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资深美食家曹操告诉你哪14种鱼好吃

说三国,自然绕不开英雄,而综观三国英雄,最首屈一指的便是曹操。曹操胸怀宽广、海纳百川,吸引了天下英雄才俊为他效力,并最终一统中原。曹操是一个综合性人才,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写的诗古直悲凉,开建安风气之先;他还是一个围棋高手,是当时的全国第三名;曹操在音乐、工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而你想不到的是,除此之外,曹操还是一个超级美食家。

曹操作为一个美食家,曹操与美食有关的事并不比苏东坡少。如果你去河南和安徽的大酒店,能吃到很多与曹操有关的菜,最有名的就是官渡泥鳅。传说曹操与袁绍大战于官渡之时,兵将饥乏,就从土里掘泥鳅炖了吃,十分美味,吃了之后士气大振,一举打败了袁绍。

不仅会吃,曹操还写了一本美食食谱,名字叫做《四时食制》,大概是讲一年四季什么时候吃什么好、怎么吃的事,可惜全本没有保存下来,我们如今是看不到了。宋代的人看到过全本,把它编进了类书《太平御览》里面,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是在《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十四条关于鱼的做法。我们看看魏武帝曹操都写了哪些鱼。

第一种,“郫县子鱼,黄鳞赤尾,出稻田,可以为酱。”(《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六)这种鱼产自郫县,在稻田里生长,有点类似《舌尖上的中国》里面做鱼酱的稻花鱼,推测应该是一种鲤鱼。长于稻田里的鱼有一种土腥味,清炖应该掩盖不了,只好做成鱼酱吃。而如今郫县豆瓣酱闻名天下,当年的鱼酱也应是人人都爱的美味了。

第二种,“蒸鲇。”(《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七)鲇鱼即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清蒸避免了油腻感,既能保持鱼肉的鲜美和细腻口感,又能最少程度地破坏营养价值。曹操绝对是个资深美食家了。

第三种,“东海有大鱼如山,长五六里,谓之鲸鲵。次有如屋者,时死岸上,膏流九顷,其须长一丈,广三尺,厚六寸,瞳子如三升碗大,骨可为矛矜。”(《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八)这应该是一条被搁浅到岸边的鲸鱼。记载得很细致:长五六里,胡须有一丈长,光眼睛像盛三升水的碗那么大,骨头可以当矛。不过没说好不好吃。

第四种,“发鱼,带发如妇人,白肥,无鳞,出滇池。”(《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这种可能是带鱼?又不太像,出自滇池,应该是种淡水鱼,味道很肥美。

第五种,“蕃逾鱼,如鳖,大如箕,甲上边有髯,无头,口在腹下,尾长数尺,有节,有毒螫人。”(《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九)这大概是一种鳐鱼。

第六种,“疏齿鱼,味如猪肉,出东海。”(《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这种海鱼味道像猪肉,大概是某种鳚。

第七种,“海牛鱼皮、生毛可以饰物,出扬州。”(《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九)这种鱼有人说可能是一种豚。扬州至南通一带,至今仍盛产河豚鱼,大概是吻合的。

第八种,“望鱼侧如刀,可以刈草,出豫章明都泽。”(《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九)望鱼即鲚鱼,也就是现在市场上贵得要命的长江四鲜之一的刀鱼。豫章郡是现在的江西省,大致也是吻合的。

第九种,“萧拆鱼,海之乾鱼也。”(《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九)有网友说可能是鲍鱼。

第十种,“䱐䰽,黑色,大如百斤猪,黄肥,不可食。数枚相随,一浮一沉。一名敷。常见首。出淮及五湖。” (《太平御览》卷九百三十九)䱐䰽,音fú bèi,《山海经》中有记载:“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其中多䱐䰽之鱼,食之杀人。”这种在淮水和五大湖出没的鱼,又黄又肥,像百斤猪那么大,可惜吃了会死人,应该是江豚。

第十一种,“蒲鱼,其鳞如粥,出郫县。”(《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这又是一种产于郫县的鱼,鳞很细密。

第十二种,“斑鱼,头中有石如珠,出北海。”(《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火锅常吃的石斑鱼?

第十三种,“䲛,一名黄鱼,大数百斤,骨软可食,出江阳犍为。(《御览》九百三十六)”一种黄鱼,骨头很软也可以吃,具体是啥鱼不太好确定。

第十四种,“魏武四时食制:“鳣鱼,大如五斗奁,长丈,口颔下。常三月中从河上,常于孟津捕之,黄肥,唯以作酢。淮水亦有。”(《颜氏家训》卷六)这么大个,可能是一种鲟鱼。曹操不仅写了捕捞法——三月份在孟津口可以捕捞,还写了做法——用酸酢法做了吃最好吃,是个标准吃货无疑了。

《太平预览》只记载了曹操《四时食制》14条关于鱼的做法,就让我们大开眼界、大呼精彩了,如果全本得以保存,不知道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种三国美食呢。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文字系 把酒话古今 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