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藏品,你了解多少?

在清代,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吸闻鼻风行。以皇帝为首的封建贵族,奢靡至极,他们使用的鼻烟壶往往搜集名贵的材料,技艺精湛的工匠为他们设计、制造的。在国际上有的收藏家认为,鼻烟壶是集中国工艺美术之大成的袖珍艺术。

鼻烟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先是利用传统药瓶盛放鼻烟,在此基础上利用了多种材质和制作工艺来完善鼻烟的盛具。他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口小腹大的瓶子存放鼻烟更有好处,能够保证鼻烟在长期使用也不变质,并且携带方便,样式具有中国传统的美感,因此受到鼻烟烟民们的喜爱。

清代鼻烟壶

福是一切吉祥的总和,成为人们世俗生活的美好愿望和主要目标,也成为亲朋好友之间美好的祝愿。清代青白玉双龙“福”字珮,也见玉石雕刻者的奇思妙想,青白玉呈半透明状,白中闪青,镂雕飘带形龙纹,左边有一长吻小龙,四肢省略,龙头在上,龙尾在下,右边蟠曲大龙张口圆目,姿态威仪,龙头在下,龙尾在上,一大一小两条龙蟠曲的龙身,巧妙地构成了一个草书“福”字,双龙首尾相接,构思巧妙,造型精美,魅力独特,玉是美好品物的标志;龙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成功的标志;福是幸福生活的总和,三种充满吉祥寓意的元素叠加构成了丰富的吉祥意象,瑞气洋溢,蕴涵的是福气、福运。

清代青白玉双龙“福”字珮

外圆内方孔的清代通宝铜钱,至今社会上想必还留存不少,一般以康熙、乾隆、光绪三朝通宝最为普遍。因为号称的“康乾盛世”为大清经济、国力鼎盛时期,两帝在位执政分别达61年、60年,时间为近代最久,铸币自然也就多、流量大;而光绪朝也因距今时间较近,遗失的相对也就较少。物以稀为贵,论此三朝古钱相应来说不算稀罕

一般古币收藏者,只能断断续续的收集到一些真品,要想集全历朝古币不那么容易。特别是经过“大跃进”上交“废铜烂铁”回炉;再经过“文革”的“破四旧”清洗,以及民间的自然损失。如过去大家常用有孔的铜钱来做毽子踢;偶尔还有孩童为解馋,从家中找两个旧铜钱换糖吃,有的人家为生活所需,请来民间铜匠,将积存下来的许多铜钱回炉熔化,重新浇铸成铜羹匙,铜铲、铜暖壶等。据说,就连人死后入殓,棺材里也有放上以“顺治通宝”为主的七种不同年号的古铜币,成北斗七星座,喻意人死后可升到天堂,借“顺”字同音表示保佑万事顺利的习俗。随着岁月的流逝,几经沧桑,真正的古铜钱也就所剩无几了。为大家略举例说明几种

“光绪通宝”

“宣统通宝”

“咸丰通宝”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15、浙;16、苏;17、皖;18、东;19、宁。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在千种以上。市值各异,故能留存到今天,确实是世之罕见。因此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以收集到十大名誉钱币之“大清铜币”为最大乐事。

北洋造光绪元宝,钱面:珠圈内满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北洋造),下环“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各一园点星。 钱背:中心为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侧有阿拉伯数字34,左右各一圆点心。 这类光绪元宝是在清朝末年铸造,当时朝野上下发生了银元单位之争,币制未统一。北洋机器局更名北洋造币局,铸行较早脱离“两单位”的银币后,又于光绪二十五年始,铸行面值库平纪重的“光绪元宝”,在这类币的背面左侧阿拉伯数字表示该币为光绪X年版,常见有25、26、29、33、34等数种,流通全国。

清朝宣统皇帝在位期间,铸币师们分别通过纯熟的技法和精良的手艺,最终将令人瞩目的大清货币铸造完成,并推行于市场。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其中提出银币专由造币总厂制造,保留南洋(江南)、北洋、广东、湖北四局为分厂。在制造银元的同时,许多人提出了制造金币的主张,进入20世纪,兴起了关于建立本位制度的讨论,有人主张中国实行金本位制,在黄金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先实行金汇兑本位制(亦称“虚金本位制”)。

当时清政府欲统一币制,聘请海外高级技师精心设计制造了这套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计有六、七种版式,曲须龙是其中之一。背刻铸蟠龙纹图案。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在流通中按个计数使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