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象授时,实拍这里是北京之古观象台

​​​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

明朝时,古观象台上最初陈列有大型铜制的浑仪、简仪和浑象仪。这些观象仪器是按照南京鸡鸣山观星台的元代仪器复制的。随着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和中国天文学研究的发展,崇祯年间又制作了纪限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转盘星晷、候时钟、望远镜、交食仪、列宿经纬天球、万国经纬地球和沙漏等。古仪清朝时,康熙皇帝嘱深谙天文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设计并督造了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象限仪、纪限仪、天体仪等。

古观象台位于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以建筑整齐配套、仪器保存完好、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皇家天文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老猪来到这里,在这片国宝观象台思古。

老样子大家跟着我在照片中探知历史。

作者/拍摄:古迹寻踪

坐标:北京市,建国门。

这里是北京系列之观象授时。

​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

​它们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现在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约公元1442年左右),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

​北京古观象台以建筑(包括台体和附属建筑群)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台上陈列着气势磅礴、精美雄浑、雕刻细腻的清代八架古天文仪器,台下是幽雅古朴、景致迷人的附属建筑群,时至今日作为历史遗珍,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以及政府官员、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和天文学家都慕名前来,一睹这座凝聚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天文宫殿。 清代制造的八架铜仪除在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直接反映另外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至天文望远镜发明之前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如此古老完整配套的巨型天文铜仪在世界上已是独一无二了。​

​北京古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

​ 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从明朝正统年间,到1929年止,北京古观象台连续从事天文观测达五百年,在世界上现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着连续观测最久的历史记录,而且,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 清代制造的八件大型铜制天文仪器体形巨大,造型美观,雕刻精湛。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外,在刻度、游表和结构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古观象台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在这里,我们的祖先对于天文学的伟大贡献得以记载,我们勤劳勇敢的人民的智慧和劳动得以反映。而台上这些遗存下来的天文仪器蕴含着多少知识和奥秘,凝聚着多少辛酸和苦涩,只有亲身去体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