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小山村,农民常挖出铜器,考古队赶到:下面埋着刘邦儿子墓

导读:在山东省临沂市有一个名叫窝托村的小山村,在村子南边有一座巨大的封土堆,村中古老相传,下面埋葬的是战国时期齐国驸马淳于髡。197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考古队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根据明朝嘉靖年间的《青州府志》记载,窝托村原名窝铺村,2000多年前,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驸马淳于髡死后,在村南修建巨大的陵墓,当时的民工在陵墓的北面搭建大量的窝棚居住,等到墓修建完成之后,很多人便在此定居下来,所以起名窝铺村。到了清朝是改名为窝托庄,沿用至今。现在村民口中将村南的大墓称为“驸马坟”。

1978年,窝托庄村北的胶济铁路施工需要大量的土方,人们想到了不远处高大的驸马坟,在征得村干部同意后,铁路部门召集了大批的民工到封土堆取土。曾参与挖掘驸马坟的村民回忆说:

挖掘是从大土堆的西北角开始的,没有机械帮忙完全依靠人工的镐刨掀除,当时在工地干一天活,生产队给记十个工分,所以大家干活还算积极。开挖几天之后,就有工人挖出一个陶罐,不过没有引起注意,就随意丢在了一旁。直到有工人挖出了铜器,人们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立刻上报给了文物部门。

考古队赶到之后,对封土堆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调查,确定这是一座大型古代墓葬,主墓室为长方型,竖穴为“中”字型,墓室深约17~20米。在随后的两年中,考古队清理了古墓四周的5座陪葬坑,包括殉狗坑、车马坑、武器坑、器物坑等,仅仅是陪葬坑,就出土了超过一万件文物,其中珍贵的青铜器有6751件。

墓中出土的一件龙纹矩形铜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重56.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铜镜。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窝托村出土的青铜方镜位列其中,成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据知情村民透露说,古墓的东北角还有一个巨大的陪葬坑,但由于种种原因,考古队并没有发觉,现在很多村民还惦记之后那可陪葬坑。就在村民等待考古队继续挖掘陪葬坑和主墓室的时候,1983年,考古队突然接到命令,要求停止发掘,并对古墓封土进行回填。

考古队员解释说,通过对发掘陪葬坑的研究,大家一致认为这座大墓不是淳于髡的墓,而是一座西汉初年的墓。根据墓葬的形制、规模以及陪葬坑中出土文物的珍惜程度,专家确定这座大墓应该是西汉时期某一任齐王的陵墓。根据国家不主动发掘帝王陵的法规,才被迫停止了发掘工作。

根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刘姓子弟封为诸侯王,前往全国各地。刘邦的长子刘肥被封为齐王,是众多诸侯王中势力最大的,齐国的都城就在临淄。

考古专家介绍说:齐国在西汉初年国力强盛,经常使用天子之礼,窝托村汉墓封土历经两千年风雨侵蚀,仍然有24米之高,直径超过250米,是诸侯王级别的陵墓无疑。在陵墓的陪葬坑中,发现了大量的秦朝宫廷遗物,说明墓主人曾久居长安,通过这些因素,考古专家初步判定,这座墓的墓主人就是第一代齐王刘肥。

参考资料:《山东齐王墓考古发掘报告》、《青州府志》、《史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