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前期,为什么只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功了呢?

其实在汉末乱世之中,并不只有曹操做到了“挟天子令诸侯”,其他诸侯不仅想到过,也有做到过的,只不过没有像曹操那么好的时机与人事支持,即便做到也未能持续,即便想到也未必能做到。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的政敌攻击曹操的话,曹操的谋士毛玠,提出的是原话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欣然接纳了建议,把汉献帝迎到了许都。这样一来,曹操征讨其他诸侯,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意思就是,曹操以皇帝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诸侯。后来曹操凭借“正义之师”的名义统一了北方。

在曹操挟天子以前的五六年间(189年-196年),汉帝年幼,权柄外移,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局面已然开始。首先是以何进、何苗、何太后为代表的外戚何氏,通过何氏之子少帝刘辨的登基而以两汉固有的外戚专政形式掌握了中央政权

董卓死后,到曹操迎立汉献帝之间的四年(192-196年),汉帝先后在王允、李傕&郭汜、董承&杨奉手上把持着,只不过随着凉州军阀的内耗与汉帝东迁,这几位朝臣或诸侯,都仅仅做到了“挟天子”,并不能做到“令诸侯”。

在汉献帝衣食无着地颠沛流离于河东、洛阳之间时,袁绍势力内部曾有过“挟天子”的想法,只不过由于袁绍固有的犹疑性子以及袁绍当年反对董卓立汉献帝时的政治立场,而贻误了时机,以至于袁绍在曹操迎献帝后方才想明白“挟天子”的好处,并及其幼稚地试图与曹操商量能不能把天子放在袁曹双方中间的鄄城。

除了袁曹以外,孙策、刘备等人也有拥天子、挟天子的念头,奈何自身偏居一方,实力不强,抢不过曹操,自然也就只能想想,并不能做得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