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公平”的侍寝制度,妃子举双手赞成,皇帝:饶了我吧

说起古代皇帝,最让人羡慕的除了那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权力,便是后宫三千佳丽了。普通人即便妻妾成群,十几个、几十个就顶天了,皇帝则不一样,除了极少部分如明孝宗朱佑樘这样的奇葩,那个不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更有甚至好色如晋武帝司马炎,后宫规模上万,想想就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不过妃子太多也有烦恼,皇帝只有一个,无法雨露均沾,有些人从进宫到老死,甚至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即便能够受到皇帝宠幸的那一小拨人,也会为了争宠而使出各种阴谋诡计,让人无比头疼。为此,历代帝王想出了种种办法,比如羊车望幸、翻牌子等,都无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相比来说,风气开放的唐朝倒是制定了一个相对较为“公平”的侍寝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后宫变得井然有序,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各种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但就是有一个缺点,对皇帝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这可能也是唐朝大部分皇帝寿命都较短的原因吧。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唐朝后宫,后妃被分为九个等级,她们分别是一位皇后;四位正一品夫人(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正二品九嫔(9人);正三品婕妤(9人);正四品美人(9人);正五品才人(9人);正六品宝林(27人);正七品御女(27人);正八品彩女(27人),总共是122位后妃。

那这122人如何侍寝呢?那就要用到古老的月相了,月有阴晴圆缺,后宫便据此安排。每月的初一至初九,是由宝林、御女、彩女合称的81御妻侍寝;初十至十二,则归婕妤、美人、才人合称的27世妇;十三是九嫔;十四是夫人,十五则独属于皇后。因为皇后在后宫的地位最高,因此象征圆满的月圆之夜当然要留给皇后了。

下半个月则从皇后开始,十六是皇后,其他的以此类推。通过这种方式,后宫每个人都有获得宠幸的机会,无形中自然减少了许多宫闱斗争。不过皇帝毕竟也是普通人,不是机器,不仅白天要处理政务,晚上还要应付后宫妃子,那里扛得住。

因此这种方式虽然极为“公平”,妃子举双手赞成,但唐朝之后基本上就没有朝代继续采用这种方法了。即便是在唐朝,很多皇帝在一段时间之后,也大感吃不消,不得不求饶,找各种理由躲避。各位看官,你还知道古代有哪些侍寝制度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