化,车拐了一个弯,我也看到了天齐渊的新容颜。

三股清泉从石隙中流出,漫过巨石流下,汇到浅池中,映照着蓝天白云和崖前的绿树红花,还有儿童的笑脸。在这些孩子的心中,这泉水就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岁月,就是他们的认知。尽管现在的天齐渊已经颇具妆容,却与我心中的模样还有差距。古籍记载:“昔时五泉并出,大泉喷玉碎,小泉吐珠圆,蔚为壮观。泉中水流似玉、波光粼粼;泉边雾气蒸腾、如梦似幻。”现在地上涌泉是不现实了,如织的游人甚至很多都不了解这里的历史有多么的厚重,只是觉得有山有水有花有树,是个好地方。

天齐渊的前生,曾名瑞泉、丰水,承载古人美好的祝福和崇敬。天齐渊的今世,是文物保护单位、森林公园,承载着今人的愧疚和希望。经受磨难的天齐渊,将在神奇而慷慨的大自然润泽下消除伤痕展露新的风姿。如果我们真能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或许在几十年后,我领着孙辈在周末来到天齐渊,能在泉水前、树荫下、花丛中,给他们讲名字的来历、齐国的历史、秦皇汉武的足迹,让他们为历史自豪,为遗址自豪,为身为齐国故都人、身为实现美丽中国梦的炎黄子孙而自豪。

于春水

齐都药业集团党群工作部副部长,《齐都药业》报副主编,现为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诗词学会会员

成人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