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崔健”——戈尔巴乔夫的偶像,摇滚乐真能改变历史吗?

维克多·崔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影响力最大的摇滚乐队KINO的灵魂人物,他的音乐以隐晦的反战主张、针砭时政以及追求自由的反叛精神深得迷惘一代的苏联年轻人共鸣,因其音乐鼎盛的活跃期恰逢前苏联解体前那十年左右,所以很多人把前苏联阿富汗撤军甚至前苏联解体都“归功”于他音乐的推动,难免要让人心生“倾城之恋”式的迷思,到底是维克多·崔改变了一个时代,还是一个时代的变革恰好成全了一个摇滚人?

中国人之所以喜欢把维克多·崔与崔健相提并论,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仅都姓崔同是朝鲜人,还是同龄人,差不多同一时期起家,两个姓崔的朝鲜人分属当年两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摇滚领军人物,从后人角度来看也算是一时盛景。其实两位摇滚“教父”的音乐风格倒是相差蛮大的,维克多·崔明显受英美的早起摇滚影响,一度还被苏联歌迷称作是“苏联的猫王”,在造型上维克多·崔也比较贴近朋克风格。而崔健从“一无所有”搭乘或是被搭乘了民族西北风开始,无论乐风还是造型都是极尽本土化的。

维克多·崔是出生在前苏联的第三代朝鲜裔。父亲是朝鲜人,母亲是乌克兰人,作为一个混血儿他看起来更接近于一个东亚人,黑头发、黄皮肤,在基因中他似乎也更多地承袭了朝鲜族人能歌善舞的天赋,从15岁就开始就自己作曲写词,最初触动他创作的动机源于情窦初开,他给自己的初恋情人阿鲁卡基娜写下了歌曲《8年级女学生》。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引发他感悟的外在事物走进了他的歌中。

在维克多·崔创作演出摇滚乐的早期,摇滚乐在前苏联跟同时代在我们这里一样,属于被严格管控的音乐类型,所以在大部分时间内,维克多·崔的乐队只能从事地下演出,也赚不到什么钱,他只能一边去工厂打工养家糊口,一边从事音乐创作。他的作品深受当时苏联先锋艺术团体以及实验音乐团体的影响,却又绝非同时代热衷的颓废抱怨的类型。他在阐述自己创作动力时,曾这样表示:我不是为了仇恨岁月而唱歌,当我弹起琴,那些歌词曲调就跟着出来了。

1987年,维克多·崔发布的一首新歌《血型》风靡了苏联境内各加盟国的年轻人,不仅因为曲风简洁朗朗上口,更因为歌曲表达了当时年轻人反战、揭露社会问题的共同心声。维克多·崔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下,以摇滚乐为武器,用一己之力占据了时代变革的前沿位置,连当时的改革者戈尔巴乔夫都视维克多·崔为偶像,曾在接见他时,握着他的手说:人民和改革需要你的力量,一起努力吧!正是因为维克多·崔成为当时的改革派的“红人”,还被引为精神领袖,为日后的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披上了扑朔迷离的外衣。

以维克多·崔当时的影响力,曾开创了奥林匹克圣火为的他的乐队演出而点燃的前苏联历史记录。并由奥林匹克体育场史上最多的十几万观众与他一同高歌,尤其在演唱压轴歌曲《变革》时,整个体育场为之震颤,现场维持秩序的军警无不感受到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的架势。谢幕时,维克多·崔与他的歌迷相约两个月之后再见,没想到一个月之后他就因车祸离开了人世。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他的死被演绎出各种阴谋论版本,其中最有鼻子有眼儿的是说他被保守派差遣的克格勃所害。

所有传奇的生命,只要是在自己人生的巅峰戛然而止,都会更加助长其传奇性的爆棚。维克多·崔去世的消息一经传开,有5个女性歌迷自杀追随他而去,更多歌迷想见他最后一面,用花海把他所在的医院团团包围,因为害怕歌迷再做出哪些不理智的行为,维克多·崔的葬礼不得不延期举行。彼得堡艺术家筹款为他在墓地上立碑,此后苏联各地纷纷出现以维克多崔名字命名得街道。每天他墓前的鲜花都不断,每年8月,俄罗斯的摇滚乐队都自发组织召开维克多·崔的纪念演出活动。

至于,作为一个摇滚歌手,维克多·崔是否真的改变了苏联历史,多年来也一直都有两派纷争,拔高派认为,维克多崔不但可列为影响戈尔巴乔夫的最重要的5个人之一,还把他排进影响苏联历史的13个名人之一。而理智派认为,音乐就是音乐而已,音乐改变历史只是一种意淫,也许像列侬描述的那样,摇滚乐可以让人们相信爱情和平与自由。但它本身不是任何革命的导火索。在莫斯科老阿尔巴特艺术街的维克多崔追悼墙上,歌迷留下的这段话好像更适合给他盖棺定论:歌曲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维克多·崔改变了我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