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的中美驼峰空运

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军兴。8月24日,即淞沪战役爆发后的第十一天,侵华日军第3舰队司令官宣布封锁上海至汕头的中国沿海,并对我海港城市进行轰炸。上海失守后,广州依托英占香港和法国租借的广州湾成为我国同海外联系的主要港口,是我主要的国际补给线。1938年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粤汉路被敌切断后,滇越铁路成为中国的主要对外通道。同时,中国加紧修筑滇缅公路,从缅甸的仰光输入国际援助物资。滇缅公路是抗战后,于1938年动员了民工15万人,花了7个月的时间,从云南的下关修到了畹町,长548公里。与缅甸境内的公路衔接。全线自昆明到缅甸的腊戍,全长1146公里,路途较长,尤其在雨季运输不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曾计划开辟由阿拉斯加经西伯利亚到中国的空运线路,但苏联担心日本进攻西伯利亚而没有同意。通过苏联的西北陆路交通线路,一则道路艰难,二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苏联不同意美英运送1000辆卡车来华,而后来新疆局势不稳,难以通过。所以在抗战后期未能发挥作用。1940年间,投降德国的法国维希政府应日本的要求,封锁了滇越铁路。1942年1月日军侵入缅甸,至5月盟军战败,中国远征军伤亡惨重,退回国内,一部退至印度,滇缅公路又为日军截断。至此,中国的海陆国际补给线几乎全部断绝,坚持抗战的中国被封杀在内陆地区。

中国抗日大军行进在滇缅公路上

在珍珠港事变前,中美合营的中国航空公司,使用双引擎运输机试飞越过世界海拔最高的喜马拉雅山成功,开辟了后来称为“驼峰空运”的战时著名的空运路线。经过英印当局的临时同意,中国航空公司就开始了从重庆、昆明经缅甸的腊戍到印度的加尔各答的空中运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加强对华军事援助,决定开辟对华空中运输。1942年3月21日,美国空运队正式成立,以25架运输机担任中缅印之间空运工作。缅甸为日军占领后,驼峰空运成了中国唯一的一条国际补给线。美国援华物资经海运到达印度港口,由港口用火车运到印度的阿萨姆。再由阿萨姆简易机场起飞,到达我国的昆明。喜马拉雅山区气象复杂多变,又缺乏系统的航空资料,空中飞行的条件很艰难。缅甸失守后,日军占领了腊戍这个空运中转站,并在密支那驻有战斗机队。盟军方面缺乏警报系统,空中飞行受到日本空军的严重威胁,不得不把航线北移,飞得更北,也就是飞得更高更险。尽管航程十分危险,飞行员们勇敢坚毅,迎击着敌人和大自然的挑战。从飞机上看,喜马拉雅山系的群山,时高时低,犹如骆驼的峰背,于是,乐观的飞行员们就戏称之为“驼峰”,驼峰空运也由此名扬天下。

中航抗战时空运物资的飞机照片

1942年6月,中国航空公司就有了定期的空运飞行,7月1日,根据租借法案,由美国拨来的飞机已有10架,每天至少有一架飞机运输物资到达中国。但美国空运队的工作效率连美国国务院也不满意。罗斯福虽然指示陆军方面不顾任何困难,维持中印间的空运。但陆军方面关注美军在非洲的登陆作战,不愿向中国方面投入更多的飞机,一时间,只是以商业形式来维持这条运输线。当时,中国方面要求美国以100架飞机进行空运,史迪威将军也希望是年8月能达到75架。但到了10月,美国空运队的飞机才达到75架。由于效率不高,12月1日,乃由美国陆军运输队代替了空运队的工作。而只有10多架飞机的中国航空公司则一直维持着很高的效率,和美国陆军运输队并存着,在艰难的驼峰空运路线上奋斗。

1943年1、2月间,驼峰空运的物资数量,每月还只有3000吨。而这时,中美联合对日作战。陈纳德指挥的美国空军志愿队逐步改组为第14航空队,归入美国空军序列,投入中国战场的战斗。陈纳德正计划轰炸日本本土和侵华日军交通补给线,与日本空军争夺中国战场的控制权。陆军方面,美国驻华军事代表、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一方面在印度的蓝姆伽训练中国驻印军,一方面在中国的云南装备中国远征军,准备反攻缅甸,打通通往中国的陆上国际补给线,在中国战场上打击日军。于是罗斯福下令“空运物资数量在7月份应达到每月7千吨,9月份应达到每月1万吨”,并指示扩建印度阿萨姆机场。结果,7月份美国陆军运输队运送了3451吨,中国航空公司运送了1054吨,9月份,美国陆军运输队使用了225架飞机,运送了5198吨,中国航空公司使用了23架飞机运送了1134吨。至1943年12月空运物资达到每月1万吨以上。

“飞虎队”飞行员在芷江机场准备战斗

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美军联合反攻缅甸,占领密支那机场。经由驼峰空运来的美国军械装备起来的中国远征军也自滇西反攻缅甸,日军受到沉重打击。自此,日本空军已没有力量干扰驼峰空运,空中飞行环境得到了改善,也就安全多了。1944年7月,空运物资增加到了26000吨。1945年7月更增加到了71000吨。

翻越驼峰的飞机

由于航程艰难,驼峰空运的代价相当高昂,在抗日战争期间总计有1000多人牺牲,损失飞机近600架。驼峰空运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何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