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游牧民族靠什么支撑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

俗话说,打仗就是打保障,古今中外概莫破例。中国古代行军作战历来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又有“皇帝不差饿兵”的说法。但众所周知,作为农耕社会的中国古代,消费力程度低,无法支持大规模的职业戎行,除了像汉武帝、唐太宗时期这样的少数例子外,极少长途远征。但像匈奴、突厥、柔然等游牧民族的消费力度更低,他们又如何处理粮草问题呢?

​这些来自漠北草原的游牧民族部落,逐水草而居。丰厚的水草,养育了大量马匹,即“匈奴草黄马正肥”。充实的马匹供给,为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供给了可能。

​而这种古代“闪电战”也不需要携带大量粮草,只需要带上一些数量的“方便”风干食品就行。因为漠北草原盛产牛羊,所以北方游牧民族很早就将牛羊肉干作为日常食物,其中风干牛肉为最多。

​详细做法是:将一匹牛杀掉,掏出数百公斤的牛肉进行自然风干,变成十几公斤、二十几公斤的牛肉干,塞进一个牛膀胱里,可以供一名骑兵吃几个月牛肉干堪称人类战争史上最造的方便军用口粮之一的,游牧骑兵所向披靡,四处进攻劫掠的关键保障也和风干牛肉分不开。即便放在现在看,也是很美味的食品,只是完全按照传统制作的话,口感不好,而且十分坚硬,损耗牙齿,所以要用现代工艺进行改进的牛肉干最适合上班族们享用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