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一炮炸出大墓,只主棺重达7000公斤,曾让军方无法处置!

1979年9月,随州市擂鼓墩。

某部雷达修理所开山平地以扩建营房,一炮过后,突然发现大量与地面颜色不一样的“褐土”。当时的施工领队情知有异,连忙向上级汇报。

通过层层转达,考古队很快进驻现场。经过勘探,发现这里有一座战国古墓,“褐土”面积达220平方米,比长沙马王堆汉墓还要大6倍。

考古队很快完成了现场清理工作,紧接着决定起吊墓葬椁盖板。当时的随县人口不到5万,消息不胫而走,结果引来2万余人的围观。

起吊墓室椁盖板看似简单,接下来的事情却始料不及。椁盖板由47块、60cm长度的梓木做成,最长的达10.6m,重约4吨,当时军方的解放5吨大吊居然吊不动。无奈之下,紧急求助调来一辆黄河10吨大吊应付,几经波折才得以成功。

这还没有完,椁盖板之下是主棺,好不容易将主棺吊出,称量之后发现重达7000公斤。

(主棺)

没想到,本以为几个月就可以完成的项目,竟然整整持续了5年。倒不是工作人员懈怠,而是这座墓太大了,文物太丰富了。

后来统计,墓中不但有九鼎八簋,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等文物15404件,只国宝级别的就有8件。要知道,九鼎八簋只有天子才可以享有。

最令人称奇的是,出土一套多大65枚的编钟,时隔2400余年还能够演奏。并且极为科学,编钟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

出土的竹简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竹简,共约240枚6696字,这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思想文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这座大墓,就是著名的曾侯乙墓。至于一个诸侯国为什么使用九鼎八簋的礼制,专家解释当时还未形成严格的礼器使用制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